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本质目的不在于帮助学生去达成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目标,而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综合能力和一种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让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隐性;思维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训练,去提升,直到学生带着这种能力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再发展等等,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结合初中物理课堂的实例,谈谈如何巧妙的引领学生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一,善观察、善思考,开启自发思考模式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多概念的构建、规律的得知都是从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推理获知的,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类比中来,感知其中物理规律和知识的存在,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感受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所带来的精神价值,促使学生养成善观察、善思考的习惯,从而在积淀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养成一种自发参与思考与学习的行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渐进养成,能力也会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而提升。比如,在初二物理的学习中,就有很多观察篇,这些观察的内容取材很广,而教材的设计就是无形之中引领学生参与到主动观察和思考的活动中。比如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学生就要善于观察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源振动的现象,通过类比总结再次巩固这一结论。再比如说,在物态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自然界中充满着各种物态变化,因为物态变化的存在,我们才拥有人类可以生存的地球。
  第二,善质疑、善交流,开始主动思维模式
  思维的深入是学习能力持续生长的关键所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站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去剖析学生的思维断点,考虑到他们的疑惑点,只有这样,学生思维深入才是有效的。比如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很多教师都引导学生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再三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而很多善于质疑的学生就发现,我们不需要采用滑动变阻器也是可以完成实验的,学生都知道,在这个实验中,电源电压是不变的,而在改变电阻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换一下定值电阻,再分别测出电流表的示数,比较电流表随电阻变化情况就可以获知结论。从理论上分析学生的质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探究这个实验时,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都知道电源电压是默认不变的定值,更何况是在实验室中,亲眼所见的干电池。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质疑是有道理,因此,我们要尊重、鼓励学生去大胆的质疑,为后续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无论是从实验结果还是学生经历的实验过程中来分析,学生的这种质疑声远远大于实验本身所在的内在价值,而是学生开启质疑之旅的新坐标,是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第三,善推敲、善探究,开始实验探究模式
  面对着学习中的质疑,教师不要一口否决学生,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学生质疑的原因、背景,然后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去分析、启发学生再思考、再分析,然后帮助学生去突破,并在突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在上面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时候,面对学生的质疑,我们就让其中一部分有质疑声音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的探究,并对比两组实验方法的最终的差异在哪?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其本质原因。
  其实,面对刚才的实验,这是学生自发产生的,但是,面对其他情况下的,学生不一定能自发的质疑、自发的推敲,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推敲,甚至进行探究与研究,通过教师巧妙合理的引导促使目标的达成。比如,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用以下的问题链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1:你觉得什么样的现象就是沸腾呢?
  生1:有气泡。
  问题2:你觉得有气泡产生的就是沸腾吗?(此处分析可以启发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自发温故,也开启了后续深入的大门)
  生:大家都开始茫然,并在茫然中深入思维中。
  问题3:你觉得产生的气泡在哪一个位置?是表面还是内部?(此处自发的引导学生要善于去观察和思考?)
  生3:内部和外部同时产生。(在这个环节,教师无需否认学生或者点评学生,而应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进一步的观察与对比。)
  问题4:你觉得沸腾过程温度是怎么变化的?(此处部分学生开始争论起来,以此启发思维深入与智慧提升。)
  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开启了学生对他们已有知识的思考和质疑,也随即开启了实验探究的征途。类似这样的推敲与探究需要教师深度的挖掘教材、研究学生而生成的,要充分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即学生的智慧来自于课堂的智慧、来自于教师的智慧。
  其实,在这隐性的启发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及其思考是开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思考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带着自己已有的能力去探究,这是思维深入的表现,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深层表现,这种行为将自主学习的积极行为有外内的渗透。最终,学生带着自己的分析成果进行深一层次的推敲、探究就是知识与能力综合的表现,学生真正的学会将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践研究中,不仅充分提升知识与技能的价值,还完全彰显了物理的价值,提升了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笔者倡导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各种行为,在无声无息的思维中达成自主学习行为的训练,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真正提升。
其他文献
根据首批接受口腔内科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教学的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情况,研究经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教学的实习生在临床动手能力、病例诊断正确率和科研教学能力等方面与以往的
【摘 要】线描画来源于生活。只有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积累大量的线描素材,把这些素材内化成深刻的形象特征,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借用多种工具材料,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作,才能使作品呈现丰富内容。  【关键词】幼儿;线描画;趋同化  在以往的线描画教学活动中,常常会遭遇这样一种尴尬:全班的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大多是一样的。画出来的树一样是蘑菇云状的,用
对《学书枝言碑》的研究,自然导向了其书法创作。别、清彦书法崇帖,有其治局目的和纠正民风野蛮的用意,也与其家学渊源有关。他传世的作品形式多样,书风因时空和心情的不同而多变
【摘 要】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建立男女生“一帮一”小组,采取男女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等因性施教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副语言”,区别对待男女学生,营造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性别差异;和谐课堂;因性施教;教学策略;副语言  引言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也
建立了原位臭氧化土壤修复的扩散-反应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被处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及臭氧的穿透曲线.运用序贯求解策略,由有限差分法获得了该模型的数值解,并根据一
【摘 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纲要》和《指南》的指导下,我们都看到,在丰富的活动区角里,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孩子们获得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各方面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儿童游戏观,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的观察与引导,并深刻领悟区域游戏的内涵,因地制宜地创设区域游戏,理解课程游戏化的意图与内容,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游戏;幼儿;材料;观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艺术水平培养,期待孩子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葫芦丝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传统民族乐器,也是比较常见的、受到群众关注和欢迎的传统民族乐器,葫芦丝在演奏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因此其中的魅力是其他民族乐器不能够相比较的。对于葫芦丝的喜爱,除了我国的音乐人之外,很多国外的音乐艺术家也非常喜欢这一类具有我国民族色彩的乐器。和其他的乐器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