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发展 品牌打天下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bianhongyaog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发展观念。虽然“中国制造”确实为中国经济积累了不少资本、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和中国企业的进步,打造富有竞争力的自主民族品牌成为当务之急。
  
  知识产权:树立自主品牌的核心
  
  当年我发明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申请了几项专利:一个是速冻汤圆的生产发明专利,一个是外形包装专利。后来还申请了中国第一颗速冻粽子的专利,中国第一根速冻面条的专利,现在已经有几个项了。专利是一种知识产权,商标也是知识产权。
  我们的品牌叫“三全”,为什么起名三全呢,是为了纪念“三中全会”,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下海创业。当时我就注册了“三全”,还注册了“凌”和“三全凌”。后来,只要是与这几个名称相近的,我都注册了。不但在中国注册,也在海外注册。
  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今年的“两会”,政府提出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这就是给企业创造了一个发挥才能的大舞台,我们应该更多地创新,打造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
  所以说科技就是力量,创新就是财富。我发明的速冻汤圆,申请过专利,每年要交几千块钱的专利费,但是郑州有三十几家企业都纷纷模仿生产出来。我请了两个律师,专门去打官,司,但只能警告而已,没有办法。后来我集中力量练内功,不断地研发新的产品,不断地申请专利,让对方跟都跟不上来,变被动为主动。如今政策更完善了,法律更健全了,我们能够发挥更大的创造性。
  
  品牌建设:进军国际市场的关键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是自己的专属技术,是自己制定的标准,非常值钱。我们企业的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级的食品研发中心,有13个博士、18个硕士,还有好多个工程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科研队伍。我们就是靠一个小小的汤圆,滚出了大市场。
  卖“标准”的同时,更需要卖“品牌”。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我在创业的时候,还是“卖方市场”,物资比较紧缺。生产出来的东西非常好卖。因为中国还没有速冻食品。可那时还没有什么品牌。
  四流的企业是卖“劳力”,去给人家打工,赚取一点很便宜的加工费,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中国制造”。因此,“品牌”建设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
  “三全”是“,中国名牌”,也是第一家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速。冻食品企业,已经连续投放了10年。“三全凌汤圆”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且开始走向世界。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打到了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东南亚,遍地开花,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的传统美食一定会战胜外国的“快餐食品”。我们的第一家中式连锁快餐已经在郑州开业了,它的就餐环境不亚于肯德基和麦当劳,没有厨房、没有厨师、没有油烟,直接采用我们三全总部“中央圃房”生产的半成品,包括我们的速冻食品、常温食品,进行微波加热即可食用。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国快餐项目部”,请了很多国内、国外的技术专家。我们准备在三五年之内,在中国开两三千家中式快餐店,名字叫“有知有味”,让人们既享受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熏陶,也吃到了美味可口的菜肴。我们非常有信心跟麦当劳、肯德基竞争。
其他文献
<正> 尽管侵权行为法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其归责原则的二元制现实,尽管各国有关立法愈来愈普遍地反映这一原则制度,尽管我国有关立法与实践也正逐步地接受这种二元制归责原则,可在我国的理论及实践中仍对此有种种非议乃至否定。非议是不可避免的,但若加以完全否定,则就未免有置客观现实而不顾之嫌。张教授佩霖先生近文《也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