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一种延时反馈,是新课结束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和矫正学习中偏差采取的教学手段。复习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新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对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和再提高,尤其是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上好数学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往往有很多老师在复习课教学中会陷入“做题-讲题-再做题”的题海怪圈。我自己也在曾经在这个怪圈中循环往复,不能自拔。学生在每节课做题、讲题、再做题中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我学习了很多先进经验,自己也在教学中摸索和实践,特别是对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进行了摸索。
一、精心备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数学的复习课是否有效,依赖于教师的准备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否准确。因此数学复习课前教师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数学复习课和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复习的量大,练习的内容多,环节杂乱。所以每次我们都必须提前备课,深挖教材,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书中所有涉及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然后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设计,将复习内容做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呈现给同学们,使学生有新颖感,由此唤起学生的注意。
在上复习课的前一天将要复习的内容告诉学生,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做好复习内容的总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本章节的知识框架图或者知识树,包含重点知识点;第二,统计自己在本章节中掌握比较好的内容;第三,统计自己在本章节中掌握不理想或容易出错的内容。可以用语言叙述,也可以以例题的形式说明。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总结,首先分等级进行评比。其次,对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统计,结合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如原先自己以为应重点讲的学生普遍反映掌握较好,那么这种题型可以简单讲解甚至删除;对学生普遍反映掌握不好的题目要充实进来,在课堂上重点强调。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收获。
二、分环节设置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复习课的设置中,将一节课分为4个任务:①温故而知新,带领大家复习知识内容。②针对本章的知识点和学生反馈的易错点,设置相关的基础性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与理解。③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高潮,虽然还是带领学生练习相关的习题,但是采用小组分工,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④能力提升,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相应地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课的课后作业不是简单几道题的切磋,为了更好的落实复习课的有效性,也将作业分为三个部分:必做题、选做题、对本章节易出错点的再总结。在必做题部分,我设计了A、B、C三组练习题,根据本节课每个小组的不同加分情况,第1名:A组;第2-4名:A组 B组;第5-8名:A组 B组 C组,从题量上加以区分,一方面给得分高的学生更多自主复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促进其他学生在后面的复习课中积极表现。选做题部分,提供学生一道拓展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对本章易错点的再总结,主要是考虑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易错点会发生变化,重新统计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从而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
以往复习课上面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做题的准确率,而在任务3这个环节中,不仅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由于他们想额外地加更多的分数,每个小组也会积极鼓励和推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也会正确地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这些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也为小组加了分,小组的成员都受了益。另外,注重学生的交流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尽可能多的事实,用多种方法解题,也就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共同提高。此外,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如任务3和任务4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思考,自觉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结果的正确性等。评价方式的转变,必将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总之,复习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学)
一、精心备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数学的复习课是否有效,依赖于教师的准备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否准确。因此数学复习课前教师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数学复习课和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复习的量大,练习的内容多,环节杂乱。所以每次我们都必须提前备课,深挖教材,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书中所有涉及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然后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设计,将复习内容做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呈现给同学们,使学生有新颖感,由此唤起学生的注意。
在上复习课的前一天将要复习的内容告诉学生,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做好复习内容的总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本章节的知识框架图或者知识树,包含重点知识点;第二,统计自己在本章节中掌握比较好的内容;第三,统计自己在本章节中掌握不理想或容易出错的内容。可以用语言叙述,也可以以例题的形式说明。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总结,首先分等级进行评比。其次,对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统计,结合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如原先自己以为应重点讲的学生普遍反映掌握较好,那么这种题型可以简单讲解甚至删除;对学生普遍反映掌握不好的题目要充实进来,在课堂上重点强调。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收获。
二、分环节设置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复习课的设置中,将一节课分为4个任务:①温故而知新,带领大家复习知识内容。②针对本章的知识点和学生反馈的易错点,设置相关的基础性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与理解。③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高潮,虽然还是带领学生练习相关的习题,但是采用小组分工,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④能力提升,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相应地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课的课后作业不是简单几道题的切磋,为了更好的落实复习课的有效性,也将作业分为三个部分:必做题、选做题、对本章节易出错点的再总结。在必做题部分,我设计了A、B、C三组练习题,根据本节课每个小组的不同加分情况,第1名:A组;第2-4名:A组 B组;第5-8名:A组 B组 C组,从题量上加以区分,一方面给得分高的学生更多自主复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促进其他学生在后面的复习课中积极表现。选做题部分,提供学生一道拓展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对本章易错点的再总结,主要是考虑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易错点会发生变化,重新统计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从而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
以往复习课上面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做题的准确率,而在任务3这个环节中,不仅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由于他们想额外地加更多的分数,每个小组也会积极鼓励和推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也会正确地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这些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也为小组加了分,小组的成员都受了益。另外,注重学生的交流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尽可能多的事实,用多种方法解题,也就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共同提高。此外,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如任务3和任务4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思考,自觉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结果的正确性等。评价方式的转变,必将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总之,复习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