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经之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Ma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目标、结构、评价、管理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新知识和提升境界等,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线的数学教研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一、学习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教师终身学习的基本途径是“读书—实践—反思—总结”,即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别人学习。当教研员十多年了,我始终秉承这个理念。
  1.向书本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其次,要多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更要读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读书的目的是应用,教师要把在书本上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是教师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借助网络,领略前沿教学理念。
  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借助网络,我们可以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借助网络,我们可以展示最个性的风采等。为了使我区数学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建立了唐山路南数学交流群,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研究
  作为一线教研员,我们要研究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更要研究学生。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有些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难于解决。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然后不假思索地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研究不是专家们的“专利”,而应是每个老师的共同行动。
  1.教中研,研中教。
  同样的一节课,不同老师讲,结果会不一样。这是大家的共识。每次到学校去,我都发现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值得共同探讨,尤其是在课堂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素材。
  2.重实践,重过程。
  作为数学教研员,我们采用的是“一、三、一”工作模式,即:周一、周五在机关学习研究、总结反思,周二、周三、周四深入学校,因此,我们最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需求,最能感知到问题所在。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试卷批改讲评中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我们一起分析问题,研究改进教学的措施,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实践中学习,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师。我们在研究中改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实施研究。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锤炼、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反思
  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其功能、意义已为大家所熟知。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认识、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全面审视、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过程。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和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1.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上好每节课的必需环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活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设计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只有好的设计才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和创新。
  2.对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数学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就是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提高
  基层的数学教研员每学期都有培养新教师的任务。我的做法是:一是引导新教师进入角色,首先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上岗培训。先从研究教材教法入手,再研究学生的学情,然后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工作。在怎样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与辅导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并面对面地进行跟踪指导,强调四种能力的培养:理解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操作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二是加强工作责任心和爱心教育;三是实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要求每位新教师都必须自拜“教学师傅”,并签订“师徒合同”,每学期责成学校对他们进行量化考核,内容包括交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份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等,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五、实践
  数学课例研究是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一种形式。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每一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研究。由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研究、制定新的方案、行动跟进等步骤组成。
  由于教师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地点在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最终体现在课堂上。一位好的数学教师应该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和学生形成有效互动,起到很好的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组织好数学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实践和研究。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师价值体现的主要场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就势在必行。课例研究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想成为优秀的数学教师,我们就要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享受这些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铭记:勤奋的人收获多。
  
  参考文献:
  [1]张汉学.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2]杨保威.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说话训练。要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在模仿中进行说话训练;二是在阅读训练中强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三是在操作训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课 说话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
摘 要: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交际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语言的应用能力,更多地取决于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程度。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出发点,阐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基础,提出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实际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学习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很长一
考题得分情况分为三种:满分、零分、部分分.得零分、部分分都属于答题失误.答题失误出在“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忧”的问题上.那么如何使失败者的教训变为我们成功经验呢?下面我们以例说法,总结提高.  一、知识性失误  答题失误难以避免,小失误有时失误不小.但只要我们严谨治学,就一定能在失误中求得真知.注重答题失误纠正、辨析,是落实双基的有效过程,知识性失误的突出表现就是概念不清,公式记误,定理用错
摘 要: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是该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表现。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得以提高。跨文化交流与英语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点、语言技能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关键词: 英语能力 跨文化交流 交互性  随
摘 要: 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导向(inquiry-oriented)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并整合成学习报告,在课堂上展示。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 WebQuest教学模式 以探究为导向 《商务英语报刊阅读》 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各学科教师开始将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We
新课标提出了一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的智者。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1.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质量是否真正提高明显体现于学生素质是否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