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当前疫情常态化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影响,我校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内容的基础上推行走班制有效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基础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以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
1 研究目的
疫情常态化下上体育与健康课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与自己层次相适应的班级进行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在认知水平以及能力方面的不同,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养成疫情常态化下安全锻炼身体的习惯,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减少学生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公共体育器材接触,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锻炼的实效性。
2 研究方法
2.1错峰、走班上课实践法
当前在遵守防疫抗疫要求的前提下,各班级上课的时段并不是固定的,学生都是错峰、流动上课,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会在同一个时间段进入同一上课时间段。为了防止学生之间过密的交流和聚集,避免多人接触和使用大面积传递的教学器材,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分班制有效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法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与健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深感体育与健康课教材和教参缺乏与当前特殊时期集体运动和锻炼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还要避免肢体接触的对抗性、集体合作类教学内容。教师只教授体育与健康课本上的内容,不考虑疫情常态化学生心理的焦虑和学习的压力,一味枯燥式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特长得不到持续发展,教学必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3教学中设定一定的运动负荷法
疫情常态化下要让学生运动负荷达到一定预期,就要对学校原有教学模式、现有教学条件、学生体能状况、年级班级的差异等进行诊断评估,重新规划教学计划,合理组织精准教学。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和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除了教师的精心教学之外,还要督促学生练习到位,就一定能充分达到运动负荷预期 。
3 结果和分析
3.1教学管理要认真诊断评估,组织精准教学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课有效教学要注重班级纪律管理问题,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尽量安排在室外或通风条件好的体育场馆内,合理控制好同时开课的班级数量,用全时段错时排课,做到学校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练习形式上以独立学练为主,避免近距离肢体接触的对抗性、合作类学练。要特别留意特殊学生的身体情绪状况,密切关注学练动向,尽量防止扎堆聚集。
3.2教学内容要服务防疫大局,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课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和“生命教育”理念,着力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策略,将疫情知识融入体育与健康教育。将疫情转化为教育资源,和学生一起分享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英雄人物以及抗疫的各种政策举措。组织具有丰富内容、有效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担负起常态化抗疫的责任,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去。
3.3合理安排课内、外锻炼方法,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疫情常态化下进行体育课有效教学,在做好防护和抗疫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体育资源,推进课内外一致,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锻炼质量。落实课内学、课外练,强调练习次数与强度,组织课余时间分批次、分层次、分区域进行活动。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轻松达到适合自己运动负荷。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及健康防护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3.4探索教研工作转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课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而现阶段在体育课上进行有效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加树立“健康第一”教学观念,选择适合疫情期间教学内容。应将以前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广泛应用在疫情常态化下教学教研中,积极探索教研工作的转型,积极分享新型教学教研成果,更要转变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要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声,找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学生真诚的进行交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体育,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疫情常态化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扎实做好学生错峰上课、班级轮转、疫情防控、距离控制等工作的前提下,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设置符合当前疫情形势,学生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身实际,那么运用走班制有效教学方法,将体育锻炼与这一特殊时期的生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是完全适合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和免疫力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也使他们在健康自信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华锐藏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优化及拓展研究》GS〔2020〕GHB391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1 研究目的
疫情常态化下上体育与健康课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与自己层次相适应的班级进行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在认知水平以及能力方面的不同,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养成疫情常态化下安全锻炼身体的习惯,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减少学生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公共体育器材接触,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锻炼的实效性。
2 研究方法
2.1错峰、走班上课实践法
当前在遵守防疫抗疫要求的前提下,各班级上课的时段并不是固定的,学生都是错峰、流动上课,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会在同一个时间段进入同一上课时间段。为了防止学生之间过密的交流和聚集,避免多人接触和使用大面积传递的教学器材,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分班制有效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法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与健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深感体育与健康课教材和教参缺乏与当前特殊时期集体运动和锻炼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还要避免肢体接触的对抗性、集体合作类教学内容。教师只教授体育与健康课本上的内容,不考虑疫情常态化学生心理的焦虑和学习的压力,一味枯燥式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特长得不到持续发展,教学必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3教学中设定一定的运动负荷法
疫情常态化下要让学生运动负荷达到一定预期,就要对学校原有教学模式、现有教学条件、学生体能状况、年级班级的差异等进行诊断评估,重新规划教学计划,合理组织精准教学。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和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除了教师的精心教学之外,还要督促学生练习到位,就一定能充分达到运动负荷预期 。
3 结果和分析
3.1教学管理要认真诊断评估,组织精准教学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课有效教学要注重班级纪律管理问题,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尽量安排在室外或通风条件好的体育场馆内,合理控制好同时开课的班级数量,用全时段错时排课,做到学校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练习形式上以独立学练为主,避免近距离肢体接触的对抗性、合作类学练。要特别留意特殊学生的身体情绪状况,密切关注学练动向,尽量防止扎堆聚集。
3.2教学内容要服务防疫大局,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课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和“生命教育”理念,着力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策略,将疫情知识融入体育与健康教育。将疫情转化为教育资源,和学生一起分享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英雄人物以及抗疫的各种政策举措。组织具有丰富内容、有效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担负起常态化抗疫的责任,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去。
3.3合理安排课内、外锻炼方法,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疫情常态化下进行体育课有效教学,在做好防护和抗疫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体育资源,推进课内外一致,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锻炼质量。落实课内学、课外练,强调练习次数与强度,组织课余时间分批次、分层次、分区域进行活动。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轻松达到适合自己运动负荷。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及健康防护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3.4探索教研工作转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疫情常态化下体育课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而现阶段在体育课上进行有效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加树立“健康第一”教学观念,选择适合疫情期间教学内容。应将以前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广泛应用在疫情常态化下教学教研中,积极探索教研工作的转型,积极分享新型教学教研成果,更要转变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要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声,找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学生真诚的进行交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体育,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疫情常态化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扎实做好学生错峰上课、班级轮转、疫情防控、距离控制等工作的前提下,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设置符合当前疫情形势,学生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身实际,那么运用走班制有效教学方法,将体育锻炼与这一特殊时期的生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是完全适合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和免疫力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也使他们在健康自信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华锐藏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优化及拓展研究》GS〔2020〕GHB391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