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管理图书?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便赋予图书十分崇高的地位。《易经》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说文王登基时,将《大训》《河图》与其他镇国之宝同时陈列在太庙中;西汉“求遗书于天下”,积累起“如山丘”的藏书……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国家层面的图书典籍搜集、整理和使用工作。在现代图书馆出现之前,各朝代都设置了管理国家藏书的政府机构,其中设置时间最长的就是秘书监。
  秘书监的设立
  据考古发掘和研究发现,我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就是商朝的甲骨文,在商朝也出现了最原始的国家图书馆。商朝神权迷信极为严重,统治者用神权巩固统治,维护其自身利益。《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他们大至祭祀、典礼、征战,小至狩猎、出游、天气、收成,都要求神问卜,以定吉凶,决定行止,他们把记录问卜之事的龟甲、兽骨加以保存,以便日后查阅,这些甲骨就是我国最初的“书籍”了。到了商朝后期,使用的汉字达4500多个,现已发掘的甲骨卜辞总量达15万块,这些甲骨大多是按照时间跨度存放在不同的穴窖中,并由称为“作册”的史官进行保藏、管理和查阅。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殷墟保存甲骨卜辞的处所是我国最早的图书馆。
  周朝时礼乐制度完备,文化空前繁荣,周天子设置了太史、内史(或称册尹)来记录史事,保管文书档案,并设置了专职管理收藏典籍的地方——藏室。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曾担任国家藏书机构的史官。
  秦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统奠定了基础,使图书和图书馆事业开始了高速发展。秦朝执掌国家图书典籍的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仅次于丞相的行政长官,为御史之长、三公之一,是朝廷的核心成员。御史大夫之下设负责具体管理典籍的御史,秦时御史张苍即为掌管秦宫廷藏书的官员。由此可以看出,秦朝时国家的图书管理机构就形成系统了。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鉴于秦朝文化上愚民政策的失败,采取了对战国以来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不加禁止的措施,仍用御史大夫等掌管典籍。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朝廷正式解除挟书禁令,民间藏书成为合法之事,解开了束缚图书发展的枷锁;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官府藏书上也服务于这一思想,他广开献书之路,借以鼓励把流失的典籍上送朝廷,广泛收罗天下图书,充实了皇家藏书;到汉成帝时,官府藏书数量已“如山丘”。汉桓帝时,正式设立我国藏书管理机构——秘书监。秘书监的负责官员称监丞,下有校书郎中、校书郎、典籍等职。
  秘书监职责的完善
  魏、蜀、吴三国按东汉的职官设置各级官吏,秘书监的设置也为其继承。曹操为魏王时,由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管图书秘记。曹丕即位后将秘书令的职辖一分为二,中书与秘书分开,下面又分设秘书承、秘书郎、校书郎等官员。晋朝是秘书监的一个发展时期。晋惠帝将秘书省设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不仅典掌图书文籍,还兼领著作局,这极有利于典籍的编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则因袭旧制。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迭,隋朝再次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隋文帝时期重视收集天下图书,规定“凡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同时隋朝废除了魏晋以来任官只重门阀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这种制度促使知识分子阶层扩大,从而也推动了藏书事业的发展。隋炀帝时期,在秘书监职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秘书监官员大力从事抄书工作,国家藏书事业发展更快。丰富的图书典籍为皇室图书馆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政府部门图书馆的建立创造了有力条件。当时皇家图书馆称修文殿和观文殿,政府藏书机构是西京的嘉则殿等处。修文殿藏书质量最高,备有一套最完备且无重复的正御本书籍。经过多次征集整理,皇室藏书数量猛增,仅西京嘉则殿的政府精装藏书就达3.7万卷。
  唐朝国力强盛,版图辽阔,政治、文化、军事均空前繁荣,图书大量刊行,各项文化学术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图书馆事业也呈现出兴盛繁荣的景象。唐朝置秘书省总理图书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图书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唐朝秘书省人员较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所设主事、典书、亭长、掌固、熟纸匠、笔匠等职官均是前所未有。系统完善的职官体系,为唐朝官府藏书的搜集、整理、发展乃至利用提供了保证。
  唐太宗时的秘书监魏征为《隋书·经籍志》所写的“总序”,是一篇有重要价值的图书馆学文献,代表了唐代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水平。魏征把书籍看成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变通世道的利器。他以大量篇幅系统研究了上古至唐初历代的图书馆事业,描绘了一幅兴衰图,并就各代图书馆建制、发展、活动内容、藏书规模等做了探讨,把图书和图书馆看成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锐利器具。
  秘书监的削弱和革除
  北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学术昌明,科举盛行,雕版印刷经过200年的流行达到了其鼎盛阶段,为各种门类的学术著作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宋朝历代帝王一贯推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对图书的收集、整理和保护甚为关注,使宋朝国家藏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纪录。据《宋史·艺文志》记载,两宋共计有图书9819部、11.9972万卷。然而,与此同时,宋朝掌国家经籍图书的机构———秘书省却未能取得与图书事业同步的发展,其职能和作用被严重削弱,其官员的职官地位和俸禄不但比宋朝其他官员低,与唐、五代、元和明初的秘书省官员相比,也是最低的。
  宋朝立国之初,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稳定政局,建立了一套官、职、差遣相区别的官制制度。秘书省诸官皆是只拿俸禄、不务职事的寄禄官,它在统治者眼中无实际地位,职官地位也就相当低。元朝时政府设立秘书监,其职亦承历代政府“待遇儒臣”之意,由于秘书监是个“朝廷所以优待文臣”的地方,故“其监承皆用大臣奏荐,选世家名臣子弟为之”。其职能是“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同时兼领天文历数的部分职务。因此秘书监所掌管的从现在看来,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档案,而且是专供皇帝等少数人阅览和皇室成员自身形成的档案,其职能已从掌管天下典籍变成了专管档案了。   明朝在建国初期,仍然仿照唐、宋、元旧制,设弘文馆、秘书监,专司收藏和整理典籍。后因丞相胡惟庸谋反案件的发生,导致了明太祖朱元璋对明廷官职进行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七月,朱元璋下令裁撤了中书省、丞相等职位,同时也将有1200余年历史的秘书监一职彻底革除了,并其任于翰林院,至此,秘书监被彻底废除。明朝秘书监制度的废除是其宫廷政治斗争、阶层分解的牺牲品,对藏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副作用。虽然有翰林院的监督,但是毕竟与秘书监的专人管理大相径庭,这导致了明中叶以后,国家藏书的逐渐衰败,宫廷藏书也逐步散亡。再加上南京和北京的宫殿多次发生火灾,殃及到国家藏书楼被焚,官府藏书杂乱无章,图书霉烂、虫蛀现象普遍。明末之时,文渊阁藏书所剩无几,以至于清初之时,有人认为明朝文渊阁只是沿袭其名而已,文渊阁藏书数量当为虚数。
  秘书监的重新设立
  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始终在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上下功夫,于是大搞图书编修笼络人心,缓和文化冲突,如康熙皇帝授命编修的《古今图书集成》达1万卷;乾隆皇帝授命编修的《四库全书》多达79337卷,成为封建王朝中修书最多的一个朝代。
  清初,明朝宫廷和政府机构藏书得以保存,清朝宫廷藏书就在明朝藏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清朝雍正时期设置了文渊阁职,实际上是履行前朝秘书监的职能。乾隆时,因为收藏《四库全书》陆续建成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等宫廷四阁;又因为将藏书在江南开放而在江苏、浙江建成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江南三阁。为了加强国家藏书的管理,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内阁借鉴宋朝馆阁管理经验,并考虑到清朝宫廷藏书多处的情况,提出由文渊阁统一管理朝廷藏书事务,其他宫廷馆阁不另设立官职。
  当时拟定的文渊阁管理章程中明确说明《四库全书》分藏于各阁,阁中图书“特许臣僚借读”。在章程中,他们提出了文渊阁官员的职责分工、文渊阁与内府管理的关系以及每年的曝书制度等。至于图书的借阅,“如翰林及大臣官员内欲观秘书者,准其告之领阁事,赴署请阅”,这标志着秘书监制度又被重新启用了。
  随着现代图书馆的诞生,秘书监这一机构已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图书馆的机构性质、藏书内容、读者对象、管理制度乃至职能作用虽远非秘书监所能比,但秘书监对我国典籍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秘书监时期形成的图书馆学思想,收存、编修的文献典籍,创造的古籍分类和管理经验等,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
  【责任编辑】王
其他文献
中国人最早何时开始过春节?  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个月叫元月。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
不久前,中国在南海永兴岛部署红旗-9(HQ-9)防空导弹系统的消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是中国第一款国产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具有杀伤空域大、抗干扰和抗多目标饱和攻击能力强、导引系统先进等特点,被视为中国最先进的地对空导弹。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的出现让中国具备了较强的区域防空能力,足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将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第一款三代防空导
日本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食用过软枣猕猴桃汁的实验鼠在经X线照射之后,DNA受损程度较轻,说明软枣猕猴桃可能具有抗辐射作用。    软枣猕猴桃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是人工培植成功的野生果树品种,也是猕猴桃家族中个头最小的成员。它表皮没有毛茸茸的“外衣”,可直接食用,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此前研究人员还发现,食用软枣猕猴桃汁对皮肤癌、肺癌等也有抑制效果。
2016年3月15日,挪威自然科学与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阿贝尔奖授予牛津大学的安德鲁·怀尔斯教授,奖金约70万美元,表彰他令人震惊的费马大定理证明及开启数论新纪元的巨大贡献。怀尔斯将于5月24日在奥斯陆接受挪威哈康王储的颁奖。  至今,据费马大定理被成功证明已经过去了21年,作为一个数学家,怀尔斯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早晨起来,去办公室,研究新的数学问题。怀尔斯现为牛津大学皇家学会
飞掠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近日传回最后一批冥王星观测数据,正在向更远的深空进发,预计于2019年1月飞掠柯伊伯带的另一个天体2014MU69。通过对数据的初步解读,科学家发现,冥王星的系统复杂度超出原来预测,其地表活动非常剧烈,内部可能存在海洋。“冥王星之心”,即斯普特尼克平原大部分是由氮冰构成,并形成巨大的冰川,其巨大的规模改变了冥王星的倾斜角度,影响冥王星的大气系统。
对于二维码,人们并不陌生,几年前,在门票、报纸等印刷品上,这种黑白相间的小方块就已经出现了。不过,由于当时国内配有摄像头、具备扫码能力的手机尚未普及,更不用说手机上网,所以,人们也很少会去"扫一扫"里面到底存了些什么信息,第一波二维码的应用并没有做起来。进入2012年,随着手机上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愈加重视互动和信息传播,除了各种印刷品上,机场、地铁、电影院等很多地方的大屏幕,以及更多的户外媒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物质拓扑相,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做出的理论贡献。这三名科学家均在英国出生,目前分别在美国的华盛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今年的获奖发现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他们的发现带来了对物质奥秘理解方面的突破,并创建了培育新材料的新视角。  他们发现了新的物质形态  对很多人来说,
人体温度和人体环境温度不是同一个概念。如果指人体温度的话,因为人类属于恒温动物,一般人体不能超过40℃,42℃更是人体温度的极限,如果达到这个温度,人的器官会发生衰竭,生命也会受到威胁。但是,如果是指人体的短时间环境温度的话,则可以达到很高,甚至有上百摄氏度。比方说消防队员冲进火场的那一刻,温度非常高,对人体也不会造成致命性伤害,但是只能短期适应。  (林泉 提供)
人们在久坐或久站不动之后,伸上一个大大的懒腰,往往能给人带来非常愉悦的体验。这种舒服的感觉究竟是从何而来?  一般来说,伸懒腰的动作都是身体后倾、上臂上扬,同时身体很多肌肉还会产生收缩作用,如此一来,体内的大部分血液就都被“边疆”地区的组织血管挤回了心脏,这些从体内各部分一路奔波赶回来的血液又会被心脏这个强力水泵泵进肺循环。由于伸懒腰的时候还会伴有深呼吸的动作,这样一来,肺循环内血液多了的同时通气
美国研究人员在老鼠实验中发现,若是减少小鼠皮肤中一种名为TRPV4的蛋白质,小鼠对虫咬和过敏药物造成的瘙痒就不敏感。当表皮中的TRPV4面对引起瘙痒的化学物质时,可以让感觉神经细胞将痒的感觉传递给大脑。这意味着短时瘙痒可以治疗,只要研制出针对TRPV4的药物就有可能通过分子通道来抑制瘙痒和炎症。这一发现还意味着,与人们一直以来的想法不同,皮肤并非只是人体外表的“保护层”,还是促进瘙痒感传递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