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

来源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界及相关部门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得到了极大发展,相关案件受案量明显增加,但问题依然存在。环境一旦发生损害,便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环境保护的"预防性"便尤为重要,然而我国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进展缓慢,其"受案率"极其之低,从"立法""司法实践"两大方面分析总结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困境,并结合以上困境分析,从"立法""司法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规划总结,以破解我国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之难题。
其他文献
工程咨询成果是工程咨询行业作为智库型机构的直接体现,优秀工程咨询成果集中反映了行业质量和水平。为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优秀成果的导向示范作用,推广获奖项目所属企业在工程咨询方面的技术水平、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使业界及时地了解工程咨询业务发展动向,《中国工程咨询》杂志从2022年第2期起,开辟《成果畅享》专栏,陆续选取刊登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获奖项目,以
期刊
2021年5月26日至27日,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充分肯定中国环境司法改革创新有益经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发表主旨演讲,全面展现中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生动实践。参会人员围绕大会议题,充分交流环境治理中司法的作用、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成果。大会一致通过《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倡导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达成了国际环境司法的"最大公约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我国法理学界大致存在四种主张:三要素说、二要素说、新三要素说和新二要素说。这四种学说或是在实践上无法被准确适用,或是在逻辑上无法自洽,抑或在理论上尚未回答根本性问题。事实上,对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理论的证成必须从"道义"合法性、逻辑自洽与指导实践三个维度出发。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检讨这四种学说,可以发现,由二要素说所做的从"阶级斗争论"到"权利本位论"的工作尚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面临着关键金属资源尤其是锂资源供给不足的风险,回收废锂离子电池中所含的二次锂资源将成为解决锂资源供需问题、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因此为实现废锂离子电池中锂元素的高效提取,通过分步或优先提取的选择性提锂工艺备受研究者们关注。本综述介绍了“火法”、“湿法”、“机械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四种当前主流的选择性提锂工艺,在阐述其基础反
锂离子电池报废量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3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将是一个超过300亿元的新兴市场,其中,锂资源占可回收金属价值的一半。为探索锂资源高效回收技术,基于现阶段研究热点,讨论了以废旧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废旧锰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原料制备锂离子筛的方法;探讨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各类杂质成分对锂离子筛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锰系锂离子筛技术在废旧锂离子电池锂回收、盐湖卤
源于私益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因环境公益保护需要,渐入环境民事公益领域。私益属性惩罚性赔偿侧重于损害填补和救济功能实现,公益性惩罚性赔偿更强调公益保护和惩罚威慑功能实现。现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在司法实践操作中存在公益、私益不分的倾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环境公益保护目的,决定了应构建与其属性相耦合的公益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立法上赋予公益诉讼原告公益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以比例原则作为确定公益惩罚性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环保领域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问题。所以未来在处理环境犯罪案件中密切协调各部门,利用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将会对于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和保护我国自然环境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两法衔接"制度建设的困境,其次分析主要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的改进举措并作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