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不明原因发热出院患者长期随诊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hen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因不明原因发热(FUO)住院治疗出院仍未获得明确诊断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后。

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病房2004年至2008年间首次住院,入院诊断和出院诊断均为FUO的患者,查阅病历及电话随访至2014年,收集整理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以FUO入院的758例患者出院诊断仍为FUO者70例,其中男23例,女47例。进入随访的70例患者最终诊断明确20例,确诊方法包括临床病程观察、重复活检和试验性治疗;其中3例因发热相关原发病死亡。诊断不明患者36例:23例最终发热缓解,其中近半数(10/23)曾因诊断结缔组织病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1~12个月;3例长期间断发热;7例出院后短期内死亡;3例长期随访中死亡。发热相关总病死率达18.6%。器官受累数目增多与死亡相关,其中血两系以上减低、临床出血事件、呼吸系统损害、急性肾功能损害的OR值分别为2.1、9.9、3.3、6.6(P<0.05)。失访14例。

结论

出院时仍未获得诊断的FUO患者,应密切随访、反复评估病情变化、及时重复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时可根据诊断倾向给予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抗结核等经验性治疗。功能损害器官数目多,特别是血液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系统受累者死亡风险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对儿童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10月–2014年12月经MDCT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环的43例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29 d~8岁,中位年龄1.46岁,1岁及1岁以下33例。所有病例心内解剖畸形均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如有手术即与手术记录对照。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
期刊
目的探讨脱位型颅底凹陷症患者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共收治脱位型颅底凹陷症患者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4(7~59)岁。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拍摄颈椎正、侧及动力位X线片并行MRI和CT扫描。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
目的探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住院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患者161例,按照入院时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进行分组,对两组的基线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61例入组患者中,卒中组77例,非卒中组84例,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显
摘要:依据当前思政课堂的现状,构建了“三有”课堂目标策略,建构了“三自”思政课堂操作模式,形成了“自知—自悟—自行”的思政课堂模式,提出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实施议题式教学、激活合作探究、建构多元评价”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课堂实践检验,取得了教学成效。  关键词:“三有三自”思政课堂;中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CSR)与单纯CTS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比较双重卡压和单卡压对神经影响的差异,探讨CTS和CSR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96例双卡综合征(DCS,即CTS合并CSR)患者和165例单纯CT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电生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6例DCS患者中女性占多数(58例),颈肩部疼痛
目的观察分析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3 104例。结合患者相关诊疗资料,按照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分为多原发癌组与非多原发癌组,分析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特点。结果369例(11.9%)的食管鳞癌发生了其他部位多原发癌;72.4%的多原发癌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多原发癌组以头颈部多原发癌以及胃多原发癌最为常见,分
目的探讨10–羟基喜树碱(10–HCPT)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SF)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不同剂量的10–HCPT(3.0×10–6 mol/L、3.0×10–5 mol/L)及甲氨蝶呤(MTX) (2.0×10–6 mol/L、2.0×10–5 mol/L)处理RASF 48 h后,不含药物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用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骨一科RA患者244例。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分为OPF组(31例)和非OPF组(213例),观察一般资料、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状况问卷(HAQ)情况、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