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也逐渐丰富。因此,广大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展开论述,以期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學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方法单一等。
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身份的转变,帮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对如何有效地探究阅读展开论述。
一、精读泛读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精读和泛读是两种常规的阅读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种阅读方法巧妙地融入课堂,既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可以带领他们细致地剖析文本,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
在讲解《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进行泛读,让他们快速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让他们结合文章的题目大致说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接下来,开始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让他们在文中找出一些重点语句和段落,如对“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回忆逝去的亲人,结合体会来理解文中的这句话,指导他们进行探究式阅读。这样一来,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文本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精读和泛读两种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重难点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二、巧设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阅读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如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设定问题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问题要有目的性。学生进行探究阅读时,教师要结合文本和学生的认知情况,给学生设计相关的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认识。
二是问题要有趣味性。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教师设定问题既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紧扣文章主题,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是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在讲解《珍贵的教科书》时,笔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用崭新的教科书学习时,相信大家一定认为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在战争年代,要获得一本教科书有多么不易,大家知道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究阅读的效率。
三、增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学时,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教师将探究完全理解为“放任”,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探究阅读流于形式。
二是课堂气氛压抑,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实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互动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时,要能够有效地把握“收”和“放”的度,既能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又能帮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得到提高。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把握。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讲解《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笔者利用了多媒体影像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海底世界。然后,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式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笔者与学生进行互动,认真倾听他们的提问,并做了详细、全面的回答,课堂气氛极为和谐,既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总之,探究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开展素质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湘云.“读”行其道:“三二三”阅读教学模式的架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6(Z2).
[2]张春霞.读中想象写舒展语言的彩翼——读写互促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3]陈立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赤子(中旬),2014(1).
关键词:小學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方法单一等。
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身份的转变,帮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对如何有效地探究阅读展开论述。
一、精读泛读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精读和泛读是两种常规的阅读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种阅读方法巧妙地融入课堂,既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可以带领他们细致地剖析文本,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
在讲解《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进行泛读,让他们快速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让他们结合文章的题目大致说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接下来,开始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让他们在文中找出一些重点语句和段落,如对“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回忆逝去的亲人,结合体会来理解文中的这句话,指导他们进行探究式阅读。这样一来,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文本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精读和泛读两种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重难点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二、巧设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阅读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如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设定问题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问题要有目的性。学生进行探究阅读时,教师要结合文本和学生的认知情况,给学生设计相关的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认识。
二是问题要有趣味性。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教师设定问题既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紧扣文章主题,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是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在讲解《珍贵的教科书》时,笔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用崭新的教科书学习时,相信大家一定认为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在战争年代,要获得一本教科书有多么不易,大家知道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究阅读的效率。
三、增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学时,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教师将探究完全理解为“放任”,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探究阅读流于形式。
二是课堂气氛压抑,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实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互动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时,要能够有效地把握“收”和“放”的度,既能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又能帮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得到提高。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把握。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讲解《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笔者利用了多媒体影像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海底世界。然后,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式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笔者与学生进行互动,认真倾听他们的提问,并做了详细、全面的回答,课堂气氛极为和谐,既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总之,探究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开展素质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湘云.“读”行其道:“三二三”阅读教学模式的架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6(Z2).
[2]张春霞.读中想象写舒展语言的彩翼——读写互促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3]陈立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赤子(中旬),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