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累到超越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下作文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状,笔者认为与其到茫茫文海中苦苦摸索,不如拿起手边的教科书,里面有大千世界繁花蔓草自由生长,值得我们细细体验不断积累,并通过指导学生从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不同角度进行仿写,从而达到作文的有效训练乃至创新。
  【关键词】课内阅读 体验 积累 创新 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3-01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摸索的难题。新教材增加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编排写作知识介绍和要求及指导。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无章可循,无序而教,随意发挥,教学难度加大了,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写作指导方式,它可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练习奠定了基础,是一种可以推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仿写古来有之
  绘画始于模仿,书法始于模仿,作文也始于模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很多古今中外文学名家的创作成功之路就是明证。
  二、仿写的现代解读
  写作学习中的“模拟”,就叫做“仿写”。所谓“仿写”,就是用我们读过的文章、学过的范文做范例进行模仿写作。它是指在写作形式上、思路上、语言组织或表达方式上有相仿之处,而具体要表达的语言和词语运用等方面还需学生自己思考。这就是说,既要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阶梯”,又要他们用力“攀登”。因此,模仿也是一种创新,是在对文章品读积累上的自我创造。
  三、仿写的三原则
  1.模仿的是形式和方法,感受和理解是自己的,因此要立自己的意,说自己的话。
  目前中考作文抄袭和宿构之风盛行,批评责难之声鹊起,使学生对写作模仿望而却步。这种草木皆兵、因噎废食的做法并不可取。我们应该提倡的当然是真正的借鉴,但作为学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模仿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应以鼓励为原则指导学生实践成功的模仿。
  2.模仿要有针对性,注意模仿那些对自己有启发的东西。
  仿写不能停留在机械模仿阶段,长期持之以恒的广泛阅读方能为高级仿写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是仿写的“无为大法”。如从语言角度来说,鲁迅的犀利笔法,老舍的闲适风韵,皆可细细揣摩。古人云:“文到妙来无过熟。”长期大量的阅读,必然能够使仿写轻车熟路,下笔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模仿起来,而无任何斧凿的痕迹。
  3.模仿要循序渐进,点面结合。
  模仿,绝不能“东施效颦”。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模仿时要注意不能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应按作文的内容和要求,借鉴他人的“旧瓶”,装自己的“新酒”。教师可以先从句式开始,进而段落,然后全文仿写,循序渐进,模仿得多了,就会熟能生巧。
  四、仿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从写作教学的实践看来,可以分为结构的仿写、表现手法的仿写、语言的仿写、立意的仿写四大类。下面我们以全文仿写中结构仿写、表现手法仿写、语言仿写等为例阐释仿写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结构的仿写:事物说明文。
  我们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型的说明文,要借助这几篇文章的教学,教会学生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来阅读说明文,进而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本单元的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具体从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和理清说明顺序入手,让学生习得说明文的基本写法。
  如果单单就结构模仿而言,学生会模仿《故宫博物院》写出类似《我的校园》这样一篇条理清晰、布局得当的说明文,但学生又不会止步与此,他们同样会借鉴这一单元中的《中国石拱桥》中多变的修辞和清丽的语言,让习作能同时在结构和语言上都能学习课本之所长,可谓创新。
  2.语言的仿写:写景散文。
  我们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写景散文,通过对这些名作的赏析和学习,让学生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能够将这些语言运用到写作中去。
  对语言的品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指导: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结合;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实写与想象相结合;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与写人相结合;写景与写理相结合;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等。一位学生在考试中就很好的化用了朱自清的《春》,以《窗外的回忆》为题,描绘出了春之萌发的美景,获得了高分。又比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对《夏感》进行仿写,有学生这样写道:
  【范例】好像在“一石激起千层浪”过后水面上的波纹逐渐变小消失而水面终于平静了一样,那冬天里的日光渐渐变得如慈母温暖的双手,天空也由晦暗逐渐变得明朗。爱在夏天里吟唱的蝉儿不多见了,却换来寂寞的蟋蟀,隐在石缝中一阵阵的哀鸣。
  这样的模仿在我看来已经不是单纯的模仿, 它会一步一步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需引导他们在仿写时要融入自己的观点、体检,以“活”求新,而且仿写时要有突破,要突破原作的风格、思维方式及思想境界,以“仿”促练,以练出新。仿写的最高境界是给人没有“仿写”的感觉。
  3.表达方式的仿写:写人文章。
  从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和《我的第一本书》等文中学习写人叙事的表达方法。优秀的写人文章有两个特点:1.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烘托、事件表现等几个方面加以塑造。2.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
  【范例】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中第一自然段对他的外貌有着细致的直接描写,“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而内在修养可以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我们可以根据所要表现人物特征的需要来作相应的细节描写。
  综上所述,仿写不能停留在机械模仿阶段,长期持之以恒的广泛阅读方能为高级仿写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是仿写的“无为大法”。古人云:“文到妙来无过熟。”
  当然,仿写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复制”。它要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运用联想、想象、记忆、迁移等思想规律,实现对新知识的认识,并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仿写的意义。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培养仿写能力 激活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实践活动尝试》赵红
  [3]《例说仿写——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钟小英
其他文献
【摘要】对数学科目而言,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确实很多。在众多学困生中,特别有一类学困生,最让人揪心。这类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主动努力、在数学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这样的学生让老师又怜又无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由该如何处理呢?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找到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帮助这类莘莘学子拨开云雾见
期刊
【摘要】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至今,已经过四年多的《科学》学科学习,进行了很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尤其经过七年级上册《科学》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知道实验中通常要采用对照的方法进行探究取证,初步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清楚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等。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节植物的一生中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正好能把前面所学的实验探究方法进行运用与深化,在此次探究
期刊
【摘要】地理教学效果不好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一个瓶颈,是老师们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改善地理教学的现状。作者就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善。  【关键词】兴趣 教学手段 角色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8-01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会变成一种
期刊
【摘要】游戏活动是幼儿通过扮演区角,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活动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游戏活动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游戏家,我们应样幼儿慢慢的理解他们的世界  【关键词】游戏活动 材料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6-02  《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通过先进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作为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生活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拟从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有效开展
期刊
【摘要】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诱发学生参与教学、促进教学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深受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课堂提问为问而问,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视学生思考而问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策略:(一)依托文本,设计高效问题;(二)关注学情,把握问题梯度;(三)注重方式,提高问题的效度;(四)优化理答,发挥评价的功能,以期构建高
期刊
【摘要】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找到使学生有效的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与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密不可分,充分发挥教学与教学研究的互馈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然。  【关键词】教育研究 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5-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
期刊
【摘要】“激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乐于进取。但是,无原则的激励评价,并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帽子”不可以随意“戴”,廉价的表扬是无效的,激励性评价最好不要带功利性,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还应是真诚的评价语。教师只有对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学习、理解和再认识,才能在评价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期刊
近年来,基于贻贝仿生的表/界面改性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期本课题组开发了单宁酸(TA)-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涂层(TA-APTES涂层),该涂层具有类似聚多巴胺(PDA)的优异粘附性,同时具有PDA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微纳结构,有利于制备性能优异的功能材料。此外,TA和APTES价格低廉,有利于工业应用。在上述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研究了TA-APTES涂层的二次反应活性、稳定性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扩展性应用。
  涂层的二次反应活性对涂层的扩展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首
【摘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依据教学设施现状,从优化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展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