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土壤中PPC地膜与普通地膜的降解特征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通过大田网袋填埋试验,研究聚碳酸丙烯酯(PPC)地膜和普通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征.结果 表明:(1)0~150 d时间周期内土壤中的PPC地膜因降解反应逐渐发生破碎现象,降解率逐渐增加,降解率最高为39.67%.而普通地膜表面无变化,最高降解率仅为1.52%.(2)在0~150 d时间周期内,PPC地膜化学结构内亚甲基C-H键吸收峰、C=O吸收峰、C-O-C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C-OH振动吸收峰和C-O吸收峰强度均降低,普通地膜的特征吸收峰无明显变化.(3)在0~150d时间周期内,PPC地膜和普通地膜的力学性能指标:断裂伸长率和伸拉力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且PPC地膜的力学性能始终低于普通地膜.150d时PPC地膜的伸拉力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08 MPa和114.17%;普通地膜的伸拉力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79 MPa和190.15%.(4)PPC地膜的降解率与力学性能呈幂指数函数关系,降解率增加其力学性能会降低.与普通地膜相比,PPC地膜在干旱地区土壤中可达到降解效果,为可降解地膜在干旱地区的使用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开展不同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城市生态风险综合评估,对于科学制定生态风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城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体系,从供给
为研究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开展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 NPV)防治美国白蛾试验。分别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0亿PIB·mL-1悬浮剂、10亿PIB·g-1可湿性粉剂、25%灭幼脲悬浮剂3种药剂对美国白蛾一代和二代幼虫进行喷雾防治。结果表明:在防治一代美国白蛾的试验中,10亿PIB·mL-1MbNPV悬浮剂250倍液对美国白蛾的防效最好,虫口减退率最高,11 d时均达到100%。在防治二代美国白蛾的试验中,2
花粉生活力对油松杂交育种至关重要。为筛选油松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探讨不同温度贮藏下花粉的生活力,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平蔗糖、硼酸和pH值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贮藏下油松花粉萌发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新鲜花粉在蔗糖100 g·L-1、硼酸0.10 g·L-1、琼脂8 g·L-1、pH值6.5的培养基上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高达93.12%。不同贮藏温度下油松花粉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80℃贮藏15 d和30
文章引入复杂系统中的重现时间间隔概念和方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中高浓度O3生成与PM2.5/PM10之间的相关性及时间演化机制.首先利用长沙、株洲和湘潭3个城市2015
为全面控制CO2排放,以按期完成中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对农村家庭生活的能耗进行严格的管控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该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LEAP模型预测了基准情
为了研究邯郸市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文章利用自动分离干湿沉降采样器对邯郸市的干湿沉降进行逐月采集,测定了干湿沉降量和干湿沉降中氮的浓度,并计算了氮沉降通量.结果 显示,
洞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为探究洞穴生态环境容量,文章以贵州绥阳双河洞系支洞——大风洞和响水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洞穴空气环境的长期监测分析,基于洞穴空气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洞穴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以CO_2作为测算指标,定量分析洞穴生态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长时间尺度下洞穴CO_2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CO_2浓度的季节性显著,波动范围在
通过对中华杜英修剪、施基肥(下同)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三个独立试验,结果表明:及时合理修剪可以控制树高和冠幅生长,促进地径生长量,增加分枝数量和增大分枝基径,树冠形
化工品的滥用引起的水体磷含量超标严重破坏了水体质量,给环境治理造成重大负担.为提高污水排放前的除磷效率,文章从天然湖泊底泥中筛选出高效除磷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菌株
为保持城市发展与城市承载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揭示地区承载现状及演变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集,以内蒙古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