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根据“注药速度的不同”分组,实验1组28例患者以10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实验2组26例患者以15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实验3组26例患者以20s注射2.4ml 0.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3组最高阻滞平面、T6阻滞平面出现时间长于实验2组,实验2组长于实验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3组、2组,实验3组高于实验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s,可延长麻醉阻滞时间,提高麻醉优良率,维持循环稳定,临床价值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在原发性肝癌(HCC)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7例HCC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9),分别给予TACE术、TACE术+复方斑蝥胶囊治疗.统计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高尔基蛋白73(GP73)]水平、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层黏连蛋白(LN)]、卡氏(KP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
目的:探究鹿瓜多肽联合唑来膦酸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POP)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PO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鹿瓜多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骨密度(BMD)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腰椎正位L2~4、股
目的:探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中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颈椎病临床量表(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SR患者中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病情和颈椎功能,且安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