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植骨术后上颌骨及上气道的CBCT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及上气道的三维形态结构特征,并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8~12岁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30例及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唇腭裂骨性Ⅰ类错

畸形患者30例,拍摄CBCT影像并对其上颌骨及上气道进行三维结构参数的测量分析,分析唇腭裂组上颌骨及上气道三维结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唇腭裂组在上颌长度、上颌高度、上颌体积及硬腭长度分别为(44.60±3.01) mm、(48.33±4.32) mm、(36.75±6.87)×103 mm3、(40.46±4.90) mm上与对照组分别为(49.04±3.23) mm、(51.86±2.98) mm、(42.24±6.71)×103 mm3、(47.09±2.76) mm相比明显减小;其腭咽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分别为(5.34±2.15)×103 mm3、(14.59±6.72)×103 mm3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8.82±3.46)×103 mm3、(19.46±6.33)×103 mm3也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腭裂组鼻咽气道容积与上颌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硬腭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腭咽气道容积与硬腭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舌咽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与上颌体积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结论

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主要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发育受限;腭咽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明显减小。上气道容积与上颌骨垂直向和体积等相关三维结构参数呈显著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选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的自体皮肤移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的皮肤供区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而对照组则用传统的油纱布治疗。观察患者皮肤供体区域的24 h出血量,换药时的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疤痕增生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术后24 h浸透纱布层数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于术后1、3、6、9 d换药时疼痛数值比较,其中术后1
目的通过与同龄非唇腭裂正常儿童比较,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上下颌不同位点口周力的特征。方法选取替牙期6~12岁UCL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为UCLP组;同龄正常儿童21例(男14例,女7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周肌压力采集系统测量每个研究对象息止位时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或乳尖牙、第一前磨牙或乳磨牙、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根治方法为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从而恢复被病变瓣膜破坏的血流动力学,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然而心脏瓣膜置换术风险高,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及管路留置时间长等因素导致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REA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术后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