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课程安排却越来越少。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课前预习。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就如何提高预习的有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求学生预习,不如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初中生还不具备把握科学预习方法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前进指明道路。另外,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后,还要坚持不懈,不久肯定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预习方法
   1、阅读。语文必定是一门语言类学科,缺乏阅读肯定行不通。预习单元概述、课文时,都要加强阅读练习,这样才能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以及文章主旨,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学生在进行阅读预习时,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了解文章背景,找出理解困难的部分,并掌握文章大意,第二遍要仔细阅读,揣摩文章的内涵,并通过翻阅资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圈画。人的记忆都是有时间的,初中生更不可能过目不忘,更何况每天还要面对这么重的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在预习时,要把认为难理解的字、词、句圈画出来。圈画时要有重点,要选取有特点的部分,但也不能过于钻牛角尖。如阅读记叙文,试着找出能够概括每段文章意思的语句,并着重圈画出来,把握文章中的六要素,将课文结构进行简化。其次要把一些好的句子或词语标注出来,以便课后一起讨论与欣赏。再次是把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字词找出来,并进行简单的思考。这样十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查阅。预习时,学生还要学习借助工具书,清扫阅读重难解字词,独立分析课文中存在的典故或者历史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多,家庭环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资料,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单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4、思批。传统的预习方法中,往往没有“思批”环节,但是它却是预习中最重要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止步以上三种方法或步骤,但预习效果却非常一般,并没有质的飞跃。单纯的读一读课文,标明段意和主旨的关键句,查一查字词典和工具书,却并没有真正感知到作者的心境,这样的预习效果毫无意义。有效的预习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文章意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自我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自我体验。这样才能有利于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设计预习学案,为学生指明方向
   如果没有科学的预习方案,再好的预习方法也无法长久坚持,初中生本身学习任务就重,课下时间大多用于娱乐,学生的热情也是有限的,枯燥无味的预习只会让他们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预习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此时教师要设计科学的预习学案,一则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减轻学生的预习负担;二则要明确预习模式,找出最佳的方案。布置预习学案,教师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多进行调研,设计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自主性、可控性(严禁增加学业负担)。另外针对不同的年级,以及不同类别文章的学习,还要遵循“低入高出”的原则,顾及好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设计出合适的预习学案。例如,“经常性学案预习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韧的人格与性格,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不断拓展知识面,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
   三、注重反馈与评价,保持预习的积极性
   有的学生认真预习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有的学生从不预习也相安无事,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预习的热情。学生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内心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以后学生才有认真做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预习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地对预习情况检查,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学生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其预习的兴趣。
   针对语文学科的预习,提出下面几个评价的手段:(1)课前检测。上课前几分钟对重难点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测。(2)小组评估。成立评估小组,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与评测,学生碍于面子,具有一定督促作用。(3)课堂教学随机检测。课堂时学生自主展示预习成果,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4)批阅。上交预习任务的作业,学生及时进行批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的预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利无弊。教师就不断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就预习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吴莹莹,教师,现居山东济宁。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的中心由强调接受信息转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信息”。因此,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为了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点所在。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提出几个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鼓励质疑,培养自主探索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学习必须要学会质疑。为此,在
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志趣选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首因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更多的依赖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先入为主”。人们看事情常凭第一印象,可见第一印象的重要。初一学生年龄尚小,世界观、方法论还没完全形成,他们对事情的分析还缺乏理性,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有着很大的片面性、随意性和迁移性。
初中语文情感式教学方法是应对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而兴起的全新的、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无论是从感官上还是从身体上的身临其境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增长,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的情感学习的特点及作用   (一)情感式学习的特点   顾名思义“情感式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感情
在这里,我是机耕路上那辆  “突突突突”的拖拉機  直来直往,不紧不慢  所经之处,给田野带来微微震撼  或是父亲手中的那把锄头  只要一声令下  便一头扎进皲裂的土地  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霓虹闪烁  这片广阔的田野,只盛产  油菜花、紫云英、稻穗和蛙鸣  有时,蝴蝶翩飞,蜜蜂嘤嘤嗡嗡  有时,白鹭起起落落  从一个田埂到另一个田埂  在这里,每个细小的生灵都有  顺理成章的一生  冬天也会来临
【摘 要】系级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系级特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体现为明确的院系精神、鲜明的品牌活动和师生认可并遵循的管理制度,在培养优秀的多元化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系的全体学生是金融系的特色文化传播的受众,也是金融系特色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分析学生对文化活动的主观感受及选择,我们将对已有活动进一步了解,加之对特色文化活动的分析,我们能够大致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一个没有独立品格的文化传统的学校,师生员工就如一盘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应有之义,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且富有全局性的工作。学校文化传统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引领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作用,就能凝聚全校力量,为实现学校的辦学目标而努力。从文化的属性上来审视,教育的进步是可以用文化来解读的,也只有通过文化
角色是用来扮演的,既然说“老师的角色”,就是抛开了我们作为自然的人的一面,从老师这一职业出发,看我们的特点、身份和担当。个人认为,老师应有这么几种角色:   角色一,如果说学生是夜行者,老师就是给他一盏灯的人,是指给他路标的那个人,但绝对不是陪他把这条路走到头的那个人。明白了这个角色,很多问题就好办了。既然要送给他一盏灯,我们手头就应该有这盏灯,既是要指给他这条路,我们自己就一定要清楚这条路的路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情感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是诗词艺术重要的审美单元。解读意象既可以“由表”赏析诗歌语言,更可以“及里”品味诗歌情感和意境,进而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解读诗歌的命脉。古典诗词的意象艺术非常发达,提高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就可以让学生拿到打开诗歌艺术大门的钥匙。  一、依据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解读  古典诗词的意象传统历史悠久,意象艺术发达。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因其情境性、集成性、内容的丰富性而得到广泛应用。在语文课程中,古代诗词是重要学习内容,若教师恰当、适量、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内容浅显化、简单化,使单调学习生动化、趣味化,并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意识,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一.巧用多媒体,渲染情境,熏陶情感  形象、直观、动感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
年夜饭的家庭大聚会取消了,但是红包和祝福不会缺席。晚辈们在群聊里开启了视频聊天,屏幕里都是一张张带着微笑的脸庞,我们互相说着新年快乐,说着许多祝福的话语。  之后的几天,我们都听话地待在家里,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每天都会在家庭群里报告各自的健康情况,群里每天都有人发着各种各样的新闻和防护措施,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还未经证实的传闻。我们作为晚辈,不仅耐心帮助父母辨别消息的真假性,也教给他们一些如何辨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