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草根研究” 促进专业发展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化,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在课程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墨守成规的教书匠,而是不断研究教育规律、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教育研究者。
  近一年来,我校教师在上海教育专家每月一次的零距离引领下,全面展开“草根研究”,专业水平迅猛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草根研究”促使教师思考教育问题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大人的伟大。”这是帕斯卡尔一段著名的话。应该说,帕斯卡尔不过是用诗一般的比喻说了一个常识而已:人没有思想,“其异于禽兽者几希”!然而多年来,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是上课、批改作业、抄写教案三部曲,特别是抄教案要花教师很多时间,抄完了,备课也完成了,甚至不敢(也不必)去修改。这样的备课形同虚设,还养成了很多教师不动脑思考的习惯。教育工作更是方法单一,不求艺术性。
  “草根研究”课题项目启动后,教师们踊跃报名,上报课题有:小学高段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解读能力、小学高段师生交往的语言艺术等13个课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最终有6个课题立项,现已有3个课题通过专家认证。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主动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积极思考,并努力为自己的研究探究方案、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取得了一定成效。最显著成效是:“草根研究”让教师们习惯思考了:因为会思考,才会发现问题;因为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会思考,才能通过实践,作进一步反思,并不断改进。
  二、“草根研究”促使教师寻求育人艺术
  育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个教师都十分明确育人的责任,然而育人的艺术如何,这就值得自问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育人的重要渠道之一是谈话。会谈话的班主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但是很少有教师会静下心来认真寻求行之有效的育人艺术,甚至大脑中根本就没有“艺术”这个概念。
  “草根研究”课题推行后,批评艺术、表扬艺术、师生交往艺术、语言艺术、倾听艺术等等课题无不叫人赞叹教育这片土地资源的丰富。是“草根研究”给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并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三、“草根研究”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能力
  新课标教材充满动感、富有童趣,既新颖又开放,给教师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挑战。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而,“创造与重组”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所以,实施新课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呼唤教师的解读智慧。
  为此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解读阅读教材课题组摸索出一套帮助教师解读教材的“四读四问法”及“我的思考三部曲”,从全册教材入手,到单元解读,到课文的解读;从学情的分析,到学生心理及生理特征的研究;从课的整体把握,到字词的精确理解……比较全面地给了教师一个解读教材的思路,提出了解读教材的要求。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套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草根教研基于学校实际,以普通教师为研究主体,要求教师人人都是研究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草根教研”的平民化使教育科研贴近每一个教师,让教师用研究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草根教研”的实践性使教研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草根教研”的个性化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草根教研”的“生命化”赋予教研草一般恣意加劲的生命力……
  立足草根研究,将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越走越顺利。◆(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红谷滩分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期刊
2005年秋季我县中小学都已启用新课程,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更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新课程进行得以更顺利,下面我谈三点感受,以便与同行们共同反思,共同进步。  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尊重孩子思维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我有一位朋友,一次小聚,谈起了他刚读一年级的女儿的一道数学考试题,题目是
期刊
期刊
《教育学》把评语分为发展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强调了评语的本质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好的评价应反映学生一学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评价的语言应该让学生读懂老师的肯定,感受到鼓舞,同时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激励中加以改进,做到最好。我向来都要求自己好好把握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机会。因为评语不仅是写给学生看的,也是写给家长看的,家长希望看到真实和诚挚的评语内容,以便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