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究竟要不要精神的底线?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批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批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
其他文献
中国的知识界开始对福柯进行广泛介绍和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一位当代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代表性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理论家,他对
我公司在2004年9月购买了一台成都希望森兰有限公司生产的SB12S、132kW的变频调速器,应用于五钠装置的风机上。通过这两年的使用,逐渐总结出使用变频调速器对生产的有利因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