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键之声”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弦乐音乐会举办等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2009年12月23日晚,由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主办的“弦·键之声”钢琴、弦乐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此次音乐会参演的都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钢琴专业学生,演出曲目包括凯文·欧森的双钢琴入手联弹乔普林的《拉格泰姆狂想曲》、格拉那多斯的《稻草人》、德沃夏克的《钢琴三重奏》、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双钢琴作品《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等八首作品。这也是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演奏专业2001年成立以来的首次公开性大型演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秉承“以学科整体发展为前提,以教育内涵建设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人才教育质量为目标”的理念,经过8年多的建设和发展,现有教师11人,学生六十余名,近年来学生在部分重大全国及国际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萌)
  
  朱江波师生二胡音乐会近日举行
  
  本刊讯朱江波师生二胡音乐会于2009年11月20日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朱江波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198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张怀德,199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长福、许讲德、蒋巽风。1994年毕业留校任教。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刘长福、谈龙建教授。2001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二胡青年专业组银奖。音乐会上,作为青年二胡演奏家,朱江波不仅演奏了独奏曲《病中吟》,并与叶强表演了二重奏曲《送听》(孙文明曲)和《中国花鼓》(克莱斯勒曲,姜建华移植,朱江波改编)。朱江波的优秀学生黄子洋、章海玥、尚祖建、张含之等演奏了传统及现代二胡名曲,充分展示了朱江波近年来优秀的教学成果。(于庆新)
其他文献
“金钟奖”比赛是我国声乐界的一件大事,因为,“金钟奖”声乐大赛在国内专业圈以至在广大群众中都有着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在国内诸大音乐赛事中,它越来越显现出其专业而且权威的高水准的学术品质。  笔者有机会参加第六届“金钟奖”声乐比赛美声组的初评工作,在评选过程中有些现象使人感到十分欣慰。  通常情况下,美声唱法专业性很强,要求歌手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与训练,并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钻研与磨练才能显现专业才能
落实“双减”的学校行动与思考  【编者按】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自政策颁布以来,“双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新的风向标。“双减”政策以减轻义务
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音乐会举行  3月28日晚,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你是这样的人》——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大型情景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音乐会分为“民族情怀”、“公仆情怀”、“挚爱情怀”、“世纪情怀”四个部分,以独唱、合唱、交响乐、配乐朗诵等方式,配以大屏幕与舞台的情景再现,营造出感人至深的艺术氛围。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大雪压青松》,朗诵《雨中岚山》、《海棠花祭》,评弹《
廖辅叔(1907—2002)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诗文修养的我国现代著名音乐史学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一生著述颇丰。读先生文论不仅能够通过其七十余载的音乐生涯了解与感受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风雨历程,同时也深为先生的渊博学识与令人敬重的学术品格而油生景仰之情。不过,廖先生著作中影响于当代学界的通常是他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部分论著,如专著《萧友梅传》、论文集《乐苑谈往》等,其更早一些时期特别是上世纪三四
2009年9月23日晚,作曲家谭盾的新作——《陶乐:大地之声》由马勒室内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该曲为作曲家今年的新作,由奥地利维也纳Musik-Festival Grafenegg委约创作,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系为该曲的国内首演(2009年9月6日,该曲在Grafenegg进行国外首演),并由作曲家亲自指挥演出。    一、乐曲的内容简介    《陶乐:大地之声》是为纪念马勒诞辰150周年
2006年10月23—2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和国际电子音乐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承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MUSICACOUSTICA 2006-BEIJING)在北京隆重举行。  2006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的主题是“语言”,这是向电子音乐深度挖掘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电子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这与计算机数字化的工作语
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是全国性最高级别的音乐理论奖项。该奖项通过评奖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音乐理论评论作品,对其作者进行奖掖和表彰。这一评奖对推动我国音乐理论事业的发展和音乐理论、评论的学科建设,促进音乐学研究的深入和音乐理论、评论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和徐小平艺术基金就“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活动事宜达成协议。三方共同协商,决定自2009年起,“中国音
2005年11月28号晚零点40分,笙演奏家、教育家,原中国电影民族管弦乐团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笙协会会长曹建国(又名曹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曹先生的逝世无疑是中国民族管乐界的重大损失,中国又失去了一位名扬四海的民族管乐演奏家,全国各地的朋友、同行及学生匆匆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他们所热爱、所敬重、所崇拜的艺术大师,作最后的诀别。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舞台上那潇洒的身影,又似乎
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精神:“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①  公共选修课,又称通识教育课,是普通高校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普及性课程,而音乐公共选修课是加强大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得到普遍认同,学校音乐教育法规、教材建设日趋完善,但当时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音乐师资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之一。为此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开始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制定了调查问卷,一种由学校填写,另一种由音乐教师填写,发放形式是由教育部普通教育司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