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农艺性状,以及不同留桩高度对分蘖成苗数、有效穗、结实率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短生育期的籼粳杂交稻头季稻产量人工移栽显著高于机插秧;留桩高度30 cm的产量显著高于留桩高度40 cm和50 cm的产量;生育期较短、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再生季产量显著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对籼粳杂交稻不同品种两季产量分析表明,甬优6760头季稻可在8月20日左右正常收割,作为再生稻产量高、米质优,适合在浙北大面积示范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 NEAT1)/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ESCC细胞Eca109及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HEEC)中LncRNA NEAT1及miR-124-3p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NEAT1与miR-124-3p的靶向关
古代佛经音义是佛经考订的先驱,不仅记录着时代更早的佛经异文,还蕴藏着精深的考订意见,对当今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参考《可洪音义》等佛经音义,可以从语言学角度辨正《六度集经》的一系列异文,如“掬寻”“褻裹”“搏矢”分别当为“探寻”“?裹”“擩矢”之形讹,“魃?”当读为“妖魑”。利用佛经音义考辨佛经异文时,需正视佛经音义本身的不足,辨析不同佛经音义之间的分歧,并从汉语史的角度解释异文的成因。
<正>一、问题的提出如何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段时期,对幼儿未来的终身学习以及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学习在幼小衔接中十分重要。关于幼小衔接,更多的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在学前儿童,存在单向衔接的问题[1]。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幼小衔接的过程应当是双向的,但针对小学生幼小衔接的内容更多是如何进行过渡,如开设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2],而缺少幼小衔接语文教育的研究
期刊
<正>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长度超过200nt,是一类非编码 RNA 分子,可通过结合表观遗传蛋白修饰其靶基因;与 mRNA 碱基互补结合,抑制翻译和降解;作为ceRNA 竞争性结合 microRNA 等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1-2]。
期刊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水平的提升,化学学科也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周围世界,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价值观。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新知识的引入与化学实验中神奇的物质变化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源动力,而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衰退。学习特征出发,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兴趣衰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250例进行调查研究,纳入对象自愿配合研究,均接受静脉留置针处理,并积极做好临床护理干预,总结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率,调查患者满意率。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80%(247/250)、并发症率为1.20%(3/250)、满意率为99.20%(248/250)。结论:门诊静脉输液中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钙离子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1反义RNA1(ANO1-AS1)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ESCC细胞TE-1和EC109中转染沉默ANO1-AS1慢病毒,qRT-PCR检测其和钙离子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1(ANO1)表达情况。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增殖能力;通过LinkedOmics数据库获取ANO1正相关表
阐述将OBE理论基础融入Python教学实践中,探讨传统教学模式下Python课程教学的状况,设计了以应用级项目为贯穿、阶梯式教学、课堂指导与课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与前一个版本相比,对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中生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话语结构、分析和总结文章的主要事实及内容、从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针对语篇中涉及的文化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由此可见,该课程标准使得学生更难掌握阅读这项接受性技能。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材料,然后讲解新单词、短语、语法、文章的主要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必须开设的公共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培育的主要形式。由于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各有不同,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传统的思政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高校应注重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将学生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