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明了“以人为本”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和谐发展,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热情服务学生,并密切配合家长使师生之间心相通,情相连。
关键词:师生桥梁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2-01
“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学生全面发展更深层次的体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常常“老子天下第一”,认为我说了算,学生就得听我的,自己可以随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长此以往,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师生关系将逐步走向紧张,情感将逐步走向恶化。尤其是在学生日益高智商发展的今天,学生不尊重老师,不配合老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的几乎是痴人说梦。
因而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视学生为自己的亲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建议,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锻材的熔炉,显能的舞台,让他们有展示的空间与机会。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和诚心诚意的关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条渠道。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关注学生的思想进步,诸如学生要求入党,思想上靠拢党组织;二是关心学生们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通过课下与学生们谈心,问寒问暖,了解家庭情况,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三是对学习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而不是歧视,四是与学生交朋友,不仅仅局限于任教期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蔑视学生人格,就是蔑视教育。因此,对一般学生的教育,批评可以言词严厉,但不能采取诸如讽刺挖苦、污辱人格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只能引起学生内心反感,激化反抗心理,加剧师生间的矛盾,甚至使少数学生养成蛮不讲理的习惯,而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无法启开被窒息和歪曲了的心灵。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深深喜爱学生所特有的个性,从这种未来成熟个性对未来社会的积极上来从事对学生个性的细心培育,去注意发现、加以肯定并扶植和发展学生的性格和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而不应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处处要求整齐划一,把学生模式化,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心灵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敞开的。即使是差生,而不应漠视。信任学生,还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他们敢想敢说,不唯唯诺诺的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得到优化发展。
三、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选择的。热爱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掺杂任何偏见,应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论学生是男是女,长得俊丑,成绩好坏,是听话还是淘气,是领导干部子女还是一般群众的子女,都要一样爱他们,甚至连家长不抱希望的学生也得爱起来。教师应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公平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融合在班集体之中。后进生只是暂时掉了队,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果,同样值得我们去爱。
四、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松是害、严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教育上严格与态度上的严厉是不能等同的,那种在学生面前整天阴沉着脸,动辄训斥,让学生畏惧自己,绝不是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善意的、可理解的和现实的。①合理的:每项要求都必须有利于学生道德、智能、身心及审美情趣的发展,而不能压抑其中某一方面的发展;②善意的:严格要求应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热爱关心;③可理解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接受,而不是对教师盲从;④现实的:即为学生经过努力所能做到的,严还应严而有情。苏霍姆林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学生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五、热情服务学生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行业也可看成是一种服务行业,当老师的要为学生排忧解难,当好服务兵。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上帝,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要感情真挚地对待学生,态度真诚地关心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热情周到地服务学生,这样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六、密切配合家长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尊重学生家长,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个方面。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远远要超过老师,家长与教师配合密切,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很好的帮助。教师要动不动就“请家长”,在家长会上训斥家长,使家长觉得在同事、邻居面前丢脸,从而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也可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在学校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温馨,酿造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要求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以人为本,和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关爱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才能真正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
关键词:师生桥梁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2-01
“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学生全面发展更深层次的体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常常“老子天下第一”,认为我说了算,学生就得听我的,自己可以随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长此以往,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师生关系将逐步走向紧张,情感将逐步走向恶化。尤其是在学生日益高智商发展的今天,学生不尊重老师,不配合老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的几乎是痴人说梦。
因而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视学生为自己的亲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建议,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锻材的熔炉,显能的舞台,让他们有展示的空间与机会。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和诚心诚意的关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条渠道。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关注学生的思想进步,诸如学生要求入党,思想上靠拢党组织;二是关心学生们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通过课下与学生们谈心,问寒问暖,了解家庭情况,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三是对学习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而不是歧视,四是与学生交朋友,不仅仅局限于任教期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蔑视学生人格,就是蔑视教育。因此,对一般学生的教育,批评可以言词严厉,但不能采取诸如讽刺挖苦、污辱人格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只能引起学生内心反感,激化反抗心理,加剧师生间的矛盾,甚至使少数学生养成蛮不讲理的习惯,而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无法启开被窒息和歪曲了的心灵。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深深喜爱学生所特有的个性,从这种未来成熟个性对未来社会的积极上来从事对学生个性的细心培育,去注意发现、加以肯定并扶植和发展学生的性格和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而不应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处处要求整齐划一,把学生模式化,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心灵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敞开的。即使是差生,而不应漠视。信任学生,还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他们敢想敢说,不唯唯诺诺的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得到优化发展。
三、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选择的。热爱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掺杂任何偏见,应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论学生是男是女,长得俊丑,成绩好坏,是听话还是淘气,是领导干部子女还是一般群众的子女,都要一样爱他们,甚至连家长不抱希望的学生也得爱起来。教师应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公平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融合在班集体之中。后进生只是暂时掉了队,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果,同样值得我们去爱。
四、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松是害、严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教育上严格与态度上的严厉是不能等同的,那种在学生面前整天阴沉着脸,动辄训斥,让学生畏惧自己,绝不是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善意的、可理解的和现实的。①合理的:每项要求都必须有利于学生道德、智能、身心及审美情趣的发展,而不能压抑其中某一方面的发展;②善意的:严格要求应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热爱关心;③可理解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接受,而不是对教师盲从;④现实的:即为学生经过努力所能做到的,严还应严而有情。苏霍姆林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学生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五、热情服务学生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行业也可看成是一种服务行业,当老师的要为学生排忧解难,当好服务兵。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上帝,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要感情真挚地对待学生,态度真诚地关心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热情周到地服务学生,这样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六、密切配合家长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尊重学生家长,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个方面。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远远要超过老师,家长与教师配合密切,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很好的帮助。教师要动不动就“请家长”,在家长会上训斥家长,使家长觉得在同事、邻居面前丢脸,从而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也可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在学校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温馨,酿造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要求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以人为本,和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关爱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才能真正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