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新海高级中学朱传苏
三、有待改进的学生参与课堂方式
在新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必然要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求学生通
过交流展示百花齐放,各抒己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从他们的解答中,教师
会发现许多闪光点。课堂所需的不是表面的繁华,而是每节课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参与课堂,有
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课堂提问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常见方式。在提出问题时,要使学生 “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大的问
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2.设计课堂提问类型应灵活多样。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
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一旦课堂上出现师生信息交流异常的情况,教师应灵活处
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调节课堂气氛。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时出现错误
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3.布置课后思考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把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时间思考归纳才能得出结论的内容,留给
学生课后思考。一方面课堂得到了延伸,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当然
,这类思考题,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在下节课或自习辅导时给学生讲解。
4.学生板演解答过程。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计算过程的处理,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不失为一种高效
的好方法。(1)板演中可以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通过之后的教师评讲,指出问题所在,
解题学生的印象深刻,对于其他学生也是解题规范的一种指导。(2)有些题目可以一题多解,通过几个
学生的解法比较,发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对于不同类型问题解题方法的选取更加明确。(3)有
些题目大部分学生已经清楚,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对于解题过程不明确,此类问题请学生写出正确的解题过
程,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帮助学生搞清过程。(4)利用学生好面子的心理,经常要求学生板演,对学
生做题的认真程度是一种约束。
四、需要加强的备课环节
在新课程模式下,教学案似乎成为一件法宝,许多教师一案在手万事无忧,做完学案似乎就完成了所有备
课内容,备课变成了备教学案。高三物理的教学,多是习题课教学。有些教师备课时,觉得都是熟题,不
认真做题,而是急于看资料上的答案或解题过程,这样是给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往往导致下列问
题的出现。
第一,就题讲题缺乏提升。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没有自己解题的观点、方法等,不会将题目讲活、讲透,
学生听了没有深刻印象。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解答例题的本质思路研究不透,对学生解题的
思维障碍研究不够。备课时常看答案和解题过程,教师的高智力的思维劳动量大量减少,必然导致教师解
题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学生收获自然就少。
第二,例题讲解不透彻。对于一个很有价值的典型例题,教师要真正把它分析透:从审题到最后求出答案
,把每一个细节的状态、过程和所遵从的规律细致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对解决某类问题有了一个
全面细致的整体认识。教师还要将该例题进行有效变换,如进行条件的变换和模型的变换等,促使我们对
一个有价值的典型例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综合、启发讲解。
第三,不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答习题的切入点或突破点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在这些关节点处
本来可以很好地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教师没有想到,用其细致的讲解代替了,使学生感觉题
目不难。物理教师大多数都遇到过这种问题:学生在教师讲解例题的时候能听懂,但是只要例题中的条件
稍作改动,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看懂了,而没有建立自己的思维结构,所以学
生只会看不会做。教师可以帮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维中的内在联系,知道
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第四,教学层次性不强。习题教学也要讲求分类推进。若不分类推进,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听得
懂、无兴趣,中等生费点劲能听得一知半解,学困生听不懂。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
层次的例题和教学方法,不同的组合班级更需要采用不同的例题和教学方法。
总之,高三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三物理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可贵的经验与财富
。可以说,高三物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成长过程。记录这个过程中的得失,并对此进行反思
,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有待改进的学生参与课堂方式
在新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必然要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求学生通
过交流展示百花齐放,各抒己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从他们的解答中,教师
会发现许多闪光点。课堂所需的不是表面的繁华,而是每节课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参与课堂,有
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课堂提问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常见方式。在提出问题时,要使学生 “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大的问
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2.设计课堂提问类型应灵活多样。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
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一旦课堂上出现师生信息交流异常的情况,教师应灵活处
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调节课堂气氛。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时出现错误
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3.布置课后思考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把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时间思考归纳才能得出结论的内容,留给
学生课后思考。一方面课堂得到了延伸,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当然
,这类思考题,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在下节课或自习辅导时给学生讲解。
4.学生板演解答过程。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计算过程的处理,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不失为一种高效
的好方法。(1)板演中可以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通过之后的教师评讲,指出问题所在,
解题学生的印象深刻,对于其他学生也是解题规范的一种指导。(2)有些题目可以一题多解,通过几个
学生的解法比较,发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对于不同类型问题解题方法的选取更加明确。(3)有
些题目大部分学生已经清楚,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对于解题过程不明确,此类问题请学生写出正确的解题过
程,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帮助学生搞清过程。(4)利用学生好面子的心理,经常要求学生板演,对学
生做题的认真程度是一种约束。
四、需要加强的备课环节
在新课程模式下,教学案似乎成为一件法宝,许多教师一案在手万事无忧,做完学案似乎就完成了所有备
课内容,备课变成了备教学案。高三物理的教学,多是习题课教学。有些教师备课时,觉得都是熟题,不
认真做题,而是急于看资料上的答案或解题过程,这样是给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往往导致下列问
题的出现。
第一,就题讲题缺乏提升。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没有自己解题的观点、方法等,不会将题目讲活、讲透,
学生听了没有深刻印象。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解答例题的本质思路研究不透,对学生解题的
思维障碍研究不够。备课时常看答案和解题过程,教师的高智力的思维劳动量大量减少,必然导致教师解
题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学生收获自然就少。
第二,例题讲解不透彻。对于一个很有价值的典型例题,教师要真正把它分析透:从审题到最后求出答案
,把每一个细节的状态、过程和所遵从的规律细致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对解决某类问题有了一个
全面细致的整体认识。教师还要将该例题进行有效变换,如进行条件的变换和模型的变换等,促使我们对
一个有价值的典型例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综合、启发讲解。
第三,不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答习题的切入点或突破点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在这些关节点处
本来可以很好地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教师没有想到,用其细致的讲解代替了,使学生感觉题
目不难。物理教师大多数都遇到过这种问题:学生在教师讲解例题的时候能听懂,但是只要例题中的条件
稍作改动,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看懂了,而没有建立自己的思维结构,所以学
生只会看不会做。教师可以帮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维中的内在联系,知道
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第四,教学层次性不强。习题教学也要讲求分类推进。若不分类推进,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听得
懂、无兴趣,中等生费点劲能听得一知半解,学困生听不懂。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
层次的例题和教学方法,不同的组合班级更需要采用不同的例题和教学方法。
总之,高三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三物理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可贵的经验与财富
。可以说,高三物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成长过程。记录这个过程中的得失,并对此进行反思
,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