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强教授之宫颈微癥瘕理论简介

来源 :世界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l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郭志强教授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经验.郭志强教授提出了“宫颈微癥瘕”的学术理论,认为宫颈癌前病变系由正气亏虚,湿、热、毒、瘀之邪共同蕴结于子门,日久形成宫颈微癥瘕,临床采用扶正祛毒之法治疗此病,标本同治,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应用穴位贴敷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为从建库到2020年5月.2名研究者独立地筛选文献和数据提取,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597例患者.与单用术后常规治疗比较,穴位贴敷疗法显著加快患者
肠道菌群(IF)被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量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不仅可以调节益生菌或益生元,而且本身具有益生菌、益生元作用,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肠道菌群可能具有增加中药药效或降低中药毒性的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涉及逆转氧化三甲胺(TMAO)、减少内毒素、抑制病原菌定植、增加肠黏膜sIgA分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现就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肠道菌群干预相关疾病进行理论探讨,为未来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武汉市汉阳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化疗导致贫血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颗粒,对照组给予三维亚铁咀嚼片,治疗4周后评价2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血常规指标、症状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睡眠质量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均高于对
慢性便秘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中医针对便秘病因多端、病性多样、病机多变等特点,运用灵活辨证、整体治疗思路,创制了众多有效方药,其中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尤为明显.现总结中医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分析其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并以临床常用效方首荟通便胶囊为例,阐述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与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