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和观察拉莫三嗪联合疗法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并与联合治疗前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联合疗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显效,9例有效,无效5例,1例恶化,治疗有效率为82.8%。联合用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皮疹、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结论:给予难治性癫痫患儿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關键词】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65—01
临床研究表明,难治性癫痫发病原因复杂,脑组织损害广泛而严重,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全面性局灶性多种发作形式共存,甚至难以分类,导致临床选择抗癫痫药物难度大大增加[1]。本文对我院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3至15岁,平均年龄为6.5岁;患者病程在2至8年,平均病程为4.4年。病情发作情况:9例全面性发作,15例部分性发作、8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3例儿童期弥漫性慢棘-慢波癫痫性脑病。
1.2治疗方法
若临床抗癫痫药物中已存在丙戊酸钠,且其血药浓度在50~100ug/ml的患者,必须停用丙戊酸钠外的其他抗癫痫药物,加用拉莫三嗪,其初始剂量为0.15mg/(kg·d),每日1次,连服2周,随后2周0.3mg/(kg·d),每日1次,以后每1至2周增加剂量,最大增加量为0.3mg/(kg·d),直至达到最佳疗效,维持量通常为1~5mg/(kg·d),每日1次或分2次服用。若患儿临床抗癫痫药物中未使用丙戊酸钠,则必须先给予丙戊酸钠,初始剂量为20mg/(kg·d),当患者血药浓度维持在50~100ug/ml后,可停用原有其他抗癫痫药物,然后加用拉莫三嗪,方法同上。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癫痫发作频次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1.3临床疗效标准
比较难治性癫痫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并划分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无癫痫发作现象,或者癫痫发作频次降低≥75%;有效:癫痫发作频次降低≥50%;无效:癫痫发作频次降低<50%;恶化:癫痫发作频次提升≥25%。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计量资料由均值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则由 验证,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分析
由表1可知,经过联合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次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中,20例显效,9例有效,无效5例,1例恶化,治疗有效率为82.8%。
2.2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1例头晕、1例恶心、1例皮疹、1例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患儿可耐受,经过后期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退。
3 讨论
癫痫属于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多数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可得到有效治愈,但是有大约25%患儿成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主要是指患儿每月癫痫发作频次至少在4次以上,给予适当的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至少观察两年内仍不能控制发作,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占位性病变者[2]。
随着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抗癫痫新型药物的研发,临床上提倡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给予联合用药,可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其中丙戊酸钠属于非镇定性的惊厥抗药物,易于透过人体血-脑脊液屏障,不但对C氨基丁酸转化酶和丁醛酸脱氢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也能活化谷氨酸脱氢酶,使脑组织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升高而起到良好的抗惊厥作用,对强直-阵挛型、失张力型、肌阵挛型及失神型等多种癫痫类型有效。而拉莫三嗪是一种具有弱抗叶酸活性的三氮杂苯化合物,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在25.4至32.8h,通过人体肝脏代谢系统后,形成无活性的产物从肾脏排出。拉莫三嗪在癫痫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主要是对电压敏感性钠通道起到阻滞作用,对癫痫灶内神经元的反复放电过程有抑制作用,也可影响到谷氨酸相关递质的生理作用,以稳定神经元的突触前膜,抑制以谷氨酸盐为主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病理性释放[3]。其在难治性癫痫疾病治疗中较为适用,在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情况下,丙戊酸钠增强了GABA能突触后作用,拉莫三嗪抑制了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共同使膜电位趋于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难治性癫痫患儿经过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后,癫痫发作频次明显较少,治疗有效率为82.8%,不良反应率为11.4%,不良反应经后期治疗可消除,患儿可耐受。
总之,给予难治性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秀敏.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J].中国病案,2011,12(03):6364.
[2] 郭玉璞,王维治.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47-1058.
[3] 王广晖.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09):53-54.
【關键词】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65—01
临床研究表明,难治性癫痫发病原因复杂,脑组织损害广泛而严重,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全面性局灶性多种发作形式共存,甚至难以分类,导致临床选择抗癫痫药物难度大大增加[1]。本文对我院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3至15岁,平均年龄为6.5岁;患者病程在2至8年,平均病程为4.4年。病情发作情况:9例全面性发作,15例部分性发作、8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3例儿童期弥漫性慢棘-慢波癫痫性脑病。
1.2治疗方法
若临床抗癫痫药物中已存在丙戊酸钠,且其血药浓度在50~100ug/ml的患者,必须停用丙戊酸钠外的其他抗癫痫药物,加用拉莫三嗪,其初始剂量为0.15mg/(kg·d),每日1次,连服2周,随后2周0.3mg/(kg·d),每日1次,以后每1至2周增加剂量,最大增加量为0.3mg/(kg·d),直至达到最佳疗效,维持量通常为1~5mg/(kg·d),每日1次或分2次服用。若患儿临床抗癫痫药物中未使用丙戊酸钠,则必须先给予丙戊酸钠,初始剂量为20mg/(kg·d),当患者血药浓度维持在50~100ug/ml后,可停用原有其他抗癫痫药物,然后加用拉莫三嗪,方法同上。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癫痫发作频次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1.3临床疗效标准
比较难治性癫痫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并划分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无癫痫发作现象,或者癫痫发作频次降低≥75%;有效:癫痫发作频次降低≥50%;无效:癫痫发作频次降低<50%;恶化:癫痫发作频次提升≥25%。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计量资料由均值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则由 验证,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分析
由表1可知,经过联合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次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中,20例显效,9例有效,无效5例,1例恶化,治疗有效率为82.8%。
2.2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1例头晕、1例恶心、1例皮疹、1例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患儿可耐受,经过后期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退。
3 讨论
癫痫属于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多数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可得到有效治愈,但是有大约25%患儿成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主要是指患儿每月癫痫发作频次至少在4次以上,给予适当的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至少观察两年内仍不能控制发作,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占位性病变者[2]。
随着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抗癫痫新型药物的研发,临床上提倡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给予联合用药,可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其中丙戊酸钠属于非镇定性的惊厥抗药物,易于透过人体血-脑脊液屏障,不但对C氨基丁酸转化酶和丁醛酸脱氢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也能活化谷氨酸脱氢酶,使脑组织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升高而起到良好的抗惊厥作用,对强直-阵挛型、失张力型、肌阵挛型及失神型等多种癫痫类型有效。而拉莫三嗪是一种具有弱抗叶酸活性的三氮杂苯化合物,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在25.4至32.8h,通过人体肝脏代谢系统后,形成无活性的产物从肾脏排出。拉莫三嗪在癫痫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主要是对电压敏感性钠通道起到阻滞作用,对癫痫灶内神经元的反复放电过程有抑制作用,也可影响到谷氨酸相关递质的生理作用,以稳定神经元的突触前膜,抑制以谷氨酸盐为主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病理性释放[3]。其在难治性癫痫疾病治疗中较为适用,在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情况下,丙戊酸钠增强了GABA能突触后作用,拉莫三嗪抑制了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共同使膜电位趋于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难治性癫痫患儿经过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后,癫痫发作频次明显较少,治疗有效率为82.8%,不良反应率为11.4%,不良反应经后期治疗可消除,患儿可耐受。
总之,给予难治性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秀敏.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J].中国病案,2011,12(03):6364.
[2] 郭玉璞,王维治.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47-1058.
[3] 王广晖.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0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