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分层分类,让家教指导关爱更多家庭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伟人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家庭教育涉及儿童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推动世界的手正是推动摇篮的手,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在深入落实环翠区“爱心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通过与孩子、与家长的密切接触、沟通、了解,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是保证“爱心行动计划”向纵深推进的有效途径,是切实促进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怎样保证家庭教育指导的系统、科学、高效?以“爱心”为宗旨,以科研为引领,我们翠竹小学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爱心家教指导”:
  一、分析现状,调查夯实“爱心家教指导”的基础
  为了较全面地掌握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几年来,我们先后发放各类问卷调查20余次,组织各类家长座谈10余次,为全校学生建立了档案信息卡,开展近500人次的“爱心家访”。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家庭教育的症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层面。(1)指导思想上淡薄。教师因忙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无暇顾及家庭教育指导,客观造成思想上的淡薄。(2)组织制度上疏漏。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则是众多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易敷衍了事。(3)操作层面上无序。因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家教指导工作没有规范的操作模式,只是“零打碎敲”式的,且形式较为单一(如几个讲座)。(4)指导内容上滞后。眼下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没有系统的指导内容或针对性不强,因而导致指导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出现指导上的“盲点”。
  2.家长层面。(1)责任意识淡薄。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较市区有较大差异。(2)生活现状无奈。因农村生活水平偏低,不少家长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果指导工作不能有的放矢则指导效果甚微。(3)教育观念陈旧。不少家庭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对科学育儿知识知之甚少,不少言行有悖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生长规律。(4)家教方法不当。或溺爱放纵、或粗暴打骂、或放任自流,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3.学区层面。(1)居住环境多变。因目前不少家长为独生子女,因此一户双居、一户多居者为数不少,管教者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不一致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2)家庭发展失衡。随着本地的开发,社会人员结构的重构拉大了家庭间的距离,加重了家教水平的两极分化。
  综合分析以上现状后,我们认为:全校有900个不同的孩子,有900个不同的家庭,自然也有900种迥然相异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对家庭教育最好的指导,也应该是“因家施导”,分层分类。
  二、分层分类,科研保障“爱心家教指导”的实效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是我们开展家教指导研究的有效科学依据。
  1.开展分层推进,体现序列性
  对于孩子共性的问题,开展“五进”指导,即:“健康进家庭”、“安全进家庭”、“法制进家庭”、“学习进家庭”和“诚信进家庭”的指导。对于同一年龄层次学生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我们遵循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小学五个年级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开展指导工作(详细内容见附表)。在正确把握各层面家教指导重点的同时,注重各层面内容的内在联系,并在整体框架内合理调配,避免出现重复指导和指导上的“盲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全面实施、分层推进。
  分层指导的主要实施途径:一是利用家长学校,由各级部分管领导负责,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结合案例进行剖析,或同年龄段家长研讨交流;二是充分利用我校自编的《翠竹月报》。《翠竹月报》紧紧结合我校“经典文化教育”特色,每月一期、每期分一至五年级五版,向家长公布本月必读书目、必须养成的礼仪习惯等,提出督促孩子读书与养成好习惯的家教方法,使家长紧跟学校教育步伐,以合力打造优质教育。
  2.实施分类指导,体现针对性
  在把握整个面上指导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分析了指导对象的特殊性,并创造性地开展了系列指导工作。
  (1)针对不同家庭特征的分类指导。按家庭特征分类,学生家庭大致可分为:隔代抚养型、特殊结构型、(单亲、离异)、经济困难型、务工流动型、正常型等类别。根据学生特点,又可以分为学困生家庭、学优生家庭、习惯偏差生家庭、特长生家庭、残疾生家庭等。我们的指导途径是:
  ①专题研讨,让指导贴近每一类家庭。对于有共性问题的家庭,我们以“班际联动”“校际联动”的形式,打破班级、级部的限制,将家长邀请到校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学困生,我们开展的“科学指导学习”为主题的专题研讨;针对单亲家庭,我们邀请404医院贾玲大夫坐诊的个例诊断式家长会;针对行为习惯偏差生,我们请有经验的老班主任支招的案例指导家长会……由于针对性强,专题研讨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
  ②分类家访,让指导贴近每一个家庭。内容的界定。动员所有的教师都去家访,如果没有抓住家访的“关键点”,反倒会使家访流于形式。我们开展的分类家访,就是将留守儿童、学困生、贫困生、问题学生、后进生、特长生、单亲生、残疾生等家访对象,当作家访课题去研究,每个月全校老师走访同一类别学生,共同研究针对此类学生的家教指导方法。如,3月份,全校主要走访的是习惯困难生,4月份走访的是学习困难生,5月份走访的是单亲生……每次家访前,教师不仅要学习家访“十要”与“十忌”,同时还要做到“三带”,即“带着感情家访,带着问题家访,带着方法家访”;做好“三备”:即“备学生、备家长、备家庭”;在家访过程中做到“三要”,即说优点要充分,讲问题要到位,谈措施要指导。
  实施的步骤。月初专题培训——上旬个人备课——中旬家访——下旬跟踪调查——个人反思——月末集体研讨。这样“集中——个体——集中”的过程,既保证了每一次分类指导的效果,又保证了研究的连贯一致。   指导的形式。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我们还创新了家访形式,把指导做实、做活、做出成效。
  领导带团式家访:面向特殊孩子,校领导带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骨干教师共同组团,带给学生全方位的关爱。
  智囊团式家访: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挖掘家长中潜在的优势资源,成立家访智囊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智囊团成员有针对性地对受访家长予以辅导,真正起到了以家长带动家长的作用。
  家庭联动式家访:在单独走访的基础上,以单元楼为中心点辐射成立“小型家庭教育团体”,家访教师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研讨会,真正实现教育经验、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师联动式家访:由班主任牵头,带任课教师,重点针对问题学生、贫困学生等,体现教师指导的灵活性。
  这样每月将一类学生的家教指导作为小课题进行全校性研究,提高了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又为后续的分类指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针对家长不同心理特征的分类指导。不同的家长由于自身的学识、地位和需求等不同特点,他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也必然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需求也有不同于一般的特点,因此指导要求、指导内容、指导形式和指导方法上也有所区别。
  ①常规型家庭教育指导,转化有依赖、应付心理的家长。针对家庭教育中对学校有依赖心理、应付心理的家长,我们主要开展常规型家庭教育指导。通过“青青笋芽家校联系本”“致家长一封信”、数字校园班级博客及短信平台、家校开放日等形式,吸引家长参与到教育工作中,克服消极的家庭教育心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改革家长会,以“爱心行动计划”为着力点,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大型家校见面会”,见面会确定不同主题,安排政策解读、家长培训、开放课堂、现场咨询、亲子活动等内容,促进家校沟通,增进社会关注力,提升教育影响力。
  ②合作型家庭教育指导,争取有强烈合作意识的家长。针对家庭教育中有强烈合作心理的家长,一是通过家委会校外实践活动的形式,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参与,改善了学校教育“需要校外实践又迫于安全压力”的窘境,使孩子们的成长课堂延伸到了蔬菜大棚、延伸到了科技馆气象台、也延伸到了海边山巅;二是在家长中征集志愿者,参与学校各项事务。我们分别成立了家教宣讲团、路队护导团、协助活动团三个爱心团队,家长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学校的路队护送、家长学校、冬季清雪等工作。每年学校召开春季运动会,家长志愿者就成为运动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活跃在各个班级中,为班级同学服务,他们担任着裁判员,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家校见面会”的亲子活动中、在六一汇演的准备化妆过程中、在“开学第一课”的组织过程中,都活跃着家长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也更好地推动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程。
  ③参与型家庭教育指导,挖掘优势家长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有较高家教指导水平的家长,我们充分挖掘潜在的优势资源,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
  成立班级、级部、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家委会驻校制度、家委会分工负责制、家委会校外活动制。家委会成员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真正实现了开放办学。
  建立家长教育资源库。家长的生活经历、家长的特长、家长的社会关系……都成为我们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在主题班会课上、在特色课程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家长自编《家教指南》小报。我们的《家教指南》小报由家长委员会主办,设家长心声、生活课堂、家教攻略、家教故事四个栏目,所有内容都由主编家长自行在家长层面征稿。在家长心声栏目中,我们特别向家长征集教子中的困惑,以问题形式予以呈现。其他家长对此问题如有良策,可直接回复在下一期的《家教指南》上。遵循“家长问题家长答,家长办报家长看”的原则,我们的《家教指南》已完全变成家长全员参与的草根期刊,也正因为草根,所以更受家长欢迎,也更有生命力。
  一学年的实践下来,我们发现:分层分类指导工作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回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家庭、不同类型家庭制定相应的指导工作目标,使家长掌握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家庭家教的基本要求、内容及方法,满足了家长自身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规范了家长的教育行为,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家长教子育儿的能力。
  三、个案研究,反思促进“爱心家教指导”的提升
  我们重视每一次指导的研究与反思,促进分层分类指导的可持续发展。
  1.对学生个案的研究反思,有助于积累经验
  虽然每个家庭各有不同,但许多问题仍然对其他家庭的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我校认真重视家庭教育的个案分析,并及时运用个案总结,推广经验与失误,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去年一(3)班的小杰是个生活、学习习惯非常差的孩子,老师们想尽各种转化办法都收效甚微。今年初,我们通过领导带骨干教师的方法,重点走访了小杰的家庭,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在随后的个案分析会上,我们共同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小杰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爸爸生活。父亲相对于母亲在生活上较粗枝大叶,也就直接影响了小杰。我们共同研讨了“父子齐改进”的习惯养成方案,最先转变了爸爸的理念,并通过爸爸逐步带动小杰的转变。这是今年上二年级的小杰原创的一首小诗,从中可以看出他生活习惯的一点小进步:
  我家有个小小的厨房,
  厨房里有个小小的北窗。
  窗外飞来一只小小的喜鹊,
  天天叫小小的三杰按时起床。
  这个小小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明白今后的家庭教育指导要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教师个案的研究反思,有助于推广做法
  对于班主任老师们在工作中自主创新的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我们也积极去了解、分析、反思,及时推广好的做法。邹红霞老师针对贫困学生家访撰写的一篇案例“等爱的花朵”,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我们在赏析的同时,也进行了共同的反思:对贫困学生,最好的资助是什么?通过多个个案的分析,我们认为:向贫困生捐钱,并不是最成功的资助;精神和心理上的捐助,才是贫困学生最急需的。于是,以邹红霞老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实施了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灵关爱式家访,或邀请心理教师、或赠送励志图书、或指导生活体验。去年7月份,环翠有线电视台还对邹老师的家访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对于邹红霞老师的心灵关爱式家访以及王晓琴老师的家庭联动指导法、姜雪洁老师的“家访智囊团”式指导法,我们都作为成功的范例在全校层面予以推广。
  3.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分析反思,有助于明确发展思路
  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的开展,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教育合力,更塑造了关爱、负责的教育形象。我们的后续发展思路是:
  深化开展各层各类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小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指导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探究个案跟踪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使被指导家长和孩子获得真实的进步。
  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发动更多的力量,参与分层分类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近两年的爱心旅程,我们深刻体会到:以科研的态度、智慧的方法,分层分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家长、对孩子、对教育,最好的“爱心行动”。我们将继续以“爱心”为宗旨,以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为目标,积极开展“爱心行动”系列研究,促进“爱心行动”不断向内涵发展、向纵深推进。相信:“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定能欣欣向荣。”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翠竹小学)
其他文献
所谓情商,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虽然不直接涉及探究本身,但对于探究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差生的智力并不差,有的甚至很聪明,可见影响成绩的因素往往是情商。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对情商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情商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文章从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切入,结合实践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过程中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虚假信息的根源进行剖析,以期更好地利用内部控制提升会
通过研究OCS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及驱油效果,考察其在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05%~0.4%时,驱油体系与不同断块油田
新形势下,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的自我调控水平又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怎么样才能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呢?笔者认为,应增强以下“三大意识”。  一、平等首席者——教师意识  意识自控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身份一种客观、正确的定位,特别是“平等首席者”意识,这一教师意识的定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就会有助于
胸墙是码头的重要结构,其施工质量是码头使用寿命和外观的重要因素。介绍了胸墙的大型组合钢模板的造型,结构设计、结构验算。对大模板安装、拆除与加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作了
一、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初学英语,好奇心强,学习兴致也高。但是课上如果一成不变地进行听、看、读、说、写的练习,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做最好的自己。学生刚开始记单词时不能急于求成,识记量也不能太多。最初,我让学生每天记忆一个单词,效果不错,学生记忆起来没有负担,绝大多数学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