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朗朗,快乐课堂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创新求索,才能不断完善,以上是我在“唱歌教学”教学实验中的点滴体会,正确与否,愿与大家共探讨。
  关键词:唱歌教学 小学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歌曲教学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市音乐教研员孙老师也经常在教研活动中要求我们,唱歌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歌曲唱会、唱好、唱美。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崂山区教研员纪老师的带领下,我校音乐组成员一直关注“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并以它为指导,引导学生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有效的提高课堂上的音乐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音乐素养,争取把歌曲唱会、唱好、唱美。
  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唱歌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以下主要是我对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几点小小的心得。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任何学习的最为原始的动力,根据我们区的“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的综合教学法”,我经常在课堂的导入部分采用激趣导入的方式,像是通过文字、图片和节奏等多种方式,恰当且科学的将教育内容进行表达,同时吸引其对于音乐的兴趣,适当的引导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音乐。
  例如:在进行歌曲《小蜜蜂》教学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图形谱结合想象的手法,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旋律。降低难度,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激发出学生们对唱歌学习的兴趣。
  2 唱会歌曲
  唱好歌的基础是唱会歌,学唱歌曲有很多方法,“听唱法”和“视唱法”是我们熟悉、常用的教学法。针对性的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各种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找到其更愿意主动学习、且更适合其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教唱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听,春天要举行一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气氛怎样?
  2.二听,都有谁参加了这场音乐会?
  3.三听,春风春雨春雷春水他们在音乐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三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更强,在反复听过几次之后往往都可以跟着一起进行哼唱,听唱法的运用能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缩短教学时间,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帮助其进行深入的学习。
  3 唱好歌曲
  在唱歌过程中学会进行情感的传递,各种发音的精准以及感情的表达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以上内容综合起来才是唱好歌的体现。而技能的学习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且大部分的技能学习都是需要进行反复且长时间的练习。
  在四年级(上册)《哦,十分钟》,用手势来加入到四分休止符的复习中,像是耶!来体会一下停顿的时间,更加帮助他们认识到四分休止符,同时学会如何唱歌。休止符的正确运用,更加增添了歌曲的欢快,表现出对课间十分钟的热爱。
  4 唱美歌曲
  音乐作为文化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也是人类文化的成功体现。而民歌、戏曲和国外歌曲适当的学习能够更为恰当的表达出人文特点,在开展教学期间,应当将此类型歌曲充分融入进相应的环境下,进一步开阔其视野,帮助其更深入的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比如,五年级(下册) 中《编花篮》是一首河南歌曲,可以先让学生体验河南方言特点及河南人性格特点,用河南方言朗诵歌词,倚音作为装饰音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河南乡土气息,帮助学生对音乐形象进行理解和把握,激发学生学唱民歌的兴趣,引导他们唱会、唱好、唱美河南民歌。
  5 适度拓展
  音乐课的教学拓展,主要目的就是便是培养好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结合具有音乐特点和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的魅力,充分感受和感知,从而实现对音乐的学习。
  比如,三年级(上册) 的《美丽的黄昏》是二声部轮唱歌曲,演唱的难度并不大。根据歌曲旋律简单的特点,我增加了陶笛吹奏的内容,一声部看红色旋律线,二声部看蓝色旋律线,通过多次吹奏,二声部轮唱更容易掌握。这样利用唱歌教学的内容,实现了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读谱的能力,极大发挥了教材的价值。
  学生有了陶笛吹奏二声部旋律、舞蹈律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后,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就会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唱会、唱美歌曲,有极大的帮助。
  6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为了更好地对唱歌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参与一系列的声乐培训,进行了声乐的研究与探索。这是我们组老师积极参与王丽娜教授的声乐讲座。这是在“大师进校园”活动中,我们组老师积极参与观摩学习。通过专家的引领我们也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声乐技能,并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另外我们会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示学生课堂学习的风采。借助学校“创艺节”这一平台,每年会为学生们举办班级合唱比赛。这是上学期践行“十个一”学校创艺节班级网络拉歌比赛的照片,比赛过程中,从选曲,到表演形式,到整个练习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教学探索,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演唱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
  总之,通过唱歌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把歌曲唱会、唱好、唱美,积极有效的提高课堂上的音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吴斌.关注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6,(1).
  [3] 章連启.试论课程改革体制下的音乐知识技能观[J].中国音乐教育,2004,(4).
其他文献
不同的文化环境形成了中俄文学不同的文学风格与流派。在中俄早期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弃妇”这一女性形象入手,以《卫风·氓》与《苦命的丽莎》为例,对比分析两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的弃妇形象异同,进而分析其背后产生异同的原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版教材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更加侧重于课后习题设计和运用。能否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来教学,事关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课后习题教学给予重视。文章简述了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的作用,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策略,希望能对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有所帮助。
摘 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许多城市的政治教育工作,都得到了格外的重视,各个阶段的学校在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做出了十分多的功课,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背景和路径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背景 创新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