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陇东黄土高原西部物种资源与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为深入了解该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于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的36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获得鸟兽的独立有效照片997张.经鉴定有兽类4目8科9种,鸟类4目8科12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喉貂(Martesflavigul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普通鵟(Buteo buteo)、豹猫(Prionailurus be
【机 构】
: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平凉74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陇东黄土高原西部物种资源与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为深入了解该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于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的36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获得鸟兽的独立有效照片997张.经鉴定有兽类4目8科9种,鸟类4目8科12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喉貂(Martesflavigul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普通鵟(Buteo buteo)、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5种;保护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鸟类有2种(红腹锦鸡和橙翅噪鹛),兽类1种(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dianus).在兽类中,野猪(Sus scrofa)、狍(Capreolus capreolus)的相对多度指数较高;在鸟类中,红腹锦鸡的相对多度指数较高.此次红外相机监测到的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为保护区新记录种.可为今后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组成、种群动态、活动节律、生境利用等长期监测工作以及后续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湿地净水系统,发展形成了 3种较成熟的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并逐渐被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河流修复等方面.基于对人工湿地的发展、组成、类型介绍,并对人工湿地在国内外应用的情况进行梳理,继而探讨了人工湿地目前发展的问题,以及未来在科学管理、特殊区域应用、农村地区推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人工湿地在水质处理方面提供参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准确评估,是实现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InVEST模型具有定量评价准确率高、评价过程和结果空间表达清晰、情景模拟趋势预测功能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许多方面.概述了 InVEST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获取以及方法,系统评述了在应用InVEST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水源涵养、生境质量、防风固沙、土壤保持等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类应用中的启示,提出了利用InVEST模型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方向.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其具有物质循环和净化水体的功能.近年来,水生植物研究的重点是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但是目前对西凉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较少.为此,调查了西凉湖的水生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西凉湖水生植物现有24种,隶属于13科21属.其中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菱(Trapa bispinosa)的重要值最大,分别为47.4和35.5.本结果可为西凉湖水生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指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云南省境内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着众多的黑颈鹤与鸟类物种.其中,黑颈鹤属于地球上唯一在高原上生活的鹤鸟.在我国,它主要局限于云南、青海等地.同时,黑颈鹤具有生育率低、产量小等特点,一直在我国被列入重点保护的动物序列.故对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与鸟类监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目前,人工投食能吸引黑颈鹤在投食区域逗留活动较长时间,减少在农地里觅食受人为驱赶的影响;但目前投喂食物仅限玉米,食物种类单调.为此,提出了建议:2021年冬季的投食,应适
鸟类资源是一个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充分摸清长汀县鸟类资源,采用红外相机定位跟踪与随机调查相结全的方法,对境内的鸟类资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汀县鸟类种类达296种,分属18目64科165属,占我国鸟类总数的22.24%和福建省鸟类总数的54.21%.其中东洋界鸟类153种、留鸟122种、冬候鸟和夏侯鸟117种,分别占总数的51.69%、41.22%和39.52%;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49种,G-F指数接近1,达0.86.研究结果可为长汀县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