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以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注重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推动语文课堂的改革与发展,为语文课堂带来活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误区
  1.过于依赖多媒体,缺乏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观念上的偏差或自身能力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过多播放PPT或相关素材,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忽视了引导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过于依赖多媒体,形式化严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以至于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导致进行多媒体教学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学方案的设计普遍缺乏新意,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多媒体技术真正的效用;第二,部分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件设计中过于追求视觉效果,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很难抓住重点,不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策略的思考
  1.注重以“境”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感
  “情”是通过“境”来衬托的,而“境”又为“情”的抒发创造了条件,因“境”而生“情”,語文教师应该认识这一规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信息技术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它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使从未见过鲸的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教师再介绍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这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始终置身于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注重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方法一旦符合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且符合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一定能够发挥其高效的作用。”信息技术具有处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的能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形象化的信息,将静态的文本资料变成动态的动画素材,实现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这种转化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感知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注重拓展思维,促进合作与交流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征,学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了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归纳相关资料,再开展合作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运用与拓展信息技术,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扩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回祖炎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预习是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解疑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得益于眼前,還受益终生。本文从细化预习角度出发,阐述了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有效性  一、指导预习方法,引导预习实践  1.读  预习阶段的读主要是指学生要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此,教师应细化读的要求,即读几遍,怎么读,读到什么
摘要: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效果关系到学生今后更高层次英语学习的成效。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会经常忽视语音情境教学,导致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小学英语语音情境教学着手,以期通过营造生动的故事情节、运用歌曲营造语音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音情境 实践  语音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究能力等综合素养。本文探究了初中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问题导向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维习惯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已成为学校和高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高中三年是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发展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学生具有了个体对各种事物的认知思考和想法,但因为高中生思想单纯,非常容易被不良现象和行为所误导。高中班主任是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作为班主任须深入了解并掌握学生校内外的状态,在班级中为学生树立优秀学生的榜样。同时,高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政工作要从根本上做好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规律办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摸清学生的成长规律,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突破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数学建模数据的分析处理
摘要:悦读,简而言之,就是快乐阅读。悦读课堂的构建,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敢于阅读,乐于阅读,并且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感悟。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营建悦读氛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悦读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相结合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旅游、游戏、影视、美食等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被赋予了多元化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还要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积极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做好初中生语文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
九江市柴桑区北临长江,东倚庐山。自古以来,千年柴桑故郡就是文化圣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至今留存诗作百余篇,其作品表达的平淡、醇美、归真、隐逸、清廉、秉正等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历代文人。“种桑长江边,三年当望采”的柴桑区便是陶渊明故里,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奠。  为弘扬当地特色文化,让古诗重焕生机,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学将陶渊明的著名诗作《归园田居·其三》进行了改编谱曲传唱,这也是九江市柴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水平,教师必须改革生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情景教学、师生互动、高新科技这三个方面入手,探究了初中生物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生物 情景教学 师生互动 高新科技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范围局限在教室,使原本有趣的生物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在改革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联系实际,让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涝、雨水污染等一系列雨水问题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雨水管理”已成为一个综合生态、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作为城市的子系统,校园也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校园的水生态及水环境的问题。本文针对校园普遍存在的雨水景觀问题,探讨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把雨水管理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实现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关键词:校园 雨水管理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