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动点的试题,是中考试卷中的一个亮点,动点人题.令人耳目一新.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静”的瞬间,以静制动、动中窥静.联系已知条件,结合图形的特点,先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有关线段的长,然后建立方程模型进行求解,下面略举数例,供同学们赏析.
例1 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点E在AB上,且AE=2cm.动点F由点C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折线CBE移动:动点G同时从点D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边DC移动.几秒后以点D,G,F,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2 如图2所示,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E由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lcm/s;点F由点B出发沿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2cm/s.如果动点E,F同时从A,B两点出发,且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随即停止运动,连接EF.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s,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是否有某一时刻t,使△D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1)根据题意,得AE=tcm,BF=2tcm.故BE=(6-t)cm.
因∠B=90°,所以要使△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应有BE=BF所以6-t=2t,t=2.
∴当t=2时,△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根据题意,得BF=2tcm,故CF=(12-2t)cm.
因∠C=90°,故要使△D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应有CF=CD.所以12-2t=6,t=3.
∴当t=3时,△D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3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90°,AD//BC,AB=14cm,AD=18cm,BC=21cm.点E由点A出发沿AD方向向点D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F由点C出发沿CB方向向点B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如果动点E,F同时从A,C两点出发,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即停止运动,连接EF设运动的时间为ts.试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EFB是矩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侧4 如图4.在Rt△ABC中,∠B=90°.BC=.∠/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s(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
(l)求证:AE=DF.
(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解:(l)在△DFC中,∠DFC=90°,∠C=30°,DC=2t,故DF=t.因AE=t,故AE=DF.
(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理由如下:
因,故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
因∠B=90°,∠C=30°,故AC=2AB.
由BC=,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得AC=lO.
∴AD=AC-DC=10-2t.
若要使平行四边形AEFD为菱形,则需AE=AD.
四边形AEFD为菱形.
(3)①如图5,若∠EDF=90°时,则四边形EBFD为矩形,在Rt△AED中,∠ADE=∠C=30°,
∴AD=2AE,即10-2t=2t.故
②如图6,若∠DEF=90°时,由(2)知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EF∥AD.
小试牛刀
1.如图7.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到达点D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为多少秒时,以点P,D,Q,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8,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求当移动开始1s时的
3.如图9,在矩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点0为BD的中点.PO的延长线交BC于点Q.
(l)求证:OP=OQ.
(2)若AD=8,AB=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运动(不与点D重合).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求f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
例1 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点E在AB上,且AE=2cm.动点F由点C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折线CBE移动:动点G同时从点D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边DC移动.几秒后以点D,G,F,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2 如图2所示,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E由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lcm/s;点F由点B出发沿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2cm/s.如果动点E,F同时从A,B两点出发,且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随即停止运动,连接EF.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s,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是否有某一时刻t,使△D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1)根据题意,得AE=tcm,BF=2tcm.故BE=(6-t)cm.
因∠B=90°,所以要使△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应有BE=BF所以6-t=2t,t=2.
∴当t=2时,△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根据题意,得BF=2tcm,故CF=(12-2t)cm.
因∠C=90°,故要使△D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应有CF=CD.所以12-2t=6,t=3.
∴当t=3时,△D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3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90°,AD//BC,AB=14cm,AD=18cm,BC=21cm.点E由点A出发沿AD方向向点D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F由点C出发沿CB方向向点B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如果动点E,F同时从A,C两点出发,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即停止运动,连接EF设运动的时间为ts.试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EFB是矩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侧4 如图4.在Rt△ABC中,∠B=90°.BC=.∠/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s(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
(l)求证:AE=DF.
(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解:(l)在△DFC中,∠DFC=90°,∠C=30°,DC=2t,故DF=t.因AE=t,故AE=DF.
(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理由如下:
因,故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
因∠B=90°,∠C=30°,故AC=2AB.
由BC=,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得AC=lO.
∴AD=AC-DC=10-2t.
若要使平行四边形AEFD为菱形,则需AE=AD.
四边形AEFD为菱形.
(3)①如图5,若∠EDF=90°时,则四边形EBFD为矩形,在Rt△AED中,∠ADE=∠C=30°,
∴AD=2AE,即10-2t=2t.故
②如图6,若∠DEF=90°时,由(2)知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EF∥AD.
小试牛刀
1.如图7.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到达点D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为多少秒时,以点P,D,Q,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8,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求当移动开始1s时的
3.如图9,在矩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点0为BD的中点.PO的延长线交BC于点Q.
(l)求证:OP=OQ.
(2)若AD=8,AB=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运动(不与点D重合).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求f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