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配体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来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时期外周血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配体(PD-L1)的表达与HBeAg、ALT的关系.方法 对54例HBeAg阳性CHB患者予以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并随访2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和24周收集外周血;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7人,抽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HB患者的ALT和HBeAg水平.结果 CHB患者治疗前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29)%和(0.49±0.18)%,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7±0.11)%和(0.1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6.57,P<0.01).治疗24周,PD-1和PD-L1分别下降为(0.58±0.19)%和(0.31±0.1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86,P<0.01);HBeAg血清转换组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16)%和(0.26±0.14)%,均低于HBeAg转阴组和HBeAg持续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59,t=2.16、2.37,P均<0.05);ALT复常者组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6±0.16)%和(0.29±0.14)%,均低于未复常者的(0.62±0.19)%和(0.33±0.16)%,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1.07,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PD-1和PD-L1水平较正常人升高,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下调CH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PD-1和PD-L1的表达,同时治疗后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HBeAg和ALT水平基本匹配.PD-1和PD-L1可能是反映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好转的一个指标。

其他文献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目前以腔内微创手术治疗为主.前列腺电切术已广泛应用于BPH患者.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术的创新发展,手术并发
目的 监测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质粒介导耐药株,分析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确诊淋病患者中分离的淋球菌436株.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β-内酰胺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株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结果 436
近年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曲霉病的病死率亦高居不下.早期诊断曲霉菌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曲霉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最新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集快速、灵敏、特异、定量等优点于一体,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局限性肾细胞癌(肿瘤直径<4 cm)的手术治疗现多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其原因在于肾部分切除术能更多地保留肾单位,并降低术后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然而肾部分切除术可能会导致切缘
目的 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北京市积水潭医院临床样本中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48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PCR方法测定OXA-23类、OXA-24类、OXA-51类和OXA-58类基因及VIM、IMP基因,对扩增阳性的碳青酶烯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48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来自呼吸病房24株,急诊监护室12株
当事人订立合同时,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阶段.承诺人只要同意要约人的要约内容,合同就告成立了,可见合同是按照要约人的要约内容得以实现的,要约的内容对于合同的成立以
近几年随着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手术的发展,LESS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肿瘤和良性疾病中证实了自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LESS在临床应用中仍在诸多难题,但随着LESS技术在不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