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规划对标工作,分析自身企业目前的效率指标和费用指标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局同行业的平均指标、先进指标的水平,确定企业通过对标工作要达到的效率和费用指标水平。即确定标杆,以标杆单位对标指标平均值为基准,积极开展创标工作,据此来制定本单位对标工作要达到的效率和费用指标目标值。选定好标杆单位后,对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明确管理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标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制定对标管理制度,建立标杆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及调整评价方法,确定对标管理不同阶段的量化指标,并在工作质量、完成时间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关键词:实施 对标 管理 提升 企业水平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或行业外的标杆企业做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从而追赶或超越标杆企业,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以其绩效及实践措施为标杆,通过资料收集和比较分析,仔细研究其取得优良绩效的原因,经使组织能更客观地评估其绩效,持续改进,缩小距离。因此,企业应该“学有目标,比有指标,改有方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对标管理的有效对接,积极破解对标难题,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一、高度重视,把企业对标纳入战略管理。
为保证战略目标的落实,将对标管理作为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掌握同行业现状,适时提出先进目标,制定科学的对标方案,设立管理和技术两个对标机构。一是成立对标管理办公室,全面掌握相关同行业的发展现状,收集整理综合指标、技术装备、产品研发、节能降耗、经营管理等重点管理指标,选取行业标杆,制定对标方案,统筹推进公司对标管理工作;二是全面把握技术发展动态,结合实际,查找差距,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二、企业应在“对标行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与时俱进,保持企业竞争力,必须自发、主动的开展对标工作。对标工作其实就是 “比、学、赶、超”,比是起点,学是核心,赶是要求,超是目标。首先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客观的审视自我;其次,要找准企业或者省内标杆企业,对该企业的先进理念、经验、做法认真学习,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后,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及督导考核体系,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追赶方案与目标,确保目标可行、措施有力、考核有效,最终达到赶超的目的。
三、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对标工作的执行力。
对标管理是一个不断对比标杆企业,查找不足,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对标工作能否持续开展,对标指标能否持续提升,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对标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员工自觉开展对标工作,营造“立标杆、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比如:定期开展对标工作专题会,透过指标数据,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管理流程、细化管理标准,不断消除管理短板;积极开展岗位对标工作,鼓励员工与身边的同事比、与自己的过去比,树立“每个人提升一点点,企业跨越一大步”的理念,这样可以为企业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量身制定对标指标,定期评估,持续改进。
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规划对标工作,分析自身企业目前的效率指标和费用指标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局同行业的平均指标、先进指标的水平,确定企业通过对标工作要达到的效率和费用指标水平。即确定标杆,以标杆单位对标指标平均值為基准,积极开展创标工作,据此来制定本单位对标工作要达到的效率和费用指标目标值。选定好标杆单位后,对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明确管理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标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制定对标管理制度,建立标杆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及调整评价方法,确定对标管理不同阶段的量化指标,并在工作质量、完成时间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企业通过一定时期的对标管理工作,在技术与管理方面会有改进或明显赶超,为了巩固再提高,企业对标工作必须形成动态机制。为此,我们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工作方法,对企业对标工作实施闭路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指标体系的先进性,促进了企业对标工作的全面深化。
五、营造氛围,树立全员对标意识。
一要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会议等及时总结宣传对标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创建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员对标管理意识;二要以对标为契机,正确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对对标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的理念,营造“比、学、赶、超”浓厚的工作氛围,营造全员“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促进学习型组织建立;三要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学习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四要把握每一项指标数据背后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做到在发展思路上创新,在措施办法上创新,实现“管理精细化,操作简洁化,运行规范化”,持续改进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六、严格考核,责任兑现。
一是建立对标工作的评价体系,以确保对标工作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从目标确定、组织保障、指标体系、标杆确定、资料收集与分析、绩效差距分析、课题形成、审查分析会诊、效果质询等入手,形成关键评价要素,制定一套基于过程和结果控制的评价方案和评估制度。
二是进一步完善对标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考核体系把对标工作作为衡量工作上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按照“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过程有监控、追溯有奖惩”的原则,把对标工作纳入内部绩效考核并配套相应的奖惩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标考核细则和考核标准,形成对标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定期公布对标工作考核结果,把对标考核与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对标管理是瞄准一个比自身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对比,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和组织创新的过程。企业只有深刻领会对标管理的实质,结合自身企业的平均水平、先进水平,认真比照分析,全面查找当前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对标工作目标,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才能化劣势为优势,全面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实力,进而推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实施 对标 管理 提升 企业水平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或行业外的标杆企业做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从而追赶或超越标杆企业,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以其绩效及实践措施为标杆,通过资料收集和比较分析,仔细研究其取得优良绩效的原因,经使组织能更客观地评估其绩效,持续改进,缩小距离。因此,企业应该“学有目标,比有指标,改有方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对标管理的有效对接,积极破解对标难题,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一、高度重视,把企业对标纳入战略管理。
为保证战略目标的落实,将对标管理作为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掌握同行业现状,适时提出先进目标,制定科学的对标方案,设立管理和技术两个对标机构。一是成立对标管理办公室,全面掌握相关同行业的发展现状,收集整理综合指标、技术装备、产品研发、节能降耗、经营管理等重点管理指标,选取行业标杆,制定对标方案,统筹推进公司对标管理工作;二是全面把握技术发展动态,结合实际,查找差距,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二、企业应在“对标行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与时俱进,保持企业竞争力,必须自发、主动的开展对标工作。对标工作其实就是 “比、学、赶、超”,比是起点,学是核心,赶是要求,超是目标。首先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客观的审视自我;其次,要找准企业或者省内标杆企业,对该企业的先进理念、经验、做法认真学习,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后,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及督导考核体系,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追赶方案与目标,确保目标可行、措施有力、考核有效,最终达到赶超的目的。
三、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对标工作的执行力。
对标管理是一个不断对比标杆企业,查找不足,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对标工作能否持续开展,对标指标能否持续提升,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对标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员工自觉开展对标工作,营造“立标杆、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比如:定期开展对标工作专题会,透过指标数据,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管理流程、细化管理标准,不断消除管理短板;积极开展岗位对标工作,鼓励员工与身边的同事比、与自己的过去比,树立“每个人提升一点点,企业跨越一大步”的理念,这样可以为企业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量身制定对标指标,定期评估,持续改进。
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规划对标工作,分析自身企业目前的效率指标和费用指标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局同行业的平均指标、先进指标的水平,确定企业通过对标工作要达到的效率和费用指标水平。即确定标杆,以标杆单位对标指标平均值為基准,积极开展创标工作,据此来制定本单位对标工作要达到的效率和费用指标目标值。选定好标杆单位后,对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明确管理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标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制定对标管理制度,建立标杆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及调整评价方法,确定对标管理不同阶段的量化指标,并在工作质量、完成时间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企业通过一定时期的对标管理工作,在技术与管理方面会有改进或明显赶超,为了巩固再提高,企业对标工作必须形成动态机制。为此,我们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工作方法,对企业对标工作实施闭路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指标体系的先进性,促进了企业对标工作的全面深化。
五、营造氛围,树立全员对标意识。
一要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会议等及时总结宣传对标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创建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员对标管理意识;二要以对标为契机,正确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对对标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的理念,营造“比、学、赶、超”浓厚的工作氛围,营造全员“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促进学习型组织建立;三要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学习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四要把握每一项指标数据背后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做到在发展思路上创新,在措施办法上创新,实现“管理精细化,操作简洁化,运行规范化”,持续改进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六、严格考核,责任兑现。
一是建立对标工作的评价体系,以确保对标工作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从目标确定、组织保障、指标体系、标杆确定、资料收集与分析、绩效差距分析、课题形成、审查分析会诊、效果质询等入手,形成关键评价要素,制定一套基于过程和结果控制的评价方案和评估制度。
二是进一步完善对标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考核体系把对标工作作为衡量工作上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按照“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过程有监控、追溯有奖惩”的原则,把对标工作纳入内部绩效考核并配套相应的奖惩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标考核细则和考核标准,形成对标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定期公布对标工作考核结果,把对标考核与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对标管理是瞄准一个比自身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对比,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和组织创新的过程。企业只有深刻领会对标管理的实质,结合自身企业的平均水平、先进水平,认真比照分析,全面查找当前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对标工作目标,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才能化劣势为优势,全面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实力,进而推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