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ILAS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书目查询系统中检索项目应由单项变为多项;界面上光标位置变动应与界面转换同步;读者借阅工作中的“提示”应进一步完善;实现读者及时监看和查询借阅情况;加强ILASII软件适应性维护,并就这几方面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ILASⅡ系统 图书馆 改进
中图分类号:G250.71
由深圳图书馆开发的ILAS系统是适应我国各类图书馆使用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现已从V1.0-5.0版发展到Client/Server模式的ILASⅡ(2.0)网络版。但是,无论多么完美的软件,对使用者来说,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对该系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笔者从流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途径,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书目查询系统中检索项目应由单项变为多项
首先是ILASⅡ系统中的书目查询系统在查询时,只能从书名、责任者、主题、关键词、索书号等检索项目中选取其中一项。这样难免检索出的文献量大,查询起来费时费力,不能满足读者的查询要求。特别是在综合性学校图书馆,学科分类细、馆藏量大、借阅量多的情况下,更会影响借阅效率。读者经常会提出作者、出版社、一个学科领域,或者是一所出版社在特定年限出版的有关方面的书籍等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的书目查询问题;尤其是某出版社所出版的某方面的书的检索,无论是用单一的出版社名,还是用主题或关键词等单一检索项目来查询,都非常困难。在借阅实践中,我们感到,主题词(或关键词)与责任者、主题词(或关键词)与时间段是读者经常提出的检索要求。因此,在ILASⅡ改进版软件系统的开发中,理应增加检索条件,使检索更迅速、准确,极大地方便读者查询,同时提高借阅效率。
二、界面上光标位置变动应与界面转换同步
图书借阅与读者查询,通常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因此需要不断地转换工作界面以处理不同的工作内容。现在使用的ILASⅡ系统的读者工作界面,光标不能准确地随着界面的转换而同步转换,经常停留在非工作需要的位置上,或者干脆不见光标,拖延时间,增加工作的繁琐性,甚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就可能造成该还的书未能还、该借的书未能借、应续借的书不能续借等错误。当光标和工作界面不一致的时候,工作人员虽然操作了,也听到了扫描仪的响应声,但计算机却并没响应,既不提示输入错误,也不处理输入的信息。如果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计算机界面与光标不一致的错误,就可能造成图书丢失。
三、读者借阅工作中的“提示”应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于借阅超期问题,工作人员是通过查看读者的借阅档案来回答和提示读者的。如能在读者的借、还书界面上加上超期自动提示,当该读者借、还书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很方便地提醒读者及时还书。对于污损的图书,工作人员通常以在被污损的图书中盖章的形式来提示。这样污损后的图书,加盖图章后进一步污损,结果是图书被越抹越脏。可以将图书的借阅档案中所反映的图书污损记录,用符号或其他标志形式在图书借还过程中的工作界面上反映出来。这样,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工作人员,都将获得极大的便利。
四、实现读者及时监看和查询借阅情况
读者对自己的借、还书过程当面监看是读者的权利,不能因ILASⅡ系统没有这一设置而不去考虑读者的这一权利和要求。目前计算机借、还书的过程对读者来说是完全封闭的。操作用的显示器是工作人员专用的,不能供读者监看。读者的还书是否成功、借书是否正确录入个人的书证信息,会不会把别人的书借到自己的名下……除非读者特意查看,一般无从得知。有的读者提出,根本就未借的书,在当前的借书记录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常引起工作人员与读者的矛盾。图书馆虽然可以调出某月某日的借书记录,但读者未当面见到真实的操作过程,往往难以认可。如果能够给一台读者工作计算机配置两个显示器,一个供工作人员用,一个供读者监看,就解决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沟通问题,使整个借、还书过程得到了双方的认同。此外,可借鉴移动话费营业厅的经验,在借阅处设置有一台显示器,让读者查询记录是否正确,查询个人的借阅情况。同时,设置读者当面监看的窗口,也是图书馆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当然,在读者当面监看情况下工作,还需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变观念。除了设备的原因外,還有管理上的困难。在ILASⅡ系统存在以上缺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操作有时出现操作失误是难免的。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工作细致以外,对读者热情服务的同时加强管理尤为重要。
五、加强ILASII软件适应性维护
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有时实际运行环境与开发时的设想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影响了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适应性的维护。拓展软件完善性服务系统运行后,对于用户使用系统不完善的地方和系统功能产生的变动,工作人员需要对软件进行完善性开发,以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调试,使机器经常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排除故障的能力。工作人员要提高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边学边干,对一些常见的小故障,要做到会判断、会排除,以保证流通工作顺利进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建立一个ILAS系统的虚拟操作系统,或称之为教学操作系统,使图书馆的其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来熟悉和掌握整个ILAS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各子系统的关系和操作方法,使得图书馆必备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得以普及,有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和操作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针对在实践中发现的ILASⅡ系统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除了ILASⅡ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和换代以外,还需要图书馆管理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此开展ILASII系统在图书馆运行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使ILASⅡ系统更完善、更实用,而且总结出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及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彭超云,《如何在ILASⅡ基础上定制书标打印程序》[A],《图书馆论坛》,2003(4)
[2] 朱伟玲,《简析计算机管理图书流通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5(4)
[3] 谢发徽,《ILASⅡ中数据库的发布与应用》[B],《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1)
[4] 王民学,《从流通角度对ILASII提几点意见和建议》[B],《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5] 张晶晶,《谈ILASⅡ中联机编目CALIS-Z39.50的应用》[B],《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
作者简介:
陈志明(1974-),男,河北省赤城县人,助理馆员,从事图书馆阅览工作。
关键词:ILASⅡ系统 图书馆 改进
中图分类号:G250.71
由深圳图书馆开发的ILAS系统是适应我国各类图书馆使用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现已从V1.0-5.0版发展到Client/Server模式的ILASⅡ(2.0)网络版。但是,无论多么完美的软件,对使用者来说,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对该系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笔者从流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途径,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书目查询系统中检索项目应由单项变为多项
首先是ILASⅡ系统中的书目查询系统在查询时,只能从书名、责任者、主题、关键词、索书号等检索项目中选取其中一项。这样难免检索出的文献量大,查询起来费时费力,不能满足读者的查询要求。特别是在综合性学校图书馆,学科分类细、馆藏量大、借阅量多的情况下,更会影响借阅效率。读者经常会提出作者、出版社、一个学科领域,或者是一所出版社在特定年限出版的有关方面的书籍等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的书目查询问题;尤其是某出版社所出版的某方面的书的检索,无论是用单一的出版社名,还是用主题或关键词等单一检索项目来查询,都非常困难。在借阅实践中,我们感到,主题词(或关键词)与责任者、主题词(或关键词)与时间段是读者经常提出的检索要求。因此,在ILASⅡ改进版软件系统的开发中,理应增加检索条件,使检索更迅速、准确,极大地方便读者查询,同时提高借阅效率。
二、界面上光标位置变动应与界面转换同步
图书借阅与读者查询,通常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因此需要不断地转换工作界面以处理不同的工作内容。现在使用的ILASⅡ系统的读者工作界面,光标不能准确地随着界面的转换而同步转换,经常停留在非工作需要的位置上,或者干脆不见光标,拖延时间,增加工作的繁琐性,甚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就可能造成该还的书未能还、该借的书未能借、应续借的书不能续借等错误。当光标和工作界面不一致的时候,工作人员虽然操作了,也听到了扫描仪的响应声,但计算机却并没响应,既不提示输入错误,也不处理输入的信息。如果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计算机界面与光标不一致的错误,就可能造成图书丢失。
三、读者借阅工作中的“提示”应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于借阅超期问题,工作人员是通过查看读者的借阅档案来回答和提示读者的。如能在读者的借、还书界面上加上超期自动提示,当该读者借、还书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很方便地提醒读者及时还书。对于污损的图书,工作人员通常以在被污损的图书中盖章的形式来提示。这样污损后的图书,加盖图章后进一步污损,结果是图书被越抹越脏。可以将图书的借阅档案中所反映的图书污损记录,用符号或其他标志形式在图书借还过程中的工作界面上反映出来。这样,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工作人员,都将获得极大的便利。
四、实现读者及时监看和查询借阅情况
读者对自己的借、还书过程当面监看是读者的权利,不能因ILASⅡ系统没有这一设置而不去考虑读者的这一权利和要求。目前计算机借、还书的过程对读者来说是完全封闭的。操作用的显示器是工作人员专用的,不能供读者监看。读者的还书是否成功、借书是否正确录入个人的书证信息,会不会把别人的书借到自己的名下……除非读者特意查看,一般无从得知。有的读者提出,根本就未借的书,在当前的借书记录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常引起工作人员与读者的矛盾。图书馆虽然可以调出某月某日的借书记录,但读者未当面见到真实的操作过程,往往难以认可。如果能够给一台读者工作计算机配置两个显示器,一个供工作人员用,一个供读者监看,就解决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沟通问题,使整个借、还书过程得到了双方的认同。此外,可借鉴移动话费营业厅的经验,在借阅处设置有一台显示器,让读者查询记录是否正确,查询个人的借阅情况。同时,设置读者当面监看的窗口,也是图书馆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当然,在读者当面监看情况下工作,还需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变观念。除了设备的原因外,還有管理上的困难。在ILASⅡ系统存在以上缺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操作有时出现操作失误是难免的。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工作细致以外,对读者热情服务的同时加强管理尤为重要。
五、加强ILASII软件适应性维护
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有时实际运行环境与开发时的设想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影响了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适应性的维护。拓展软件完善性服务系统运行后,对于用户使用系统不完善的地方和系统功能产生的变动,工作人员需要对软件进行完善性开发,以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调试,使机器经常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排除故障的能力。工作人员要提高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边学边干,对一些常见的小故障,要做到会判断、会排除,以保证流通工作顺利进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建立一个ILAS系统的虚拟操作系统,或称之为教学操作系统,使图书馆的其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来熟悉和掌握整个ILAS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各子系统的关系和操作方法,使得图书馆必备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得以普及,有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和操作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针对在实践中发现的ILASⅡ系统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除了ILASⅡ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和换代以外,还需要图书馆管理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此开展ILASII系统在图书馆运行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使ILASⅡ系统更完善、更实用,而且总结出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及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彭超云,《如何在ILASⅡ基础上定制书标打印程序》[A],《图书馆论坛》,2003(4)
[2] 朱伟玲,《简析计算机管理图书流通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5(4)
[3] 谢发徽,《ILASⅡ中数据库的发布与应用》[B],《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1)
[4] 王民学,《从流通角度对ILASII提几点意见和建议》[B],《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5] 张晶晶,《谈ILASⅡ中联机编目CALIS-Z39.50的应用》[B],《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
作者简介:
陈志明(1974-),男,河北省赤城县人,助理馆员,从事图书馆阅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