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序《摄生论》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d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9年1月,商务印书馆初版《摄生论》一书,书前有蔡元培序一篇。此序未被辑入《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4),可称“佚文”,对研究蔡元培早期思想及至其启蒙教育理念等方面,均有一定价值。为此,笔者不揣陋简,酌加整理,转录原文如下:

摄生论序


  胡宣明先生精医学,以输灌生智识于国内同胞为志,著译书数种以竟之。其一为《摄生论》共五篇。书成,以第二篇及第五篇相示,而征序于余。
  夫长寿者,人之所同愿也。惟国人心理,视其为福之一种。“五福寿为先”之谚语,政府发给百岁坊之举动,均其征也。如是发生一绝谬之观念,即以长寿为外界所授与,而非本身所可操纵者是也。如是求神以增寿者有之,求仙方以延年者亦有之。即明理之人,亦抱“死生有命”之迷信。故传染之病不知防,衛生之道不知讲。可怜哉,其愚不可及也。殊不知人身犹一机器耳,受一定天然法则之支配。用之合法,则活动之时间可长。如不合法,则其作用立时可以停止。吾人欲求长寿与生时之健康,但当兢兢然从事于天然法则之发见,孜孜然尽力于天然法则之引用耳。胡为乎自弃责任,而听之于天,委之于神耶。近自科学输入中国以来,上所述荒谬之观念,已有动摇之象,此可于世人之渐重卫生见之。今更有《摄生论》之发刊,吾知此观念将消灭无遗也。
  且人生于世,自伦理方面言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均有其应尽之责任,设因使用身体,未合于天然之法则,致短命而死,则责任末由尽。或身体软弱,则能尽者有几何。父母死而家庭中落,领袖病而事业停顿,一有名之英雄死,而无数无名之英雄,因无人指导而末由尽力,为例至多,不待引述者也。可见谋康健与长寿,亦为人伦理上所有之责任。而于社会中有力之分子尤然也,愿吾国得读此《摄生论》者,共信仰而受持之焉。
  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蔡元培
  这篇六百字的书序,简明扼要的表达了蔡元培对提倡公共卫生、发展医疗事业方面的个人意见。
  胡宣明(1887—1965),祖籍福建龙溪(今漳州),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开拓者与早期专家。
其他文献
在英语中,“主将、从现”原则通常是指在主、从复合句中,当主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将来时态时,从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态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而“主现、从现”原则是指在主、从复合句中.主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态,从句的谓语动词也用一般现在时态。这种用法在初中英语教材中使用频率很高。现将“主现、从现”用法小结、归纳如下。  一、用于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  A.谈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主句或
“何琰,你的信。”老师在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喊我。嗯?我又有文章投中了?难不成又是报社寄来的样报?我乐颠乐颠地跑过去。  伸手,接信。咦?这信封完全不像是报社寄来的。看那淡蓝色的信封上,飘着几朵白云,还有一只超可爱的小猫咪在吹着蒲公英,信封的右下角写的是:新疆乌鲁木齐××学校——凝飞儿。啊?这是?  一下课,全班同学都拥到我旁边,争先恐后地要看我的信。还没等我同意,有个急性子已经一把抢过了信。“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迪莉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嘛,”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皮奥利亚来的人。他今天把他订的车站图取去了;他没有说定,可能还要一幅公园的景致和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迪莉亚?”  “大概是五点钟吧。”迪莉娅可怜巴巴地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
问:我的人际关系很好,身边有许多可以信赖的朋友,可我还是觉得很寂寞。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的欢乐消失了,总觉得身边的人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我时常问自己“是我变了,还是我身边的人变了”。我好像一个迷失在十字路口的小孩,找不到回家的路。原本坚强的我已逝去,只留下空空的躯壳。帮帮我。  (钱纹)  答:与年长于自己的人谈心,因为你正在走着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在富含人生哲理的文章中流连,那里有别人的感悟,会对你有
我有一个哥哥,他不是我的亲哥哥,我的妈妈是他的后妈。可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缘故吧,他很不听妈妈的话,经常惹她生气,妈妈为他操碎了心。我常常想。要是没有这个哥哥就好了。  一天,妈妈病倒了,是可恶的肝炎。从此,妈妈每月都要吃上千元的中药。我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一个秋天的夜晚,妈妈的病情突然加重。爸爸正上夜班,家里只有我和哥哥。哥哥二话没说,背起妈妈就往医院跑。外面下着大雨,望着风雨中哥哥的身影
你的心上,一定有一把锁——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小兔儿乖乖的故事、狼外婆的童话,也对“陌生人”进行着妖魔化;长大后,一些热心助人却遭遇尴尬的报道,更是让我们的心灵之门悄悄掩上……  于是,大街上,陌生人前来问路,我们一边应答,一边用充满戒备的眼神研读他的一举一动;旅途中,百般无聊,却不愿与同行的旅伴说话,甚至一个眼神无意中碰撞,马上就匆匆躲闪而去……  陌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张羽    假如由我担任甓湖文学社社长一职,我有两点设想:  (一)组织社团成员每天选取身边发生的事情作简要概述并发表看法,定期由编辑人员制成小册子,再在校内设几个报刊亭,将小册子在校内广泛发放,真正让每位同学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体会文学创作以及发表的乐趣,  (二)将社团成员按兴趣分组,并请大家就相关领域的焦点事件定期发表评论。这样,在传阅校园刊物时,每位同学都可以了解到近期发生的国际大事、军政时
沈从文以小学文凭成为知名作家,并登上了大学讲坛成为教授。与沈从文经历相似的,还有现代著名诗人汪静之。  严格说,汪静之连正规的小学都没念过。他从小接受的是乡村的私塾教育,但比较系统全面。后来直接进了屯溪一所茶务学校(相当于现在的职业中学),读了两年觉得不满意,转入有名的杭州一师,两年后,跳到上海宏文学院读了半年,此后便彻底与学校教育绝缘。  在杭州一师时,汪静之有朱自清、叶圣陶等名师的指导,短时间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的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在回庙的路上,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在快到庙门口时,他还是滑了一下。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于是手也
1956年8月,自法国归来伊始,张仃按捺不住兴奋之心,给在北戴河疗养的张光宇写了两封信,无意之中,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史料。  第一封信写于8月8日,内容如下:  光宇兄:  回来后哪里也未去,因为十分疲劳,大睡好几天,北京如旧。墨西哥与赤松夫妇画展先后开幕,为酷暑中令人振奋的事。我也极想休息一下,或去北戴河,或在北京近郊,正联系,尚未决定。见过江丰同志,工作还未谈。老庞(薰琹)正忙搬家建校,照过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