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89-02
“听 ”指的是“倾听”技能,即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与他人分享某种情感,为了劝说或被劝说,人们要去“倾听”,听力理解能力(Listenging comprehension)占有首要地位。听力理解能力是指有目的地运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而且听力是其它语言技能之功能的综合技能。它要求听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词汇、语法、思维体系等方面的规律,还要注意语篇中存在的如语速、发音清晰度、犹豫、停顿等因素的知识。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听力教学规律,弄清影响听力的因素,找出提高听力训练的途经,能使听力教学收到最佳效果。下面我从三方面来探讨听力教学的方法。
一 听力教学设想
听力之所以受多种因素的干扰, 是因为口头交际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共同进行的。这就是说:说话人组织话语,听话人译解话语。在译解话语的过程中,听话人要经历四个阶段才能真正抓住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无论是本国语还是外国语都不例外, 如前所述, 听力是一种综合认识的技巧。这四个阶段是:(1)明确要掌握什么信息;(2)预测在听的内容中有多少为新信息,多少为已熟知的信息;(3)参照听的目的,排斥与目的无关的内容;(4)以多种方式检查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如提问﹑重复某些词语或对某某个语音作出反应等。在实际交往中,听话人往往从说话人处得到信息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倾听造成正干扰作用,即可让学生依次经历以上四个阶段,也可打破顺序进行。
要让学生提高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也要注意激发他们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思索,将听话人和说话人置于同上语言种背景知识领域内,听材料前,先让学生回忆与材料有关的经验或知识,补充他们缺乏的知识如社会背景﹑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目的,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听效率更高。布置任务的重点在于能力培养而非简单的听力测验。听力材料不宜太难或太易。太难会让学生丧失信心,挫伤其积极性;太易则师生无法找到应解决的难点,不能达到提高的效果。教师在这一点上应考虑两个问题。即(1)输入信息和布置的任务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2)这些所培养的技巧仅适应于课堂还是实际生活中也适用?举例来说,以新闻广播作为输入时,教学中就应体现人们所听新闻广播的目的,若设计的练习是根据语法规则作完形填空,则失去了其实用意义。
课堂活动中应围绕提高学生听力技巧和听力水平进行,要让学生在听力实践中抓主要内容和有关细节。虽然它是一门实践课, 也绝不能将课堂组织于测验,仅仅检查学生记住了多少。
教师在挖掘教材和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根据不同对象巧妙地安排输入信息和布置任务,可要求学生全面理解,也可要求学生他们做出机械反应,意义反应或交流反应。机械反应可以帮助学生辩音辩义,使他们熟悉和模仿不同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逐渐形成外语思维能力。意义反应可培养学生在听音辩义的基础上,解释﹑运用,加入新信息,发表个人意见,听说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听力教学中还应请注意由易到难,由机械训练到灵活应用,枯燥﹑单调的内容与趣味性强的内容穿插其中,始终让学生在情绪高涨中学习。这样,学生会对输入信息做出主动反应,提高听的效率。
二 听力教学步骤
听力课就是专门提高听力技巧而设置的课,使学生在听力方面更skillful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续,弱读,句自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通过听力课,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这是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听力教学课堂的组织,应主要要围绕培养学的PWPR-LISTENING四种技巧进行。它的全过程为 : 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Post-listening and Re-listening.
1.过程——“Pre-listening” “pre-listening”即“预听”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达到两方面的目的
(1)引发动机:指教师通过所听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利用问题,投影,图片,实物,游戏等巧妙导入,引发学生听的动机。这一步骤也可以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关键词解释和听力技巧的指导。它可以体现“以教师为指导”的原则。
方法1:利用问题。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带着问题听音,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方法2:利用录像。展示猴子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所听的题材较感性认识。
方法3:利用背景知识,给出下列背景提示,再现学生对听力话题的已有知识,提高听力效果。
(2)超前准备。在听力训练开始前,要快速阅读所给问题,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她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的重点,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就会比较敏感地获取相关问题的信息。
学生对其要听话题的主旨有所理解后,让学生快速掠读所给问题的选项,通过选项中的相关信息快速确定听的范围和材料的主要内容,以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提高听的准确率。
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预测。
2.过程——“While -listening”。
“While-listening”即“倾听”,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去听。包括“略听,精听”等环节。它是输入,接收和理解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通常有:
(1)边听边记。对讲话中出现的一些数字,地名,和人名等,不管它们重不重要,应随时记在草稿纸上,以便回答问题时查用。
(2)抓住要点。在听的过程中,不要力求听懂每个词,每句话。而是应该尽力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若听一篇小故事,只需要听明白主人公是谁,事情的主要经过是什么;若听新闻报道,只需要了解事件时间,地点及主要过程;若听体育新闻,只需要了解运动员,项目,结果数据等。
(3)逻辑归段。对于较复杂的听力材料,应该在听的同时,根据听力材料提供的情景,列出事件过程或者人物关系,以便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听力过程的技巧仅仅列举上述三种,其它的技巧还要靠大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
3.过程——“Post-listening”。
“Post-listening ”为“听后练习”,是从学生口,笔头反馈的信息,核实所听目标,要求达到与否,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弱读,连读,音变等要领及推测,判断等技能,体现“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原则。
用前面的短文做听力练习题,教师与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听后练习”。
PWPR这四个听力环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互相渗透的,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前面训练,不应该对任何一方面有所偏废。“预听”是关键,“倾听”是核心,“听后练习”和“复听”是重点,贯穿于整个听力过程的始终,使指导与主题,教法与学法,知识与听力得到和谐的统一。
“听 ”指的是“倾听”技能,即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与他人分享某种情感,为了劝说或被劝说,人们要去“倾听”,听力理解能力(Listenging comprehension)占有首要地位。听力理解能力是指有目的地运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而且听力是其它语言技能之功能的综合技能。它要求听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词汇、语法、思维体系等方面的规律,还要注意语篇中存在的如语速、发音清晰度、犹豫、停顿等因素的知识。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听力教学规律,弄清影响听力的因素,找出提高听力训练的途经,能使听力教学收到最佳效果。下面我从三方面来探讨听力教学的方法。
一 听力教学设想
听力之所以受多种因素的干扰, 是因为口头交际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共同进行的。这就是说:说话人组织话语,听话人译解话语。在译解话语的过程中,听话人要经历四个阶段才能真正抓住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无论是本国语还是外国语都不例外, 如前所述, 听力是一种综合认识的技巧。这四个阶段是:(1)明确要掌握什么信息;(2)预测在听的内容中有多少为新信息,多少为已熟知的信息;(3)参照听的目的,排斥与目的无关的内容;(4)以多种方式检查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如提问﹑重复某些词语或对某某个语音作出反应等。在实际交往中,听话人往往从说话人处得到信息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倾听造成正干扰作用,即可让学生依次经历以上四个阶段,也可打破顺序进行。
要让学生提高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也要注意激发他们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思索,将听话人和说话人置于同上语言种背景知识领域内,听材料前,先让学生回忆与材料有关的经验或知识,补充他们缺乏的知识如社会背景﹑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目的,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听效率更高。布置任务的重点在于能力培养而非简单的听力测验。听力材料不宜太难或太易。太难会让学生丧失信心,挫伤其积极性;太易则师生无法找到应解决的难点,不能达到提高的效果。教师在这一点上应考虑两个问题。即(1)输入信息和布置的任务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2)这些所培养的技巧仅适应于课堂还是实际生活中也适用?举例来说,以新闻广播作为输入时,教学中就应体现人们所听新闻广播的目的,若设计的练习是根据语法规则作完形填空,则失去了其实用意义。
课堂活动中应围绕提高学生听力技巧和听力水平进行,要让学生在听力实践中抓主要内容和有关细节。虽然它是一门实践课, 也绝不能将课堂组织于测验,仅仅检查学生记住了多少。
教师在挖掘教材和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根据不同对象巧妙地安排输入信息和布置任务,可要求学生全面理解,也可要求学生他们做出机械反应,意义反应或交流反应。机械反应可以帮助学生辩音辩义,使他们熟悉和模仿不同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逐渐形成外语思维能力。意义反应可培养学生在听音辩义的基础上,解释﹑运用,加入新信息,发表个人意见,听说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听力教学中还应请注意由易到难,由机械训练到灵活应用,枯燥﹑单调的内容与趣味性强的内容穿插其中,始终让学生在情绪高涨中学习。这样,学生会对输入信息做出主动反应,提高听的效率。
二 听力教学步骤
听力课就是专门提高听力技巧而设置的课,使学生在听力方面更skillful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续,弱读,句自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通过听力课,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这是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听力教学课堂的组织,应主要要围绕培养学的PWPR-LISTENING四种技巧进行。它的全过程为 : 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Post-listening and Re-listening.
1.过程——“Pre-listening” “pre-listening”即“预听”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达到两方面的目的
(1)引发动机:指教师通过所听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利用问题,投影,图片,实物,游戏等巧妙导入,引发学生听的动机。这一步骤也可以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关键词解释和听力技巧的指导。它可以体现“以教师为指导”的原则。
方法1:利用问题。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带着问题听音,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方法2:利用录像。展示猴子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所听的题材较感性认识。
方法3:利用背景知识,给出下列背景提示,再现学生对听力话题的已有知识,提高听力效果。
(2)超前准备。在听力训练开始前,要快速阅读所给问题,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她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的重点,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就会比较敏感地获取相关问题的信息。
学生对其要听话题的主旨有所理解后,让学生快速掠读所给问题的选项,通过选项中的相关信息快速确定听的范围和材料的主要内容,以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提高听的准确率。
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预测。
2.过程——“While -listening”。
“While-listening”即“倾听”,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去听。包括“略听,精听”等环节。它是输入,接收和理解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通常有:
(1)边听边记。对讲话中出现的一些数字,地名,和人名等,不管它们重不重要,应随时记在草稿纸上,以便回答问题时查用。
(2)抓住要点。在听的过程中,不要力求听懂每个词,每句话。而是应该尽力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若听一篇小故事,只需要听明白主人公是谁,事情的主要经过是什么;若听新闻报道,只需要了解事件时间,地点及主要过程;若听体育新闻,只需要了解运动员,项目,结果数据等。
(3)逻辑归段。对于较复杂的听力材料,应该在听的同时,根据听力材料提供的情景,列出事件过程或者人物关系,以便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听力过程的技巧仅仅列举上述三种,其它的技巧还要靠大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
3.过程——“Post-listening”。
“Post-listening ”为“听后练习”,是从学生口,笔头反馈的信息,核实所听目标,要求达到与否,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弱读,连读,音变等要领及推测,判断等技能,体现“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原则。
用前面的短文做听力练习题,教师与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听后练习”。
PWPR这四个听力环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互相渗透的,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前面训练,不应该对任何一方面有所偏废。“预听”是关键,“倾听”是核心,“听后练习”和“复听”是重点,贯穿于整个听力过程的始终,使指导与主题,教法与学法,知识与听力得到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