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语文阅读的本质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7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阅读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那就是必须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否则,就会出现只为追求“花样”而忽视阅读本质的情况,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一、语文阅读的本质及目的
  语文文本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字、词、句、段、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及主观世界(思想情感)的反映,是主客观世界的文字表现。语文阅读的本质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握还原或创造性还原作者反映的主客观世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并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为未来生活、工作中的阅读做好准备工作。之所以说是主要目的,是因为语文阅读还肩负着人格教育、心灵陶冶、审美情趣培养等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也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把握来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未来的阅读状况及现阶段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尺度
  学生将要面对的是各级考试中的阅读及将来铺天盖地时时更新的文字信息,这些信息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1.需要阅读者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把握;2.文字信息承载于纸质文本或网页;3.很少配备什么图片(连环画除外)。这就要求,将来学生面对的是什么阅读现实,今天我们就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透过单纯文字文本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内容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不可运用,相反,多媒体手段是阅读教学的有力补充。我们要强调的是,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适可而止,以不影响学生对单纯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度为界限。
  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让语言文字进入学生大脑,在大脑中加工、想象、再造,还原或创造性还原作者感受到的主客观世界,从而最终形成独立的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改的要求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彻底打破满堂灌。但是,尺度如何把握成为难题。教师还要不要讲?讲什么内容?讲多少?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通过长期的摸索思考,本人以为,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把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打破满堂灌,并不是绝对不灌输,绝对不讲。而讲多少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而定。彻底否定灌输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对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本人有如下理解:
  1.传授者。在学生刚刚接触到某一新的知识领域时,一些基本概念需要讲解,一些方法技巧需要传授;大型的讲座需要教师去讲。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充当的就是传授者的角色。比如讲到诗歌时,对于诗歌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及意义,基本的分析方法,如何规范答题,都需要教师讲清楚,做好示范。待学生理解清楚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传授不是机械的传授,教师在传授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授积极活动。课堂教学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最高境界。
  2.陪练者。教师作为知识的先知者,方法技巧的熟练者,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力提升的训练中,积极参与,充当的是陪练员的角色。
  3.论辩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和教师发生思想的碰撞,持有不同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一方面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述说的层面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和自己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语言交锋中达到思维的锤炼,口才的锻炼,真理的明辨。
  四、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示例
  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由于是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而高中阶段文言学习的要求与初中大有不同,我进行了如下操作:
  (一)语言基础方面
  以“句句落实,字字落实”为原则对全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实词活用进行了细致讲解,给学生一个全面展示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范本。从第二课开始就逐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了。
  (二)思想内容方面
  我首先向学生讲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了解古代的社会、古人的生活,汲取古人的经验、吸取古人的教训,与先贤对话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等并举了很多实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接下来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引导做了如下分析:
  1.教师设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本和秦国没关系,秦国为什么要参与?
  学生答疑:“秦晋之好”“春秋无义战”“帮忙”“分羹”等等。
  2.教师设疑:“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从一个“必”字能读出些什么内容?
  学生释疑:可以看出佚之狐对烛之武的才能非常有信心。
  3.教师设疑:“公从之”的“从”字能看出什么?请注意郑伯的身份。
  学生释疑:a.善于听取意见b.形势危急下的无可奈何。
  4.教师设疑:烛之武为什么要“辞”?是老而无能吗?
  学生释疑:并不是真辞,而是发牢骚,长期不受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抱负,报国无门。
  5.教师设疑:烛之武为什么没有到其他国家去,这看出烛之武的一种什么品质?提示: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们并没有强烈的国家意识,人才流动十分频繁。
  学生释疑:爱国。对国家的忠贞不渝。
  6.教师设疑:“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可以看出正伯的什么品质?
  学生释疑:知错能改。教师补充:对于一国之君尤其可贵!
  7.教师设疑:“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句话目的何在?
  学生释疑:让烛之武明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道理,从而答应出使秦军。
  教师设疑:烛之武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学生释疑:明白。
  教师设疑:对于烛之武来说,这句话有必要吗?“许之”是因为这句话吗?
  学生释疑:没必要。不是。
  教师设疑:烛之武退秦师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释疑:一个道歉,一份理解。
  教师补充:烛之武只要一点点理解。
  8.教师设疑:“夜缒而出”为什么“缒”?
  学生释疑:“缒”说明情势危急,不敢打开城门,稍有空隙,敌人就可能冲进来。
  教师设疑:为什么夜里才出发?
  学生释疑:A.夜里才准备好B.借夜色掩护,秘密行动,以避开晋国耳目,因为出使的对象为秦国,出使的目的是分化晋国的同盟军,绝对不能让晋国发现。
  教师设疑: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什么品质?
  学生释疑:谨慎,周密。
  9.教师设疑:从时间角度看,烛之武如何说服秦君的?
  学生释疑: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过河拆桥,不讲信用
  现在——鄙远很难,亡郑陪邻
  未来——贪得无厌,阙秦肆封
  10.教师设疑:“乃还”的乃翻译成“就”还是“才”?
  学生释疑:“才”更能表现秦君的周密:“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周密部署后才出发。用“就”表现不出这一特点。
  11.教师设疑:“不可”表现出晋侯的什么特点?
  学生释疑:果断。
  12.教师设疑:“吾其还也”的“其”表现晋侯一中什么心理?
  学生释疑:无奈、亲和。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深深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为以后欣赏文言文语言打下良好基础。
  通篇不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语言的揣摩中,专心致志体会文言文语言的艺术魅力。
  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阅读本质,还烦琐于简单,归混乱于清晰,着眼文字的理解研读与品味,让语文阅读回归其本来面目。(来源:读写算)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头孢拉定胶囊中聚合物的方法。方法用TSKG2000SW色谱柱(7.8mm×300mm),紫外254nm检测,以头孢拉定对照品外标法计算聚合物含量,并与《中国药
汉密尔顿作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他的经济思想为美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和《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财政经济纲
:学术论文写作要注意表达的生动,要把理论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种生动表达方式
目的了解青浦区1999年~2008年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的原发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对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培养菌株进行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和乙胺丁醇(E)4种抗结核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初中美术教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同时,美术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上的作用也越发得到重视。作为初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尽管不能和其他科目处于同等地位,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媲美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提高初中美术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本文针对现阶段初中美术教育遇到的困难,做简要探讨。   一、现阶段初中美术
目的建立蒺藜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94nm波长测定不同产地蒺藜药材中总皂苷含量。结果薯蓣皂苷元在7.52150.4μg范围
将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评标指数分解为表达书商折扣的经济标和反映书商服务的综合标,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在图书采购招标中选择综合实力强、能够为图书馆建立良好藏书体系的书
如何有效激励教师把教学能力转为化良好的教学表现是当下亟待破解的难题。目前的教师激励存在三大困境:激励少数与激励多数的关系难题,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双向矛盾,以及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