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东莞移动网络运维成本的特点及其现状,提出网络运维成本优化的新方法,即以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集中代维为核心的“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提升成本资源使用效益的目标。
【关键词】精简代维 精准代维 高效代维 集中代维
一、研究背景
3G牌照发放、电信运营商重组后,通信行业开始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通信市场发展也趋于成熟和饱和,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且通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东莞移动公司(下面简称为“我司”)为有效应对不利的环境影响,对市场投入明显增加,公司总体成本资源偏紧。收缓支增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成本结构的优化调整,尤其是避免成本占比较大的网络维护费用惯性增长,把更多资源投向市场竞争领域以保持公司市场主导地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司的难题。正如李勤、曹精明(2006)指出,如何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成熟期企业理财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运维成本的特点及其现状
2008年起集团公司高瞻远瞩地提出低成本高效运营的战略要求。低成本高效运营强调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强调建立基于效率的业务开展模式,因为业务开展模式基本上决定了成本发生的灵活性。当前我司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司业务模式的不灵活或僵化,带来成本的刚性增长。就网络运维来说,由于多网协同运行,网络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维护工作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导致成本惯性大幅上涨。以2010年为例,对比网络维修费、网络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当年网络维修费增长率高达19%,而网络资产增长率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却分别只有10%和1%,网络维修费与资产及收入的增长率极不匹配。网络运维成本增长过快,逐步挤占利润空间,需要引起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网络维护策略及提高维护模式的灵活性,才能从源头上避免成本的刚性扩张。
三、网络运维成本优化新方法
在对网络运维成本进行深入诊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及集中代维为核心的“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成本优化策略。
(一)精简代维
根据全球上百家大型公司关于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按照投资项目的不同作用可将项目分为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四种。通过对项目或项目群的投资进行优先级评估,可得出使投资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最佳财务资源组合矩阵,矩阵中四种项目资源投入占比范围为60%-70%、10%-20%、10%-20%及2%-5%。借鉴该思路,我们从对提升网络性能的影响程度和对保持网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组织网络线条专业人员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打分,并依此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分类,由此得出我司的网络运维资源投放矩阵。矩阵显示,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项目分别占54%、10%、21%及15%。总体而言,我司网络运维资源投放基本符合“最佳财务资源投入组合矩阵”,但低值型项目成本占比过大并挤占战略型项目成本。尽管低值型项目是必须的,它能弥补其他类型项目在界面衔接上的不足、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但过大的投入比例,显然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我们应慎重考虑网络资源投放的合理性,建立网络代维项目必要性评估体系,在公司预算紧张时应适当减少低值型项目投入,预算宽松时也应考虑优化资源在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分布,以提高网络运维资源的效益。从公司收入增长缓慢及网络运维管理现状出发,建议对低值型项目采取逐步调节、压缩措施,初步将低值型项目占比调减至7%-10%,此项可节约网络运维费用近千万元。
(二)精准代维
纵观全球大电信运营商,基站维护模式经历了撒网式维护、分级式维护及差异化维护三个阶段。撒网式维护是指不区分基站自身状态及价值等一律实行同样频次的维护,分级式维护是指根据基站的重要性实施不同频次的维护,差异化维护不仅考虑了基站的重要性,也考虑了基站自身的状态,对某些故障发生概率低且重要级别不是非常高的基站实施全封闭式维护。相比撒网式维护,差异化维护能实现代维费用的精准、高效使用,有效降低网络维护成本,我们称之为精准代维。下面以基站代维为例,阐述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等问题。
1.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
并非所有基站都可以取消或减少维护次数,比如超重点基站,因为其所承载的话务量及战略性质等,不允许出现任何故障导致基站退服。我们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确定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一般用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衡量。我司按照“基站如果退服所导致的收入损失程度”所作出的“一般、重点、超重点基站”的传统分类方法仅考虑了风险的影响程度,缺少对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为了量化风险,我们引入了“故障年发生次数”作为基站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根据对全网近4年间曾经发生过故障的基站的风险测评结果,我们得出了“基站风险评估矩阵”(见图1),其中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占比为89.43%。由于可接受风险不会给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因此,我们可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实施精准代维策略。
2.精准代维的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
公司现行的维护模式为“季度巡检+抢修”,从精准代维的成本节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采取取消巡检、仅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抢修的维护方式。原有模式下,基站代维的定价属于包干定价,即不区分基站状态及上门次数,统一规定每类基站每月维护包干费用。与原有模式相比,精准代维取消巡检,整体代维工作量将减少,代维商的人财物投入也相应减少,因此有必要重新確定计价模式。为体现更为合理的价量对应关系,建议采取按照代维商提供服务次数进行计价的方式,单次费用可参考“历史代维费/历史上门总次数(故障抢修次数+巡检次数)”进行调整定价。经测算,在该定价模式下,只要基站的年故障次数≤5次,则精准代维模式的年维护费用将较包干型费用较低;而根据历史故障次数统计结果,年故障次数为3次及以下、4次以下、5次以下的基站占比分别为85%、93%和99%。由此可见,如果采取精准代维模式及按次计价方式,相比传统包干定价方式更具有成本节约优势,预计每年至少可节省成本500万元。 (三)高效代维
将运维工作外包能有效解决公司自有维护人员严重不足和维护工作不断增加的矛盾。通过运维外包,推进低端设备维护工作社会化,将现有的维护力量集中到高层次的网络维护和优化调整等工作,实现进一步提高公司网络质量的目的。理论而言,在网络维护规模达到一定临界点后,代维外包的成本投入将少于自维的成本投入,从而产生外包效益。
基于上述原理,在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及业务增长带来巨大的网络压力、新技术及新业务对传统网络维护不断带来冲击的时候,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运行和维护工作纷纷采取了专业化、低成本的外包模式,网络运维外包发展迅速。纵观电信运营商的运维外包,有自维、自维+代维、全网运维外包三种模式,且三种模式各有优劣。目前我司的网络运维模式采用部分代维与部分自维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度控制人力资源规模,尤其是控制低端重复劳动人员,提升单位人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总成本,同时有利于储配关键技术运维人才;其缺点在于外部成本仍然较高。近年,我司越来越重视加大核心层自维力量的比例,提高核心运维能力,同时也希望借此降低代维成本,但这过程也碰到一些问题,如代维与自维工作内容的界定欠清晰、模式轉变后维护成本未能下降等。高效代维旨在针对自维与代维的优缺点,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合理地提高自维比例、降低运维成本的优化思路。例如,网络部门对年度内计划开展的45个网络维护外包项目进行梳理,从维护内容和掌控核心技术的角度,成功梳理出13个可提高自维比例的运维项目。但并非所有能够从代维转自维的项目都具有成本效益,为从效益量化的角度评估网络维护项目代维转自维的可行性,我们对上述13个项目在不同运维模式下资源投放的差异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只有10个项目在转变维护模式后可节约网络维护成本,每年可节约成本约400万;其他3个转变模式后没有节约效应的项目则继续维持代维模式。
(四)集中代维
规模经济效益理论认为,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从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即“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面对我公司不断扩大的网络资产规模,我们是否可通过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将分散、有限的网络运维成本进行跨专业的统筹使用,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带着疑问,我们深入对比“分工作类型外包、分专业综合外包及跨专业综合外包”三种逐步深化的运维外包模式,对比分析发现,随着集中程度的不断深化,跨专业综合代维更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达到电信运营商和网络维护供应商双赢的效果。
在对近四年网络运维项目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集中代维整合的基本思路,即按专业集中、按供应商集中和按维护对象集中。以维护对象集中为例,新的基站集中代维项目涵盖了以往三个项目的维护内容:基站主设备及配套设备代维、网络测试代维、无线网优硬件调整。对比集中代维前后的成本变化,单位基站维护费用降低15%以上,可见集中代维对于控制单位基站维护成本方面有明显效果,而且通过对比集中代维前后掉话率及基站退服率等指标,发现集中代维模式对网络质量没有影响。无论对我司还是对代维供应商,集中代维都是一个新课题,集中代维模式要求我司对网络线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提高对集中代维项目管理协同性;同时也需培育集中代维市场,始终把握集中代维整合模式的话语权,引导代维供应商进行代维服务模式转变。
四、结束语
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构建,是网络代维模式的一次创新,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所提出的精简、精准、高效、集中的代维管理方法,通过精细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达到改变业务管理模式、提高成本灵活性的效果。经测算,按照整合型代维模式对我司代维工作进行管理优化,在网络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年节约成本近两千万元,这为我司有效应对环境挑战、解决资源困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前瞻性的网络运维管理模式,具有易于理解、容易复制的特点,可在系统内进行推广,实现网络运维管理精细化及效益突破,这将有效提高中国移动在全球电信运营商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勤,曹精明.基于企业成熟期的理财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06(05)下:80-81.
[2]杨崇豪,石岩,孙垦.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量化方法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06):85-87.
[3]刘璇.规模经济理论与厂商规模无关论[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133-135.
作者简介:刘志力(1979-),男,汉族,广东东莞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陈岑)
【关键词】精简代维 精准代维 高效代维 集中代维
一、研究背景
3G牌照发放、电信运营商重组后,通信行业开始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通信市场发展也趋于成熟和饱和,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且通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东莞移动公司(下面简称为“我司”)为有效应对不利的环境影响,对市场投入明显增加,公司总体成本资源偏紧。收缓支增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成本结构的优化调整,尤其是避免成本占比较大的网络维护费用惯性增长,把更多资源投向市场竞争领域以保持公司市场主导地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司的难题。正如李勤、曹精明(2006)指出,如何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成熟期企业理财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运维成本的特点及其现状
2008年起集团公司高瞻远瞩地提出低成本高效运营的战略要求。低成本高效运营强调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强调建立基于效率的业务开展模式,因为业务开展模式基本上决定了成本发生的灵活性。当前我司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司业务模式的不灵活或僵化,带来成本的刚性增长。就网络运维来说,由于多网协同运行,网络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维护工作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导致成本惯性大幅上涨。以2010年为例,对比网络维修费、网络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当年网络维修费增长率高达19%,而网络资产增长率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却分别只有10%和1%,网络维修费与资产及收入的增长率极不匹配。网络运维成本增长过快,逐步挤占利润空间,需要引起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网络维护策略及提高维护模式的灵活性,才能从源头上避免成本的刚性扩张。
三、网络运维成本优化新方法
在对网络运维成本进行深入诊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精简代维、精准代维、高效代维及集中代维为核心的“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成本优化策略。
(一)精简代维
根据全球上百家大型公司关于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按照投资项目的不同作用可将项目分为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四种。通过对项目或项目群的投资进行优先级评估,可得出使投资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最佳财务资源组合矩阵,矩阵中四种项目资源投入占比范围为60%-70%、10%-20%、10%-20%及2%-5%。借鉴该思路,我们从对提升网络性能的影响程度和对保持网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组织网络线条专业人员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打分,并依此对网络运维项目进行分类,由此得出我司的网络运维资源投放矩阵。矩阵显示,战略型、效率型、维护型及低值型项目分别占54%、10%、21%及15%。总体而言,我司网络运维资源投放基本符合“最佳财务资源投入组合矩阵”,但低值型项目成本占比过大并挤占战略型项目成本。尽管低值型项目是必须的,它能弥补其他类型项目在界面衔接上的不足、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但过大的投入比例,显然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我们应慎重考虑网络资源投放的合理性,建立网络代维项目必要性评估体系,在公司预算紧张时应适当减少低值型项目投入,预算宽松时也应考虑优化资源在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分布,以提高网络运维资源的效益。从公司收入增长缓慢及网络运维管理现状出发,建议对低值型项目采取逐步调节、压缩措施,初步将低值型项目占比调减至7%-10%,此项可节约网络运维费用近千万元。
(二)精准代维
纵观全球大电信运营商,基站维护模式经历了撒网式维护、分级式维护及差异化维护三个阶段。撒网式维护是指不区分基站自身状态及价值等一律实行同样频次的维护,分级式维护是指根据基站的重要性实施不同频次的维护,差异化维护不仅考虑了基站的重要性,也考虑了基站自身的状态,对某些故障发生概率低且重要级别不是非常高的基站实施全封闭式维护。相比撒网式维护,差异化维护能实现代维费用的精准、高效使用,有效降低网络维护成本,我们称之为精准代维。下面以基站代维为例,阐述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等问题。
1.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
并非所有基站都可以取消或减少维护次数,比如超重点基站,因为其所承载的话务量及战略性质等,不允许出现任何故障导致基站退服。我们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确定精准代维的实施范围。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一般用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衡量。我司按照“基站如果退服所导致的收入损失程度”所作出的“一般、重点、超重点基站”的传统分类方法仅考虑了风险的影响程度,缺少对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为了量化风险,我们引入了“故障年发生次数”作为基站风险发生概率的衡量。根据对全网近4年间曾经发生过故障的基站的风险测评结果,我们得出了“基站风险评估矩阵”(见图1),其中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占比为89.43%。由于可接受风险不会给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因此,我们可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实施精准代维策略。
2.精准代维的实施方式及相应定价
公司现行的维护模式为“季度巡检+抢修”,从精准代维的成本节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的基站,采取取消巡检、仅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抢修的维护方式。原有模式下,基站代维的定价属于包干定价,即不区分基站状态及上门次数,统一规定每类基站每月维护包干费用。与原有模式相比,精准代维取消巡检,整体代维工作量将减少,代维商的人财物投入也相应减少,因此有必要重新確定计价模式。为体现更为合理的价量对应关系,建议采取按照代维商提供服务次数进行计价的方式,单次费用可参考“历史代维费/历史上门总次数(故障抢修次数+巡检次数)”进行调整定价。经测算,在该定价模式下,只要基站的年故障次数≤5次,则精准代维模式的年维护费用将较包干型费用较低;而根据历史故障次数统计结果,年故障次数为3次及以下、4次以下、5次以下的基站占比分别为85%、93%和99%。由此可见,如果采取精准代维模式及按次计价方式,相比传统包干定价方式更具有成本节约优势,预计每年至少可节省成本500万元。 (三)高效代维
将运维工作外包能有效解决公司自有维护人员严重不足和维护工作不断增加的矛盾。通过运维外包,推进低端设备维护工作社会化,将现有的维护力量集中到高层次的网络维护和优化调整等工作,实现进一步提高公司网络质量的目的。理论而言,在网络维护规模达到一定临界点后,代维外包的成本投入将少于自维的成本投入,从而产生外包效益。
基于上述原理,在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及业务增长带来巨大的网络压力、新技术及新业务对传统网络维护不断带来冲击的时候,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运行和维护工作纷纷采取了专业化、低成本的外包模式,网络运维外包发展迅速。纵观电信运营商的运维外包,有自维、自维+代维、全网运维外包三种模式,且三种模式各有优劣。目前我司的网络运维模式采用部分代维与部分自维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度控制人力资源规模,尤其是控制低端重复劳动人员,提升单位人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总成本,同时有利于储配关键技术运维人才;其缺点在于外部成本仍然较高。近年,我司越来越重视加大核心层自维力量的比例,提高核心运维能力,同时也希望借此降低代维成本,但这过程也碰到一些问题,如代维与自维工作内容的界定欠清晰、模式轉变后维护成本未能下降等。高效代维旨在针对自维与代维的优缺点,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合理地提高自维比例、降低运维成本的优化思路。例如,网络部门对年度内计划开展的45个网络维护外包项目进行梳理,从维护内容和掌控核心技术的角度,成功梳理出13个可提高自维比例的运维项目。但并非所有能够从代维转自维的项目都具有成本效益,为从效益量化的角度评估网络维护项目代维转自维的可行性,我们对上述13个项目在不同运维模式下资源投放的差异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只有10个项目在转变维护模式后可节约网络维护成本,每年可节约成本约400万;其他3个转变模式后没有节约效应的项目则继续维持代维模式。
(四)集中代维
规模经济效益理论认为,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从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即“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面对我公司不断扩大的网络资产规模,我们是否可通过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将分散、有限的网络运维成本进行跨专业的统筹使用,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带着疑问,我们深入对比“分工作类型外包、分专业综合外包及跨专业综合外包”三种逐步深化的运维外包模式,对比分析发现,随着集中程度的不断深化,跨专业综合代维更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达到电信运营商和网络维护供应商双赢的效果。
在对近四年网络运维项目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集中代维整合的基本思路,即按专业集中、按供应商集中和按维护对象集中。以维护对象集中为例,新的基站集中代维项目涵盖了以往三个项目的维护内容:基站主设备及配套设备代维、网络测试代维、无线网优硬件调整。对比集中代维前后的成本变化,单位基站维护费用降低15%以上,可见集中代维对于控制单位基站维护成本方面有明显效果,而且通过对比集中代维前后掉话率及基站退服率等指标,发现集中代维模式对网络质量没有影响。无论对我司还是对代维供应商,集中代维都是一个新课题,集中代维模式要求我司对网络线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提高对集中代维项目管理协同性;同时也需培育集中代维市场,始终把握集中代维整合模式的话语权,引导代维供应商进行代维服务模式转变。
四、结束语
整合型代维管理模式的构建,是网络代维模式的一次创新,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所提出的精简、精准、高效、集中的代维管理方法,通过精细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达到改变业务管理模式、提高成本灵活性的效果。经测算,按照整合型代维模式对我司代维工作进行管理优化,在网络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年节约成本近两千万元,这为我司有效应对环境挑战、解决资源困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前瞻性的网络运维管理模式,具有易于理解、容易复制的特点,可在系统内进行推广,实现网络运维管理精细化及效益突破,这将有效提高中国移动在全球电信运营商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勤,曹精明.基于企业成熟期的理财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06(05)下:80-81.
[2]杨崇豪,石岩,孙垦.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量化方法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06):85-87.
[3]刘璇.规模经济理论与厂商规模无关论[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133-135.
作者简介:刘志力(1979-),男,汉族,广东东莞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