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文章就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推动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陈雄(1962- ),男,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主要从事高校篮球教学与研究工作。(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35-02
篮球运动因其自身无限的魅力和活力而为大学生所热捧。目前,各高校本专科均为在校大学生开设了较多的公共体育选修课。从实际选课情况看,篮球专项课无疑是选修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然而,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从事高校篮球专项教学工作教师不可回辟的问题。
一、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背离教学宗旨,过度追求技术教学,教学质量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篮球的传统教学扭曲了“健康第一”的宗旨,按照“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投球—上篮—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贯彻始终,过度追求技术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低。
2.教学大纲安排不科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均开设两年的公共体育课,其中一年级是基础课,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任务,二年级开设以专项技术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专项选修课。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一般都开在二年级,这一时期正是专业课程开设集中的时期,而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仅多、烦琐,而且教学大纲安排内容不科学。同时,加上教学时数偏少,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任务十分艰巨。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开展“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因而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积极性。
3.教学编班不合理,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质量低。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篮球的兴趣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类情况:第一类,接受过较系统的篮球训练,体质好,学习积极性高;第二类,初步接触过篮球运动,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身体素质较好,比较喜欢篮球运动;第三类,基本未接触过篮球,身体素质一般,对上篮球课渴望,但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学;第四类,身体素质差,健康状况不好,学习篮球是因为别的项目也不会,这类学生运动动作不协调,始终保持一种无所谓的消极态度。调查表明,以上四类学生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第二类学生人数最多,占高校学生52%。目前,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大多是按年级分专业行政编班,而且编成的教学班为数过大,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基本在50~70人。篮球技术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示范传授,而且学生学习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反馈的过程,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向学生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要领。然而,由于学生人数多,水平不一,教师很难一一指点示范,学生在练习时,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对以后的学习更为不利。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它要求教师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既重“教”,更重“学”。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教学时不少动作不易做到标准规范,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个别高校引进多媒体设备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多数高校教学手段仍比较落后。
5.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考核基本上按照“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投球—上篮—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考核方式也是围绕这些运动技能进行,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同时,在评价方法上过于侧重终结性和绝对性,重结果轻过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健身娱乐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
1.改变传统技术教学,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5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善各级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增进学生健康,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然而传统的篮球教学过分强调篮球技术和技能的教学,背离篮球教学的宗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在传授学生篮球技术的同时帮助树立坚固的篮球健康意识,养成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全面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2.打破教学大纲枷锁,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常篮球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学大纲枷锁,根据教学内容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有针对性,将篮球知识、技术、技能、战术意识和方法以及团队精神、意志品质、道德修养、主动性、自信心和强烈的胜利欲望等篮球文化教育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篮球知识、理论、文化教育和能力、素质、人格培养的同时开展娱乐性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篮球娱乐性教学。篮球娱乐性教学是指游戏性的、含有对抗成分、带有竞技色彩、有胜负结果、并以较大强度完成练习内容的方法,是教师主动创设的比赛性的教学环境。加强比赛教学是篮球娱乐性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比赛它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机智灵活的意志和作风,还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励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
3.实施科学编班,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学生的基础、兴趣、态度差异大,要根据选课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类别差异,实施科学分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选同类课学生的知识基础、态度、爱好等因素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与辅导。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不同的起点上达到自己学习的最佳值。分层递进教学具有层次性、差异性、针对性、完整性等特点,它能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质量。
4.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看各阶段篮球技术动作及完整技术动作的篮球多媒体教学片,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同时,利用多媒体重播、慢放等功能,使瞬间的动作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定位,并对关键的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模仿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5.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实施科学测评,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以满足学生心理与生理以及技能掌握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为依据,建立与完善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和教学比赛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在各种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与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形式。另外,丰富篮球教学考核的内涵与外延,开展篮球技术、技能考核;开展篮球意识、学习作风以及团队精神的考核;开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实施科学测评,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高校篮球选修课任课教师要勇于探索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尝试,积极推动篮球选修课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民治.高等学校教材——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杨伟青.大学篮球专项选修课分层递进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3]王宗平,赵国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
[4]王斌.论高校体育课考评制度的改革走向[J].体育科研,2001(2).
[关键词]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陈雄(1962- ),男,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主要从事高校篮球教学与研究工作。(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35-02
篮球运动因其自身无限的魅力和活力而为大学生所热捧。目前,各高校本专科均为在校大学生开设了较多的公共体育选修课。从实际选课情况看,篮球专项课无疑是选修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然而,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从事高校篮球专项教学工作教师不可回辟的问题。
一、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背离教学宗旨,过度追求技术教学,教学质量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篮球的传统教学扭曲了“健康第一”的宗旨,按照“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投球—上篮—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贯彻始终,过度追求技术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低。
2.教学大纲安排不科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均开设两年的公共体育课,其中一年级是基础课,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任务,二年级开设以专项技术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专项选修课。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一般都开在二年级,这一时期正是专业课程开设集中的时期,而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仅多、烦琐,而且教学大纲安排内容不科学。同时,加上教学时数偏少,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任务十分艰巨。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开展“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因而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积极性。
3.教学编班不合理,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质量低。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篮球的兴趣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类情况:第一类,接受过较系统的篮球训练,体质好,学习积极性高;第二类,初步接触过篮球运动,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身体素质较好,比较喜欢篮球运动;第三类,基本未接触过篮球,身体素质一般,对上篮球课渴望,但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学;第四类,身体素质差,健康状况不好,学习篮球是因为别的项目也不会,这类学生运动动作不协调,始终保持一种无所谓的消极态度。调查表明,以上四类学生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第二类学生人数最多,占高校学生52%。目前,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大多是按年级分专业行政编班,而且编成的教学班为数过大,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基本在50~70人。篮球技术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示范传授,而且学生学习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反馈的过程,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向学生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要领。然而,由于学生人数多,水平不一,教师很难一一指点示范,学生在练习时,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对以后的学习更为不利。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它要求教师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既重“教”,更重“学”。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教学时不少动作不易做到标准规范,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个别高校引进多媒体设备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多数高校教学手段仍比较落后。
5.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考核基本上按照“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投球—上篮—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考核方式也是围绕这些运动技能进行,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同时,在评价方法上过于侧重终结性和绝对性,重结果轻过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健身娱乐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
1.改变传统技术教学,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5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善各级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增进学生健康,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然而传统的篮球教学过分强调篮球技术和技能的教学,背离篮球教学的宗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在传授学生篮球技术的同时帮助树立坚固的篮球健康意识,养成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全面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2.打破教学大纲枷锁,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常篮球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学大纲枷锁,根据教学内容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有针对性,将篮球知识、技术、技能、战术意识和方法以及团队精神、意志品质、道德修养、主动性、自信心和强烈的胜利欲望等篮球文化教育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篮球知识、理论、文化教育和能力、素质、人格培养的同时开展娱乐性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篮球娱乐性教学。篮球娱乐性教学是指游戏性的、含有对抗成分、带有竞技色彩、有胜负结果、并以较大强度完成练习内容的方法,是教师主动创设的比赛性的教学环境。加强比赛教学是篮球娱乐性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比赛它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机智灵活的意志和作风,还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励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
3.实施科学编班,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学生的基础、兴趣、态度差异大,要根据选课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类别差异,实施科学分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选同类课学生的知识基础、态度、爱好等因素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与辅导。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不同的起点上达到自己学习的最佳值。分层递进教学具有层次性、差异性、针对性、完整性等特点,它能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质量。
4.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看各阶段篮球技术动作及完整技术动作的篮球多媒体教学片,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同时,利用多媒体重播、慢放等功能,使瞬间的动作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定位,并对关键的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模仿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5.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实施科学测评,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以满足学生心理与生理以及技能掌握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为依据,建立与完善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和教学比赛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在各种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与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形式。另外,丰富篮球教学考核的内涵与外延,开展篮球技术、技能考核;开展篮球意识、学习作风以及团队精神的考核;开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实施科学测评,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高校篮球选修课任课教师要勇于探索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尝试,积极推动篮球选修课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民治.高等学校教材——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杨伟青.大学篮球专项选修课分层递进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3]王宗平,赵国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
[4]王斌.论高校体育课考评制度的改革走向[J].体育科研,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