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哈尔滨市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蔬菜田病虫害危害逐渐加重。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病虫害防治科技水平,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危害。市植保站根据蔬菜生产方式不同,分别建立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和保护地蔬菜绿色防控标标准化模式。
1.示范区基本情况
地点:阿城区北的阿什河街城郊村境内,距离主城区5公里,园区面积40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53亩。共展示蔬菜品种38个,主要有茄子(黑长茄)、辣椒(景尖椒3号)、绿秀菜花、紫甘蓝(荷兰农场主)、胡萝卜(红笋)、早甘蓝(日本亿方加康)、白菜(北京新3号)番茄(欧宝)、马铃薯、豇豆(特长紫豇豆)、豆角、黄瓜等。
2.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示范技术
2.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每台灯控制面积30亩。频振式杀虫灯对多种害虫有诱杀作用,主要有地老虎、金龟子、夜蛾科、螟虫(二化螟、玉米螟、菜螟)、小菜蛾等21种。
2.2性诱剂诱杀技术
性诱剂主要是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常用性诱剂主要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一般每亩设10个诱盆。诱盆悬挂高度为高于作物30~50厘米,各诱盆之间距离20米。
2.3生物防治技术
2.3.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
2.3.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拟青霉素、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3.保护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示范技术
3.1紫外线杀菌灯应用技术
紫外线杀菌灯能辐射出强烈的短波紫外线,对核酸蛋白质作用特别强,能使细菌发生变异或死亡,每天开启1~2小时,有利于作物产生光合作用,可以预防和减少作物病害的发生。
3.2诱虫板诱杀技术
蓝色诱虫板可诱杀各种蓟马。黄色诱虫板主要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叶蝉等。从苗期和定植期起使用,保持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展。对低矮生蔬菜,应将粘虫板悬挂于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即可,并随作物生长高度不断调整粘虫板的高度,但其悬挂高度应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为宜。对搭架蔬菜应顺行,使诱虫板垂直挂在两行中间植株中上部或上部。开始可以悬挂3-5片/亩诱虫板,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虫量增加时,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5厘米*30厘米的黄色诱虫板25-30片,25*20厘米 黄色诱虫板30-40片即可,或视情况增加诱虫板数量。
3.3生物防治技术
3.3.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
3.3.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拟青霉素、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4.示范技术调查情况
4.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情况
频振式杀虫灯在7月5日到8月5日开灯诱虫,累计诱到害虫1452头,其中:小菜蛾229头,菜螟55头,夜蛾453头,螟虫421头,地老虎79头,金龟子215头;诱到益虫9头,其中:瓢虫7头,蜻蜓2头。益虫害虫比为1:163。
4.2性诱剂诱杀技术情况
在7月5日到8月4日开始在田间应用性诱剂诱虫,累计诱虫518头,其中:小菜蛾438头,甜菜夜蛾37头,金龟子43头。性诱剂处理区与对照区比较,小菜蛾田间落卵量降低23.5%,被害株率降低20.1%;甜菜夜蛾田间落卵量降低19.6%,被害株率降低16.7%。
4.3诱虫板诱杀情况
黄板诱杀种类主要有粉虱、蚜虫。悬挂期间平均一片黄板可诱杀害虫3249头,其中粉虱772头,蚜虫2479头。与对照区对比,蚜虫田间落卵量降低44.3%,有蚜株率降低46.1%;粉虱田间落卵量降低19.6%,有虫株率降低19.3%。采取黄板诱虫,可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降低虫株率。
5.结论
通过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紫外线杀菌灯技术、诱虫板诱杀技术等,分别建立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和保护地蔬菜绿色防控标标准化模式。此项示范能够全面提升我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1.示范区基本情况
地点:阿城区北的阿什河街城郊村境内,距离主城区5公里,园区面积40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53亩。共展示蔬菜品种38个,主要有茄子(黑长茄)、辣椒(景尖椒3号)、绿秀菜花、紫甘蓝(荷兰农场主)、胡萝卜(红笋)、早甘蓝(日本亿方加康)、白菜(北京新3号)番茄(欧宝)、马铃薯、豇豆(特长紫豇豆)、豆角、黄瓜等。
2.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示范技术
2.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每台灯控制面积30亩。频振式杀虫灯对多种害虫有诱杀作用,主要有地老虎、金龟子、夜蛾科、螟虫(二化螟、玉米螟、菜螟)、小菜蛾等21种。
2.2性诱剂诱杀技术
性诱剂主要是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常用性诱剂主要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一般每亩设10个诱盆。诱盆悬挂高度为高于作物30~50厘米,各诱盆之间距离20米。
2.3生物防治技术
2.3.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
2.3.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拟青霉素、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3.保护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示范技术
3.1紫外线杀菌灯应用技术
紫外线杀菌灯能辐射出强烈的短波紫外线,对核酸蛋白质作用特别强,能使细菌发生变异或死亡,每天开启1~2小时,有利于作物产生光合作用,可以预防和减少作物病害的发生。
3.2诱虫板诱杀技术
蓝色诱虫板可诱杀各种蓟马。黄色诱虫板主要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叶蝉等。从苗期和定植期起使用,保持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展。对低矮生蔬菜,应将粘虫板悬挂于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即可,并随作物生长高度不断调整粘虫板的高度,但其悬挂高度应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为宜。对搭架蔬菜应顺行,使诱虫板垂直挂在两行中间植株中上部或上部。开始可以悬挂3-5片/亩诱虫板,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虫量增加时,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5厘米*30厘米的黄色诱虫板25-30片,25*20厘米 黄色诱虫板30-40片即可,或视情况增加诱虫板数量。
3.3生物防治技术
3.3.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
3.3.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拟青霉素、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4.示范技术调查情况
4.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情况
频振式杀虫灯在7月5日到8月5日开灯诱虫,累计诱到害虫1452头,其中:小菜蛾229头,菜螟55头,夜蛾453头,螟虫421头,地老虎79头,金龟子215头;诱到益虫9头,其中:瓢虫7头,蜻蜓2头。益虫害虫比为1:163。
4.2性诱剂诱杀技术情况
在7月5日到8月4日开始在田间应用性诱剂诱虫,累计诱虫518头,其中:小菜蛾438头,甜菜夜蛾37头,金龟子43头。性诱剂处理区与对照区比较,小菜蛾田间落卵量降低23.5%,被害株率降低20.1%;甜菜夜蛾田间落卵量降低19.6%,被害株率降低16.7%。
4.3诱虫板诱杀情况
黄板诱杀种类主要有粉虱、蚜虫。悬挂期间平均一片黄板可诱杀害虫3249头,其中粉虱772头,蚜虫2479头。与对照区对比,蚜虫田间落卵量降低44.3%,有蚜株率降低46.1%;粉虱田间落卵量降低19.6%,有虫株率降低19.3%。采取黄板诱虫,可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降低虫株率。
5.结论
通过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紫外线杀菌灯技术、诱虫板诱杀技术等,分别建立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化模式和保护地蔬菜绿色防控标标准化模式。此项示范能够全面提升我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