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首富王健林投资制造业的第一单选择了银隆?真相是什么?
“感謝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抱病出席论坛。”央视主持人陈伟鸿介绍道。王健林走上台开起了玩笑,“我要澄清一下,只是小感冒不是大病,否则会造成外界误会,影响股市。”台下笑声四起。
最近,王健林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似乎走得很近,不仅双双出席2016中国企业家论坛,还双双亮相2016央视财经论坛,如今又双双参加了2016年1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制造高峰论坛。
果然,有大事发生了。
当日,中集集团下属企业、大连万达集团、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明珠个人,五方共同与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计增资30亿元,获银隆22.388%股权。其中,中集集团下属企业增资2亿元,占比约1.5%,而其他股东方增资金额尚不明确。
此前,银隆就已进行过两轮融资:2015年5月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信证券等10家股东;2016年2月完成第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证券、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阳光保险、三峡资本、北京公交等,估值超50亿元;而从此次第三轮增资入股协议来看,银隆估值约为134亿元,估值同格力电器之前的收购方案基本持平。
这些都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第一,格力收购银隆失败后,董明珠以个人入股的方式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她为何对造车如此执着?第二,中国首富王健林投资制造业的第一单选择了银隆,真相是什么?
“我已经不轻易流泪了”
伴随格力集团新任董事长周乐伟的走马上任,原以为董明珠的造车梦会因此停滞,其实她一直在酝酿着自己的计划。在一片质疑声中,董明珠又一次以实际行动向外界证明,新能源汽车梦并没有终止。
“我愿意拿出我所有的资产投入到银隆,因为我看到它是未来对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一条必经之路。”这个62岁的女人,先是跟雷军比拼互联网思维,又跟贾跃亭比拼梦想,还要跟嗜血而来的姚振华与许家印争吵商业道德,2016年的冬天,她对外宣布就算倾其资产也要造车。
“曾经有人问我收购失败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如果收购成功我可能更辛苦,因为我要把它做成千亿企业。”据董明珠描述,现场99.9%的人都通过了,但因为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有些人变卦了,所以收购不成功,反对收购的人,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的三分利,收购失败是格力的巨大损失。
这一点,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不得不承认,银隆所研发的钛酸锂电池确实小众,且经济效益也排在最后,但银隆看重的是这一技术的全生命节能环保周期。“我不会因为收购失败就妥协,我仍看好银隆的技术,决定以个人身份投资银隆不是因为盈利、谋利,而是希望支持这个产业快速发展。”在董明珠眼里,银隆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小问题”,资本会撬动银隆的技术生命力。
“她的眼光不会错”
为何会跟董明珠一起投资银隆?“第一是朋友,第二相信朋友。”参股数额有多少?“不大不大,5个亿而已。”对于将“挣一个亿”作为小目标的中国首富王健林而言,5个亿的投资确实算不上大手笔。但重要的是,这却是万达集团近30年来第一单投资制造业。
王健林与董明珠私交甚好已不是什么新闻,他曾多次强调,万达集团所有小家电采购都是发了公文的,要求全部使用格力电器产品,多年来,万达集团与格力电器是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至于对董明珠的信任程度,王健林更是直言不讳,“我相信她的眼光不会错,只要她调研过就行了。在家电领域,能够做到税后净利润率超过10%,中国仅此一家,不会超过第二家,且能够把公司销售收入从20亿元做到2000亿元,更让人佩服。”
其实,王健林心里有数,投资银隆绝不仅仅是因为“关系”,从投资前景来看,它是有前途的,“银隆有两个核心,一是纯电动汽车,二是储能。比起新能源汽车制造,我个人更看好银隆在储能方面的发展,如果未来能将储能技术稍微商业化,那么企业市值翻倍是很容易的事情。”
此外,王健林还强调,企业家的作用就是要有前瞻性,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大家都说好,一定不是好的,因为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还有什么先机?只有在一个领域真正做到卓越了才叫企业家,而且还要有情怀。
另有隐身大咖
同样作为银隆新股东的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表示,中集集团在重型卡车、冷藏车、空港设备等多方面对新能源有着巨大的需求,中集集团看好银隆在钛酸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方面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双方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据李胤辉讲述,中集集团作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在机场的码头车和摆渡车能占到40%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目前机场的摆渡车都是传统车辆,所以未来跟银隆合作以后,就可以用银隆的钛酸锂产生新动能了。
此外,原本还有一位企业大咖要出席此次论坛的,那就是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但据说临时有事未能出席,由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熊青云代其发言,“与银隆的合作是京东集团向新能源领域踏出的第一步,在绿色出行、环保物流的大潮中,电商绝不会缺席。”
魏银仓在发表《钛酸锂,开启能源革命的钥匙》主题演讲中强调,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程中,银隆成功之处并不是购买了奥钛纳米技术,而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式纳米钛酸锂材料生产线,并由此掌握到世界上最先进的钛酸锂技术。
众所周知,银隆钛酸锂技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从2011年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到第四代纳米钛酸锂电池的研发成功,再到宣布投资硅负极、硫负极,这些都是银隆获得万达、京东、中集等优秀资本青睐的关键所在。
超级工厂一探究竟
其实,就在格力与银隆之间的收购风波尚未明了之时,银隆高达百亿元的投资已经在河北邯郸悄然上马,董明珠也现身为其站台。 2016年10月21日,银隆全自动识别充电设备正式投产,氢钛动力總成、长途客车即将下线,年产2万辆纯电动客车项目建成投产,纳米正极材料开工建设,年产2亿平米湿法隔膜厂开工建设,年产3万辆新能源物流车、专用车、轻型客车厂建成投产,中美合作奥钛纳米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三期年产6亿安时方壳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年产7000吨纳米球钛酸锂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100亿产能匹配工程全面开工,这些事均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钛酸锂材料与电池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
至此,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集群式、全自动、高效、产业化、高能量的“超级工厂”横空出世,该事件瞬间点燃整个新能源产业,《汽车观察》记者也于第一时间走访了那里,不得不感叹董明珠与银隆的合作步伐真是“钛有亮点”了。
银隆新能源产业园于2008年动工,被视为其正式迈入新能源产业的第一步,并由此开启了以独有钛酸锂技术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整车研发、生产、销售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战略布局。
在电池材料领域,银隆于2010年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公司,并由此掌握了全球钛酸锂材料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并在河北武安建立了材料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奥钛公司钛酸锂材料产能已达5000吨/年。
其中,奥钛三期项目钛酸锂材料设计生产能力7000吨,正式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1万吨、产值20亿元、利税2.8亿元。此外,银隆在武安电池基地规划了10亿安时产能,现已达产6.2亿安时,2017年6月还将有45条产线投产,预计到2017年年底形成单一钛酸锂电池产能达40亿安时。
在电池技术领域,自2009年实施产业化以来,银隆通过自身努力,现已跻身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行列,其所研发的纳米级钛酸锂电池具备了达到2.5万次以上(30年)的循环使用寿命、-50℃? 60℃温度区间正常使用、6分钟快速充满电、挤压针刺不起火不爆炸四大特点,解决了高安全、长寿命、耐宽温、快充电、高效率五大世界级问题。
在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2012年?2013年,银隆先后收购了广通汽车与中博汽车,拥有国内整车制造资质。其中,广通汽车邯郸分公司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3000辆纯电动公交客车、产值40.5亿元,利润4.05亿元。与此同时,银隆还收购了蓝海科技,由此掌握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截至目前,银隆现已拥有广东珠海、河北武安、河北石家庄三大整车生产基地,并已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
利好消息显示:2016年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九批),共有1102款新能源汽车入选,其中,银隆新能源旗下的广通汽车和中博汽车在售纯电动车入选。另外,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也于2016年12月2日正式发布,678款新能源汽车入选,其中,银隆新能源旗下的广通汽车和中博汽车在售纯电动车入选。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银隆提出了“零元供车、十年租赁、十年承保、整车替换、四方共赢”的创新商业模式,此举不仅降低了政府与公交企业的资金压力,还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15年银隆新能源客车销售达3189辆,实现全年销售订单近7000辆,年增长率2228%,市场份额为3.6%,销售总金额超过40亿元,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名。
在储能领域,银隆也进行了相关布局,储能电池订单持续增长。另外,银隆电池产品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应用还可以实现与燃油型汽车1:1的高运营效率。其所研发的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电池相比第三代产品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增加30%,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价格偏高和能量密度低等方面的差异。
至此,银隆实现了电池材料、电池、PACK、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充电设备与智能电网储能系统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钛酸锂电池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布局。董明珠表示,“银隆生于珠海,成长于邯郸,我相信通过今后不断的技术升级,银隆必将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众所周知,电池是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产业化价值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单一能量密度与续驶里程并不是我国新能源客车长效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更应该把发展目光投放在满足日常出行续航里程的基础上,以此提升电池安全与客车高效运营的性能。
魏银仓强调,任何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企业都不要盲目投资,也不要盲目布局,而是要先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抑或钛酸锂,材料纳米化、纳米球型化才是唯一出路。另据魏银仓透露,目前在银隆新能源所规划的八大生产基地中,已有五大基地全面开工。
业内专家认为,纳米钛酸锂电池既是推动能源消费短板的革命、也是规模使用再生能源的关键;既是积极发展微型电网的保障、也是普及推广电动汽车的重点;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在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特斯拉为推动电动车发展,开放了自己上百个专利,银隆也要宣布,为了把钛酸锂电池技术早日服务社会、早日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我们愿意提供整套电池制备的材料技术与电池制造技术,愿意向全社会开放以促进社会理性消费。”魏银仓如是说。
可以看到,根据银隆不断向研发与制造更高能量、更高密度、更高安全的钛酸锂电池深度进军的战略部署,其“安全 高效率”的运营理念正逐步推动和影响着我国新能源客车的发展。未来,董明珠的资本加上银隆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业速度必将产生1 1>2的经济效应。
“感謝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抱病出席论坛。”央视主持人陈伟鸿介绍道。王健林走上台开起了玩笑,“我要澄清一下,只是小感冒不是大病,否则会造成外界误会,影响股市。”台下笑声四起。
最近,王健林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似乎走得很近,不仅双双出席2016中国企业家论坛,还双双亮相2016央视财经论坛,如今又双双参加了2016年1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制造高峰论坛。
果然,有大事发生了。
当日,中集集团下属企业、大连万达集团、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明珠个人,五方共同与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计增资30亿元,获银隆22.388%股权。其中,中集集团下属企业增资2亿元,占比约1.5%,而其他股东方增资金额尚不明确。
此前,银隆就已进行过两轮融资:2015年5月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信证券等10家股东;2016年2月完成第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证券、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阳光保险、三峡资本、北京公交等,估值超50亿元;而从此次第三轮增资入股协议来看,银隆估值约为134亿元,估值同格力电器之前的收购方案基本持平。
这些都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第一,格力收购银隆失败后,董明珠以个人入股的方式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她为何对造车如此执着?第二,中国首富王健林投资制造业的第一单选择了银隆,真相是什么?
“我已经不轻易流泪了”
伴随格力集团新任董事长周乐伟的走马上任,原以为董明珠的造车梦会因此停滞,其实她一直在酝酿着自己的计划。在一片质疑声中,董明珠又一次以实际行动向外界证明,新能源汽车梦并没有终止。
“我愿意拿出我所有的资产投入到银隆,因为我看到它是未来对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一条必经之路。”这个62岁的女人,先是跟雷军比拼互联网思维,又跟贾跃亭比拼梦想,还要跟嗜血而来的姚振华与许家印争吵商业道德,2016年的冬天,她对外宣布就算倾其资产也要造车。
“曾经有人问我收购失败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如果收购成功我可能更辛苦,因为我要把它做成千亿企业。”据董明珠描述,现场99.9%的人都通过了,但因为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有些人变卦了,所以收购不成功,反对收购的人,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的三分利,收购失败是格力的巨大损失。
这一点,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不得不承认,银隆所研发的钛酸锂电池确实小众,且经济效益也排在最后,但银隆看重的是这一技术的全生命节能环保周期。“我不会因为收购失败就妥协,我仍看好银隆的技术,决定以个人身份投资银隆不是因为盈利、谋利,而是希望支持这个产业快速发展。”在董明珠眼里,银隆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小问题”,资本会撬动银隆的技术生命力。
“她的眼光不会错”
为何会跟董明珠一起投资银隆?“第一是朋友,第二相信朋友。”参股数额有多少?“不大不大,5个亿而已。”对于将“挣一个亿”作为小目标的中国首富王健林而言,5个亿的投资确实算不上大手笔。但重要的是,这却是万达集团近30年来第一单投资制造业。
王健林与董明珠私交甚好已不是什么新闻,他曾多次强调,万达集团所有小家电采购都是发了公文的,要求全部使用格力电器产品,多年来,万达集团与格力电器是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至于对董明珠的信任程度,王健林更是直言不讳,“我相信她的眼光不会错,只要她调研过就行了。在家电领域,能够做到税后净利润率超过10%,中国仅此一家,不会超过第二家,且能够把公司销售收入从20亿元做到2000亿元,更让人佩服。”
其实,王健林心里有数,投资银隆绝不仅仅是因为“关系”,从投资前景来看,它是有前途的,“银隆有两个核心,一是纯电动汽车,二是储能。比起新能源汽车制造,我个人更看好银隆在储能方面的发展,如果未来能将储能技术稍微商业化,那么企业市值翻倍是很容易的事情。”
此外,王健林还强调,企业家的作用就是要有前瞻性,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大家都说好,一定不是好的,因为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还有什么先机?只有在一个领域真正做到卓越了才叫企业家,而且还要有情怀。
另有隐身大咖
同样作为银隆新股东的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表示,中集集团在重型卡车、冷藏车、空港设备等多方面对新能源有着巨大的需求,中集集团看好银隆在钛酸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方面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双方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据李胤辉讲述,中集集团作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在机场的码头车和摆渡车能占到40%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目前机场的摆渡车都是传统车辆,所以未来跟银隆合作以后,就可以用银隆的钛酸锂产生新动能了。
此外,原本还有一位企业大咖要出席此次论坛的,那就是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但据说临时有事未能出席,由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熊青云代其发言,“与银隆的合作是京东集团向新能源领域踏出的第一步,在绿色出行、环保物流的大潮中,电商绝不会缺席。”
魏银仓在发表《钛酸锂,开启能源革命的钥匙》主题演讲中强调,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程中,银隆成功之处并不是购买了奥钛纳米技术,而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式纳米钛酸锂材料生产线,并由此掌握到世界上最先进的钛酸锂技术。
众所周知,银隆钛酸锂技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从2011年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到第四代纳米钛酸锂电池的研发成功,再到宣布投资硅负极、硫负极,这些都是银隆获得万达、京东、中集等优秀资本青睐的关键所在。
超级工厂一探究竟
其实,就在格力与银隆之间的收购风波尚未明了之时,银隆高达百亿元的投资已经在河北邯郸悄然上马,董明珠也现身为其站台。 2016年10月21日,银隆全自动识别充电设备正式投产,氢钛动力總成、长途客车即将下线,年产2万辆纯电动客车项目建成投产,纳米正极材料开工建设,年产2亿平米湿法隔膜厂开工建设,年产3万辆新能源物流车、专用车、轻型客车厂建成投产,中美合作奥钛纳米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三期年产6亿安时方壳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年产7000吨纳米球钛酸锂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100亿产能匹配工程全面开工,这些事均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钛酸锂材料与电池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
至此,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集群式、全自动、高效、产业化、高能量的“超级工厂”横空出世,该事件瞬间点燃整个新能源产业,《汽车观察》记者也于第一时间走访了那里,不得不感叹董明珠与银隆的合作步伐真是“钛有亮点”了。
银隆新能源产业园于2008年动工,被视为其正式迈入新能源产业的第一步,并由此开启了以独有钛酸锂技术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整车研发、生产、销售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战略布局。
在电池材料领域,银隆于2010年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公司,并由此掌握了全球钛酸锂材料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并在河北武安建立了材料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奥钛公司钛酸锂材料产能已达5000吨/年。
其中,奥钛三期项目钛酸锂材料设计生产能力7000吨,正式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1万吨、产值20亿元、利税2.8亿元。此外,银隆在武安电池基地规划了10亿安时产能,现已达产6.2亿安时,2017年6月还将有45条产线投产,预计到2017年年底形成单一钛酸锂电池产能达40亿安时。
在电池技术领域,自2009年实施产业化以来,银隆通过自身努力,现已跻身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行列,其所研发的纳米级钛酸锂电池具备了达到2.5万次以上(30年)的循环使用寿命、-50℃? 60℃温度区间正常使用、6分钟快速充满电、挤压针刺不起火不爆炸四大特点,解决了高安全、长寿命、耐宽温、快充电、高效率五大世界级问题。
在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2012年?2013年,银隆先后收购了广通汽车与中博汽车,拥有国内整车制造资质。其中,广通汽车邯郸分公司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3000辆纯电动公交客车、产值40.5亿元,利润4.05亿元。与此同时,银隆还收购了蓝海科技,由此掌握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截至目前,银隆现已拥有广东珠海、河北武安、河北石家庄三大整车生产基地,并已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
利好消息显示:2016年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九批),共有1102款新能源汽车入选,其中,银隆新能源旗下的广通汽车和中博汽车在售纯电动车入选。另外,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也于2016年12月2日正式发布,678款新能源汽车入选,其中,银隆新能源旗下的广通汽车和中博汽车在售纯电动车入选。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银隆提出了“零元供车、十年租赁、十年承保、整车替换、四方共赢”的创新商业模式,此举不仅降低了政府与公交企业的资金压力,还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15年银隆新能源客车销售达3189辆,实现全年销售订单近7000辆,年增长率2228%,市场份额为3.6%,销售总金额超过40亿元,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名。
在储能领域,银隆也进行了相关布局,储能电池订单持续增长。另外,银隆电池产品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应用还可以实现与燃油型汽车1:1的高运营效率。其所研发的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电池相比第三代产品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增加30%,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价格偏高和能量密度低等方面的差异。
至此,银隆实现了电池材料、电池、PACK、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充电设备与智能电网储能系统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钛酸锂电池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布局。董明珠表示,“银隆生于珠海,成长于邯郸,我相信通过今后不断的技术升级,银隆必将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众所周知,电池是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产业化价值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单一能量密度与续驶里程并不是我国新能源客车长效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更应该把发展目光投放在满足日常出行续航里程的基础上,以此提升电池安全与客车高效运营的性能。
魏银仓强调,任何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企业都不要盲目投资,也不要盲目布局,而是要先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抑或钛酸锂,材料纳米化、纳米球型化才是唯一出路。另据魏银仓透露,目前在银隆新能源所规划的八大生产基地中,已有五大基地全面开工。
业内专家认为,纳米钛酸锂电池既是推动能源消费短板的革命、也是规模使用再生能源的关键;既是积极发展微型电网的保障、也是普及推广电动汽车的重点;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在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特斯拉为推动电动车发展,开放了自己上百个专利,银隆也要宣布,为了把钛酸锂电池技术早日服务社会、早日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我们愿意提供整套电池制备的材料技术与电池制造技术,愿意向全社会开放以促进社会理性消费。”魏银仓如是说。
可以看到,根据银隆不断向研发与制造更高能量、更高密度、更高安全的钛酸锂电池深度进军的战略部署,其“安全 高效率”的运营理念正逐步推动和影响着我国新能源客车的发展。未来,董明珠的资本加上银隆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业速度必将产生1 1>2的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