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转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历史知识是历史能力的基础,历史知识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或者进行进一步高等教育的前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 培养方式
  社会整体大环境的改革和进步,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了显著提速,对于教育教学方面来讲,我国一直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标准。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主要“战场”之一,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对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探讨
  知识体系定义的关键点在于将已经获得的知识,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串联,形成一种有条理的、有步骤的知识网络结构,从整体上和多方面地进行系统综合。对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表述主要强调:串联方法的独特性,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每个人都是一个单一的思维主体,对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有强弱的不同和思维方向的不同。由于以上原因,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笔者主要探讨的是历史教学对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由于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为了更好地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是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进行理解和掌握,历史教学必须从时间或是人物属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或者世界历史进行整体分析,通过知识体系的讲解和构建,使学生更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历史教学系统的阐述和有条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对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好的基础。
  2.历史教学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有效措施
  2.1整体性把握,着眼于全局。
  历史作为一门广而杂的文学性科目,对于历史的整体有强烈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全局性把握能力应引起更多注意。作为考试科目的历史,尤其是后续复习阶段,由于复习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再怎么好的学习方法也不会适应所有学生,只有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越战越勇”。培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第一个着手点就在于学生对整体局势的把握和脉络的整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个单元的讲解可以进行整体局势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教会学生进行“瞻前顾后”的学习,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系统、有条理的总结和概况。
  2.2局部分析,对细节的重点把握。
  历史是连贯的,存在着先后时间顺序的事件发生的记录和评论,在进行整体性把握之后,下一步就要对各局部进行分析,每一事件的发生和朝代的更替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或者重要性事件;通过对整体的分割,把整个历史分离成若干个部分,通过对每个部分的具体研究,抓住各个时间段中的重要事件,以便更好地掌握各个部分的知识。通过对基本知识主线的学习,学生逐步实现整个知识体系的完善。
  2.3广采博取,深化与拓展历史教学知识。
  历史教科书内容很大的一个特点是知识的包容性,它涉及汉语言、地理历史风情、民族风貌甚至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知识,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能仅仅关注本章的知识点,还要对不同种类的学科进行系统的涉猎和分析,经过对各个学科知识的整合整理出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并在完善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解说,通过对各个学科的掌握,对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简单的介绍和了解。当然,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存在一个学习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问题:要以服务于历史教学为指导思想,以与教科书上有的或者可能涉及的知识为学习对象。现代教学论提倡教学资源共享、交流与合作。历史教师可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如与历史组其他老师相互探讨、互相切磋,向其他学科老师请教等。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与精力,深化与拓展教科书知识,而且能开阔视野,获得差异教学方式方法,这对教师形成完整的教学知识体系很有益处。
  2.4全局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于各部分的学习和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依旧没有“质”的提高,学习成果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只有在基本的整体框架出来之后,再加上自己对于各个具体内容的理解、归纳、总结和完善,通过对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全面性培养,才能使所学历史知识对以后的人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就是自主的知识体系培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整个历史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使学生融会贯通。
  3.结语
  历史新课改的要求就是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学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鼓励学生开阔思维,大胆创新,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总之,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高中教学中,通用技术出现得比较晚,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非常强,将人文和科学很好地融合。高中通用技术课,若是课程教学效果好,就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必须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现在一些学校本身没有通用技术课需要的材料和仪器,老师教学不够专业,导致通用技术教学效率低。若是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那么这门课程很容易变得无味和枯燥,教学有效性很难保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正确
摘 要: 教育方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长处与短处,无法一刀切并下定论孰好孰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是可以改进的,而我国从未停止过教育改革与改进的步伐,新课程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不仅担负了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有指导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进行德育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寻求更多可能性,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
摘 要: 初中政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从教材资料运用、教师作用发挥、媒体化教学、体验教学及生活化教学等方面提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社会责任感 美育  素质教育对美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政治教学所担负的美育任务尤为突出,尤其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上更是优于其他学科,同时,初中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