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实施创新教育的“三一模式”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研合作实施创新教育是指把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哲学,挖掘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产业创新活动激发创新动机、培育创新精神、更新知识结构、锻炼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素质,使经过精心筛选的产业创新活动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全面地影响学校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北京化工大学是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构建、坚持并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一贯的办学思路。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目的、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学校在全面分析科学与文化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
  2008年,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大开放战略。为落实大开放战略,经过广泛讨论、系统设计,形成了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一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一模式”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一模式”是“三条实现路径、一个中心目标”的简称。经过长期的摸索,学校确立了课程学习、科研体验、产业实践的三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现路径,并且把三条路径的中心目标定位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三一模式”的主要过程如右图所示。
  1.“一”的内涵与外延
  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一模式”的“一”指一个中心目标,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包括着力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以及培育创造性思维。
  研究表明,大凡作出创造性成就的人其思维特征和人格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水平的智力因素,人格特征则是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非智力因素。只有具备创造性人格的人才会把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创造性活动中去,并能流畅地应用多种思维形式解决复杂棘手的问题。
  2.“三”的内涵及内在联系
  近年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逐渐成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目标。目标确定了,随之而来的是“桥或船”的选择。因此,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着眼点放在实现路径上。
  “三一模式”的“三”是指学校形成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三条路径,即课程学习、科研体验、产业实践。这三条路径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并充分吸收了东西方文化中关于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矛盾统一体的思想。
  
  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一模式”的实施路径
  
  1.路径一—教学相长与课程学习
  路径一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包括产研结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等3个环节。课程是一种高度结构化、学科化的知识体系,课程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有效途径。因此,一直以来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对于课程的改革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课程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纯粹的理论教学,把鲜活的社会实践同系统的理论对立起来。课程本身是学科化的,是教师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社会实践的筛选,它排除了实践过程中天然存在的一些细节和其他环境变量,而这些细节和环境变量恰好可能是激起学生创新兴趣、引发人们创新思维的因素。因此,必须通过产研结合更新课程内容,尤其要加大课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另一方面,要改革课程的教学环节,加大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大约在150年前,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指出:“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就好像奋力把水撒到筛网里,即便水的质量再好,还是哗哗地流走了。头脑只有越用才越灵光。”许多研究证实了埃利奥特的观点。研究发现,学生在一堂课结束时只能记住42%的课堂信息,一周后仅能回忆起20%的信息,一个月或者一年以后,学生保留的记忆内容会更少。因此,大学课程应减少灌输的成分,构建环境,带领学生在重复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的乐趣。
  基于上述原因,路径一在3个环节对课程进行了改革:A环节是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引导下的产研结合环节,在满足社会重大需求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创新智慧,通过重大需求推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B环节是课程开发环节,旨在挖掘产研结合环节的教育价值,研究的基础从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把企业决策和创新过程展现在课程中。学校设法引导教师把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转化为课程或者教学案例。C环节是指课程的实施环节,即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别注重吸收学生参与其中,如部分物理课堂采用的“换位激励教学法”等,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有效地增大了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多门主要课程的改革最终演变成一类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因此,路径一的课程开发已然成为本科四年一轮次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基础。
  把产研结合的过程展现在课堂上,而且不削弱科学与工程基本原理的教学,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因此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并且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培训教师,使他们善于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仿真系统、模拟场景等。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一个好的案例和一门好的课程可以起到现场实习的教育效果,但它的成本比现场实习要低得多,而学生受益面也要大得多。所有的这些活动,其基本目的仍然在于通过鲜活的感性材料来阐述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并且介绍高水平企业生产和研发一线所产生的前沿技术。
  2.路径二—学研结合与科研体验
  路径二以科研活动为主要载体。科研体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学校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的过程,是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学科建设的方式,是教学活动直接依托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过程将学生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方面军。在路径一中,学生主要从教师、书本和少量验证性实验间接地获得感性材料和理性分析。在路径二中,科研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获得切身的研究体验。经过路径二的锻炼,有志于成为科学家的学生应当具备独立性和主体性,即他们都应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研人员。其他无意于以科研为职业志向的学生,也能通过研究体验而形成“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
  具体而言,科研体验包括如下3个方面:首先,依托各个层次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学校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和科研基地建设中,大量吸收本科学生参加,通过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锻炼学生。其次,推广本科生研究计划,鼓励本科学生加入教师的研究项目中。此外,学校“211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参与教师、高层次引进人才、留学归国人员等重点学科建设的骨干教师都定期开办学术前沿讲座。
  上述形式使立志于科学研究的学生能与学术大师一起开展研究活动。由于学生兴趣的不同,以及科研基地数量和科研项目数量还不足以覆盖所有学生的情况下,参加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基地建设的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选拔。学术讲座则不受限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由参与。
  3.路径三—产学结合与产业实践
  路径三是指产学合作,以产业创新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学生带到生产现场,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管理才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以定量研究、精确化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所必需的,而与之相对的定性分析、模糊化处理技能也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很难设计定性分析、模糊化处理教学材料,而工程实践中处处是这类情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着产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不断涌现。在行业内的顶尖企业中的很多鲜活案例都还没能进入大学课堂。因此,产业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型工程师的必然路径。通过产业创新活动,学生会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学会发现和提炼问题,善于作出判断。同时,产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高水平产业活动中,技术情报的收集、技术创新成本和效益分析等环节的决策过程往往体现出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艺术,是大学课堂中难以模拟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跨国企业、科技型企业的企业家,必须置于这种企业环境中。
  产学合作的理想场所就是校外生产实践基地。为实现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心目标,必须将各专业的校外生产实践基地确定在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并且要安排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部门和核心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中。
  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由产业部门和大学分别配备导师,实现双师引导。产业部门的导师从生产实践和企业利润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学校课堂以外锻炼学生的工程师素养和企业家精神;大学的导师从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产学合作,学生从掌握感性材料到形成理性知识,再把理性知识用于解释事物、改造世界。
  
  课程学习、科研体验和产业实践之间的关系
  
  三条路径之间呈螺旋递进的关系。其中,路径一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路径,是其他两条路径的基础。没有路径一,学生就不具备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同理,没有科研体验,学生很难参与高水平的产业实践。科研体验是产业实践的前提条件。现代企业的创新活动水平越来越高,没有研究经历的学生在企业实践活动中极易停留在认知实习和操作层面。
  综上所述,三条路径与一个中心目标是内在统一的,是知与行的统一,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在统一体中,三条路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求也有所差异。路径一的理想状态是惠及所有的在校学生,即普遍地更新知识、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这是对所有课程的要求。路径二和路径三的理想状态是创造条件为所有在校学生提供科研体验和产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保证具有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学校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以来坚持构建在大化工领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了品牌课程、品牌教材、品牌专业和名师队伍。2009年,学校“产学研相互促进建设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系列成果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炊烟绵绵,来自乡村的深处,朴素,温暖而又芳香,在千里之外游子的心房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淡蓝的丝带,拉扯住乡村的暖,熏潮眼睛,点亮脸庞,感动惆怅成默默的念想和不变的坚守。
期刊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比起以前作为会计必要的手工会计,现在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重视,之所以电算化在现代发展这么迅速被更多的人使用,是因为它不
密云是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山区区,区域面积222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3%,水库面积占10%,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常住人口45万.近年来,我区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三个走在
在北京秋高气爽的国庆节前夕.我又走进了慈祥睿智的吴念鲁老师家中。只要与吴老师交谈,都能够被他坦诚的胸怀、永远蕴藏着一股劲的精神所感染。吴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国际金融专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演化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流动性危机和市场信任危机中,尽管中国已成为为数不多的稳健安全亮点之一,但也应认真研究这次危机的产生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对以往金融改革思路进行严格检视和重新调整,将这次危机的外部冲击当成促进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源于高负债经济基础之上的居民超前消费、银行系统的非理性信贷扩张、衍生品市场的疯狂交易、金融机构经营
午夜两点,暴雨。康康和他的宝马车像一支箭,以一百八十迈的时速,向导航地图上那个陌生的靶心飞驰。箭穿过雨,雨像箭一样向他射过来,射向他圆睁着的眼睛,但他几乎不敢眨,太快了,如果有丝毫分神,他,还有他的司机,还有后座那两个沉浸在丧父悲痛中的花样女孩,都将如砸向挡风玻璃的夜雨,瞬间灰飞烟灭。  河南潢川。一个康康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地名,一个本来他一辈子都不会去的地方。  可是,不能不快啊。八百公里夜路的尽
推进产教融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亟需突破的难题.通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当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检测核酸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再生式序列复制以及链置换扩增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在病原体的检测以及疾病诊断方
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可有效促进痰液排出,但过度剧烈咳嗽会影响工作与休息.目前很多止咳药物都是复方制剂,要想选对,至少应弄清以下4个问题.rn● 有没有痰 治疗无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