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在左心室较小型婴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l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在左心室较小型婴儿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中的应用。

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一期根治左心室较小型婴儿TOF 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5~12.0(8.71±2.52)个月;体质量5.2~10.8(8.73±2.06)kg;身高55.5~78.4(66.38±10.18)c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24~29(26.51±2.92)mL/m2。所有患儿术中均采用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增大左心室容积。

结果

出院时与术前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LVEDVI、右心室横径(RVD)、主肺动脉内径(PAD)均增加(t=-2.909,-9.786,-2.105,-2.686,-14.137,P均<0.05),收缩期主肺动脉血流速度(PA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减小(t=30.123,2.329,P均<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前后径(LAD)、LVEDD、LVEDV、LVEDVI、RVD、PAD、左右肺动脉内径之和(LP+RP)均显著增加(t=-3.164,-6.441,-28.642,-5.741,-7.022,-20.174,-9.224,P均<0.05),PAV减小(t=41.147,P<0.001);术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LAD、LVEDD、LVEDV、FS、RVD、LP+RP均增加(t=-3.032,-3.083,-12.661,-2.121,-3.728,-8.229,P均<0.05)。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无严重心律失常,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死亡病例,恢复良好。

结论

此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左心室较小型婴儿TOF根治术中。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益生菌可能具有降低儿童特应性致敏及哮喘发作的作用,但临床试验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此文将有关用益生菌预防儿童特应性致敏及哮喘或喘息发作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共25例进行meta分析。评估生命早期应用益生菌对儿童特应质及哮喘的影响。方法:从Medline、Highwire、Cumulative Index、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Web of
期刊
功能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光学脑功能检测手段,可对大脑皮质相应区域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多点测量,进而反映脑皮质功能状态。其最大优势是允许被测试者头部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特别适用于儿童。目前该技术在儿科临床中可应用于小儿神经内科,如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等,以及新生儿、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等方面。功能近红外脑成像技术在大脑功能研究领域将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贫血是早产儿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还对运动、认知学习、行为等产生不可逆影响,静脉铁剂对于无法经口服补铁或口服补铁无效的患儿是一种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方法。但目前静脉铁剂用于早产儿的安全性及开始时间仍存在争议。现就静脉铁剂对于防治早产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阐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IGF信号通路的受体级联效应分子。近年来,国外IGF-1R基因突变矮身材报道逐年增多,现将IGF-1R基因缺陷与矮身材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与腺苷A2b受体拮抗剂CVT-6883联合应用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CVT-6883组、CVT-6883+依那西普组及依那西普组。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IgG4和白三烯B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7例(哮喘组)、支气管肺炎患儿109例(肺炎组)、健康对照者儿童100例(对照组),3组共316例,年龄6个月~15岁。每组根据不同年龄又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检测其血清IgE、IgG4和白三烯B4水平。采用多组间比较的F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学龄
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复杂,众多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其分子发病机制也正在进一步揭示,这些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病的宫内起源机制。现就宫内发育迟缓的分子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目的评价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将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疑似MP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热伴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组除阿奇霉素外,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收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诊为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的75例患儿临床资料,总结疾病临床特点,在部分病例预后随访的基础上,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疾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儿中,男37例,女38例,发病年龄有两个集中段,分别为1~4岁及9~1
目的观察胃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合并急性或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6例HSP合并急性或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将其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4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胃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腹痛、呕血及黑便等消化道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大便隐血转阴较对照组快,激素用量较对照组减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