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的研究和实践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从课程的视角出发,在宏观层面提出了学习初中物理的普适性的内容要求,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则是提供给教师以课时为节点的学业质量和教学实施规范,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物理;教学标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20-0002-03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项目“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9YQJK072);“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以‘项目式’教学为基础的初中生理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项目编号:2020WQYB086).
  作者简介:付艳平(1980-),女,河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发展为根本,如何聚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初中物理课程,是初中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師特别是青年教师很难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加上“教、学、考”的割裂,课程改革推行受阻,于是我们开展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为初中物理一线教师提供及时、明确的指引,为基础教育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1 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
  就目前的物理日常评价而言,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成为了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学生倾向于通过大量的“刷题”来提升应试能力.当前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反馈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也无法评定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发展情况.就物理学业水平评价而言,“教、学、考”三个环节严重割裂,课程标准没能充分发挥对于中考备考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对考试说明的依赖远超过课程标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鉴于此,教育部在课标中增加了“评价”的元素,基于“教、学、评”一体化重构中学学科教学,倡导多元化、多样化、全面化、全程化的教学评价[1].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2],对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大有裨益,而“披素养包装,行灌输之实”的现象在物理教学中非常普遍,许多教学活动“新瓶装旧酒”,强行“被素养”.新课标新课程引领下的物理教学评价应该怎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怎样设计?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开展?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开始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的研究和实践.
  2 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的设计思想及意义
  许多初中物理教师虽然根据课标和教材进行精心备课,但仍对课时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不全,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内涵,很难把教学理念、课标要求等融入教学实践中.在给学生上课时,不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测评时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许多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让学生达到自己认为应该达到的水平,对学生要求过低,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要求过高,又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总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初中物理课标从课程的视角在宏观层面提出了学习初中物理的普适性的内容要求,这些针对的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后在学段结束时的总体学习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青年教师不能及时得到专家指导等问题,许多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更需要的是以初中物理教材“课时”为单位的具体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和实施规范,尤其是“教”“学”“评”这三个指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践行问题.于是我们开始研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解决此类问题.
  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的核心思想是围绕“二维三度”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二维”指的是核心素养的“两个维度”,分别为该课时的核心认知和关键能力.通过核心认知来体现本课时要让学生学会的基本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中关键能力的设计,依据SOLO分类和学习进阶分为“认识记忆、理解掌握、模仿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创造”五个能力目标等级[3].“三度”指的是“教”“学”“评”的“三个指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是要回答“教什么(教学内容)”和“学到什么程度(学习质量)”,以及“考什么(考点分布)”和“考到什么程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要在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之间构建一个教学实施规范.“教、学、评”一体化的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
  参照“教、学、评”一体化的理想模型,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时教学标准的编制,课时教学标准的编制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来说,课时教学标准的编制过程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分析课标、教材内容,确定核心认知内容,即明确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初定教学程度,明确关键能力目标.第二步:厘定测评标准,即确定课时考点和难度.第三步:编写测评试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拟定试题的多维细目表.第四步:测试和成绩统计.第五步:大数据统计分析“教、学、评”一致性结果.第六步:调整与修正课时教学标准.
  3 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的基本内容及实践探索
  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提供了各个课时的教学实施细则.在每一课时的教学标准中,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围绕“教、学、评”三个方面设计六个栏目:“课标原文、核心素养、核心认知、关键能力、课时测评/实操测评、评价建议·质量水平”.各个栏目旨在探索“教”的尺度、“学”的要求和“评”的标准,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和建议.“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各个栏目中的渗透关系如图3所示.   以人教版“摩擦力”的第一个课时为例[4],课时教学标准编制见表1.
   “评价建议·质量水平”见表2(选取1题为例).
  4 对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的思考与展望
  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一方面厘清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涵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便教师在课时教学中落实核心认知;另一方面,确定课时教学的学业质量和评测标准,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新课标从课程的视角在宏观层面提出了普适性的内容要求,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标准则是在课标和教材之间搭建的一个桥梁,是提供给教师以课时为节点的学业质量和教学实施规范,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提供指导.不仅能帮助初中物理教师面对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的难点问题,解决初中物理教师的课时教学难题,指导初中物理教师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以往“披素养包装,行灌输之实”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创新地引进实操测评,优化初中物理的试题命题以及测评方式,以“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来不断推进初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核心知识,形成关键的学科能力,切实发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物理课时教学改革,应在物理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应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探索初中物理课时教学及其评价模式,潜心研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和评价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入实施,初中物理教育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郑长龙.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1):3-5.
  [3]计从斌,林建芬,黄海金,胡异珍.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化学课时教学标准研究——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8):13-17+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趙斌. “教学案一体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21-06-23)
其他文献
摘 要:实验设计能力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科学合理地布置探究类作业对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但实际作业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探究类作业中实验设计的常见误区进行分类梳理,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误区进行分析,揭示了一些被长期掩盖的错误根源.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类作业;实验设计;误区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
摘 要:整合与发展是当今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整合学习进阶是对学生思维方式、认知过程和能力发展的整合式描述,其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相融共生.本文以“大气压强”为例,基于整合学习进阶的相关理论,尝试构建整合科学概念与科学解释的学习进阶分析框架,并以此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将相关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成果.  关键词:整合学习进阶;科学概念;科学解释;大气压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
摘 要:论证是确保“知识为真的信念”的重要方式,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慢·论证·醒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慢”既强调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又强调慢下结论、敢于质疑;“论证”强调理解主题问题、澄清概念意义,分析论证结构、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挖掘隐含假设,综合组织论证、考查替代论证;“醒来”是在产生替代结论后,产生新的体悟、认识、精神心理的愉悦.
本文在大单元视角下以“室内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双控开关电路”为例,论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EM-PBL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大单元大任务指引下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大单元设计,以改变学科知识的碎片化教学,实现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摘 要:初中物理“密度”概念的学习一直是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密度概念理解的测试、分析,发现教师仅采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种量化的方式建立密度概念,不足以使学生理解密度的内涵.本文结合物理概念形成条件和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学生理解困难的原因,并基于物质微观结构,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实施和教材修订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密度;概念理解;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数学学科作为理科科学的基础,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物理规律的表达、定理定律的得出都需要借助相关的数学工具进行呈现.本文主要以四种数学思想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初中物理课堂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彰显学科融合特色,促进学生理科思维的提升.同时提出三点教学建议,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
摘 要:为了提升“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教学效果,笔者应用一组将声现象转化为可视化的演示教具,用于定性探究影响声音音调与响度的因素.本文创新研究了“声音的特性”教学内容的背景、实验组成元素、实践操作步骤和教学实际应用.这种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的创新实验仪器突破传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可视化;声音的特性;教具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