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来的“赞”其实是“毁”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在英国《卫报》读到一篇有趣的专栏文章,这位女作者提到,某天她搜寻从前的电子邮件,网络化20年了,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用了10年以上的电子邮箱,她进去那个邮箱,一搜从前某个名字,无意间,搜到了一封自己父亲几年前写给她的电子邮件,而她的父亲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
   然后,她立刻将此段原属私密对话的文字,贴到她的Facebook上。
   不贴还好,一贴上去,收获一些“赞”之后,还闻声来了两位她父亲的旧识,料想这两位长辈或许不是此作家的Facebook朋友,但是可能是“朋友的朋友”,他们也过来点“赞”,而且留言告诉她,她父亲的一些过去的往事……
   于是乎,大家就开始在Facebook上回忆这位父亲,以及当年的往事。
   待留言都留完、“赞”也都点得差不多之后,这位专栏作家观察自己的动作,突然间“有感而发”,她说,以后的“回忆”,会不会变成这样?
   所有的回忆,将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和大家“一起”的!
   什么意思?
   看,这位女作家找到了一个网络上的“回忆”,但她会直觉地、习惯地想丢到网络上面去,然后,大家一起丢回忆上来,没有参与的就丢论点,没有论点的就丢个附和,有感而发的就再丢出其他的回忆……以后的人类,或许就是不断地这样“一起回忆”,也渐渐开始习惯,回忆不是自己,而是“大家一起”;那些年,我们不只一起追女孩,而是那一年,我们其实一起经历了“所有事情”!
   由你的一点点无私的小分享,就会变成“大家一起”了!我的天!虽然不致将自己隐私全盘公开,但你都会到Facebook上面,去分享一张照片或打一个卡,大家就会开始“参与”你整个回忆,整团整坨整包就成了一个“那些年,大家一起”的回忆了。
   这不好吗?
   当然不好!因为之前曾经有一则论文证实,只要你认为一件事情已经记在网络上,那你就会开始慢慢忘记它。
   换句话说,你丢到Facebook上,从此就是大家一起的回忆。从前,留下相片时,你想像的是,等你老了你再分享给其他人,但现在,你习惯在第一时间就“做掉了”这件30年后再做的分享之事。而你也真的因此而“忘了它”,将它托付给其他人,不再记得这个回忆!我开始有一个恐怖的感觉,所有的回忆都在计算机里,怕计算机主机坏掉;但现在,不只是回忆都在计算机里,它是安全地存在云端、社交网站的留言板上,但,你的回忆,一开始就分享出去,你不会记得它们,你仰赖其他人“一起”记得它们。有没有可能,当我65岁以后,我变成一个没有回忆的人?
   回忆不再只是个人的私事,从此,回忆也不再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在新时代,改变了未来,也改变了过去,我们对“过去”的看法随之改变,这段日子我自己受到这种“错乱”的影响相当严重,我认为,目前每个人首要做的,是再次建立自己的空间,这最好不是在网络上。
   总之,有些回忆,必须不是别人可以看到、点“赞”的。
   当你又犯“老毛病”想写到网络上去时,请记得,留一点点秘密、留一点点回忆,不要急着吸引这么多“赞”,好吗?
其他文献
“妈妈、爸爸,我不上幼儿园……”每年新生入园,这样的场景困扰着很多家长朋友及小班的教师们。新生能够每天情绪愉快入园的不多,孩子们焦虑的表现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表现:每天早晨,幼儿只要踏进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始大哭大喊:“妈妈、爸爸,我不上幼儿园……”甚至有些孩子在梦中都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令许多的父母心疼不已。  第二种表现: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整天情绪都很低落,不时悄悄落泪,不时自言自语或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