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如何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笔者认为,收看专家的宣讲报告,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以下为笔者收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的宣讲视频所做的笔记若干。施芝鸿的演讲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看后收获颇多。
一、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内涵
施在宣讲中,用八句“打油诗”来概括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内涵:高举旗帜走转改,科学发展谱新篇,抓住战略机遇期,牢记三个没有变,三个自信真豪情,两个百年催奋进,实现两个翻一番,复兴路上大步迈。
“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个没有变,指的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自信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十个一点”与“十个更好”
施在演讲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北京一些退休老人在接受街头采访中,谈及对新一届领导人的期许,曾“凑”出了“十个一点”寄语十八大:舵要掌的稳一点;自我要求要严一点;反腐倡廉要狠一点;各项改革要快一点;全国物价再低一点;两极分化要小一点;表面文章少做一点;工作方法更活一点;对外无偿援助抠得再紧一点;外交政策要再硬一点。
人民群众有“十个一点”,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了“十个更好”: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习近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面对13亿人民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回应,可以说是对十八大精神的最好的概括,是党对人民群众的种种期盼和要求的最好的回应。
三、重申“两大奋斗目标”,着力避免“两大陷阱”
两大奋斗目标: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施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内忧是“未富先老”,最大外患是“未强先老”。目前,中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奔小康的未来十年里,有可能面临人口红利的将近衰竭,掉入“两大陷阱”,一个是“日本陷阱”,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
“日本陷阱”,核心特征是泡沫经济加人口老龄化。在严重泡沫经济、严重人口老龄化双重打击下,日本经济已经历了三个“失落的十年”。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概念,其基本涵义是:一个经济体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过程中,很容易重复也很难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转入中等收入的发展路径,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很难突破1万美元门槛。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面临各种挑战。十八大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就是要在我们国家人口红利快要衰竭时,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经济转型发展之路,焕发更多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来对冲人口红利的衰减,顺利实现两大奋斗目标,从而越过阻挡在我国前进道路上的两个“陷阱”。
四、温暖人心的表述和政治导向
“美丽中国”。指向之一: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
指向之二: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过去10年间,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指向之三: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充满亲切感,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净化”。从自然层面,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行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从政党建设方面,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新“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过去曾经有两种两个凡是的说法,一是文革时期的“两个凡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坚决反对”。二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理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新“两个凡是”所提对象不是“敌人”,也不是“毛主席”,而是“群众”。突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体现了中国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强调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新“两个凡是”是科学精辟的真理,很有深度,令人回味。
五、中国梦和美国梦
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让人们看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希望。人民群众从十八大报告中感受到的梦想和期待,这个梦想和期待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它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激发了人民为中国梦燃烧的激情。
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美国梦是建立在个体奋斗基础上的个人成功与财富,而中国梦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反映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正能量与负能量、hold住
施芝鸿的宣讲妙趣横生,各种流行语言、流行元素都被他随口而出,令人感到非常亲切,如:
“面对现状,面对网络上的不同声音,有的是正能量,有的是负能量,关键看青年人是hold住还是hold不住。”
“30年前人民群众求温饱,现在求环保;30年前人民群众谋生存,现在谋生态。”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简明而鲜明地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各方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该表述从三个层面进行: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八、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
施在宣讲中,引用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社论,认为是对十八大报告中党的执政理念的很好诠释:执政党的前途,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有没有给民众以梦想和期待,有没有让民众看到改革的诚意和前行的动力,有没有让民众感受到这个国家在往前走——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化工销售公司)
一、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内涵
施在宣讲中,用八句“打油诗”来概括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内涵:高举旗帜走转改,科学发展谱新篇,抓住战略机遇期,牢记三个没有变,三个自信真豪情,两个百年催奋进,实现两个翻一番,复兴路上大步迈。
“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个没有变,指的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自信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十个一点”与“十个更好”
施在演讲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北京一些退休老人在接受街头采访中,谈及对新一届领导人的期许,曾“凑”出了“十个一点”寄语十八大:舵要掌的稳一点;自我要求要严一点;反腐倡廉要狠一点;各项改革要快一点;全国物价再低一点;两极分化要小一点;表面文章少做一点;工作方法更活一点;对外无偿援助抠得再紧一点;外交政策要再硬一点。
人民群众有“十个一点”,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了“十个更好”: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习近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面对13亿人民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回应,可以说是对十八大精神的最好的概括,是党对人民群众的种种期盼和要求的最好的回应。
三、重申“两大奋斗目标”,着力避免“两大陷阱”
两大奋斗目标: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施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内忧是“未富先老”,最大外患是“未强先老”。目前,中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奔小康的未来十年里,有可能面临人口红利的将近衰竭,掉入“两大陷阱”,一个是“日本陷阱”,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
“日本陷阱”,核心特征是泡沫经济加人口老龄化。在严重泡沫经济、严重人口老龄化双重打击下,日本经济已经历了三个“失落的十年”。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概念,其基本涵义是:一个经济体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过程中,很容易重复也很难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转入中等收入的发展路径,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很难突破1万美元门槛。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面临各种挑战。十八大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就是要在我们国家人口红利快要衰竭时,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经济转型发展之路,焕发更多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来对冲人口红利的衰减,顺利实现两大奋斗目标,从而越过阻挡在我国前进道路上的两个“陷阱”。
四、温暖人心的表述和政治导向
“美丽中国”。指向之一: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
指向之二: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过去10年间,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指向之三: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充满亲切感,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净化”。从自然层面,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行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从政党建设方面,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新“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过去曾经有两种两个凡是的说法,一是文革时期的“两个凡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坚决反对”。二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理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新“两个凡是”所提对象不是“敌人”,也不是“毛主席”,而是“群众”。突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体现了中国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强调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新“两个凡是”是科学精辟的真理,很有深度,令人回味。
五、中国梦和美国梦
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让人们看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希望。人民群众从十八大报告中感受到的梦想和期待,这个梦想和期待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它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激发了人民为中国梦燃烧的激情。
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美国梦是建立在个体奋斗基础上的个人成功与财富,而中国梦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反映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正能量与负能量、hold住
施芝鸿的宣讲妙趣横生,各种流行语言、流行元素都被他随口而出,令人感到非常亲切,如:
“面对现状,面对网络上的不同声音,有的是正能量,有的是负能量,关键看青年人是hold住还是hold不住。”
“30年前人民群众求温饱,现在求环保;30年前人民群众谋生存,现在谋生态。”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简明而鲜明地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各方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该表述从三个层面进行: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八、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
施在宣讲中,引用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社论,认为是对十八大报告中党的执政理念的很好诠释:执政党的前途,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有没有给民众以梦想和期待,有没有让民众看到改革的诚意和前行的动力,有没有让民众感受到这个国家在往前走——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化工销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