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同情更宝贵的是平静(B1)

来源 :课堂内外(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觉得自己很受伤。
  我是一名流浪汉,我不记得自己的姓名了,反正,姓名对我也早已经没有意义。
  我来到这个城市已经十一年了,可是,我还是觉得这个城市很陌生。我只是一个游离于城市的幽灵,早已习惯了人们冷漠的目光。白天,我走在这个冷冷的城市里,冷眼看着红男绿女。晚上我就回到地下通道,这是我的家,几张报纸,一个破衣袋,两三件捡来的破衣服,脏兮兮的棉被,这就是我全部的家当。我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可是,这一切都变了……
  事情是这样的,那是一个冬天,我穿着破棉袄,叼着捡来的烟头,走在大街上,一瞥,看到一个人拿着相机冲我拍照。我冷冷地看他一眼。继续往前走,我正盘算的是在哪个餐馆的门口,可以捡到我今天的午饭。
  但不久后,开始有许多人到处找我。他们投来或怜悯或新奇的耳光,他们冲我喊“犀利哥”。我不知道“犀利”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喊我。
  找我的人什么样的都有。
  有人找到我后眼泪汪汪地说:“可怜呦,好好的人怎么当了乞丐。”“我不是乞丐,但是他们给我吃的,我收下了,吃了。给我的钱,我也收下了,拿去买烟。”我对觉得我可怜的人这样说,但换来的还是他们无限的欷歔和面红耳赤的争论。我不懂这些,也不想懂,我只是这样活着而已。
  来得最多的是年轻人。“嘿,这不是犀利哥吗?怎么是这副样子的啊,一点都不犀利。”
  “就是,你看你看,他的脚还在发抖。”
  “嗨,犀利哥,冲哥笑一个。真奇怪,这样的人也能出名。”
  还有许多人拿着相机,什么也不说,冲我就是一顿狂拍。
  我不适应闪光灯的刺目,我的腿在瑟瑟发抖,我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他们看我的眼神真的很可怕。我只得竭力地吸着他们给我的香烟,掩饰着我与日俱增的恐慌。
  后来,他们接我回家——那个我只有模糊印象的家。他们用摄像机拍摄我回家的经过。吃饭时,他们叫我儿子夹肉给我,儿子犹豫一阵后,照做了。我没有看任何人,因为这场景让我害怕。
  再后来,我上了电视节目。他们给我烟抽,给我饭吃。但在现场的嘈杂声中。我的脑袋嗡嗡作响,混乱不堪。我逃离了现场。所有的男女都让我害怕。模糊中,我似乎看见,他们站在高处俯视我,身上穿着神仙的外衣,一边微笑,一边点数一沓沓钞票……
  可真的,我真的只想过自己的生活而已,因为比起你们的同情,平静的生活于我更加宝贵。
  
  (指导教师:张伟志)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王黎冰15岁,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初中学生,东辰“汀浪文学社”社长,绵阳市少年作家写作协会副主席、理事。    ☆个人小资料  最喜欢的小说:《红楼梦》、《哈利·波特》;  最喜欢的作家 :曹雪芹、J·K ·罗琳;   最喜欢说的口头禅: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最得意的一篇文章:《长铅笔的哭泣》(小学五年级完成的短篇小说);  最大的毛病:懒惰;  最大的问题:麻痹大意;  最喜欢的
辛笛(1912-2004),祖籍江苏淮安,本名王馨迪,曾用笔名心笛、一民、华缘、牛何之等。辛迪是九叶诗派中的长者,其诗既受古典诗歌影响较深,又有奥登、里尔克等人的痕迹,在中国新诗史上被称为“兼有古典诗词和西方印象派的特色”。  安坐在红火的炉前,  木器的光泽诳我说一个娇羞的脸;  抚摩着褪了色的色缎,  黑猫低微地呼唤。  百叶窗放进夜气的清新,  长廊柱下星近;  想念温暖外的风尘,  今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