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极旗飘扬》从人性的角度和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生动刻画了兄弟两人在战争中由亲情引发的各种纠葛,以兄弟情为主线凸显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让人们对战争之前的美好时光产生无限的追忆,表达出人们对和平静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本文从战争的悲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和取舍以及人格的分裂与回归几个方面来探索影片中体现的人性自由与禁锢。
关键词:悲情;个人利益;国家利益;自由;禁锢
一、战争的悲情
韩国导演姜帝圭说:“在《太极旗飘扬》里,你可能看到更多的是,战争会怎样改变人的生活,怎样改变人本身。”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战争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总是不受人欢迎,但这是利益发生冲突时各方解决问题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展现了人类最残忍粗暴的一面,也反映出人与人在面对大灾大难以及关乎生命和尊严时最悲情的一面。
《太极旗飘扬》所描述的背景是一场多国介入的南北韩战争。所以并不能说它是一场内战,就性质而论,更多反映出一场冷战背景下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和大国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在死去的很多平民中,大部分人都对战争因何而起毫无概念,他们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牺牲的对象和战争的工具,而战争又永恒不变地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在姜帝圭导演的这部影片中,许多士兵的言语之中也不时地透露出这样的情绪。人类可以轻易地为各种各样的战争披上合理的外衣,诸如意识形态不同、领土主权之争。但其实无论哪一种理由,都掩盖不了人类永无止境的贪婪。
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导演将主人公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个人抉择与民族大义之间的较量。这是多数战争题材电影的必走之路,但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这一伟大主题的成功凸显才是导演的首要任务。不同的导演会选用不同的手段让人性和社会性之间形成尖锐的冲突,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分裂带给人性的禁锢,从而进一步引起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太极旗飘扬》从弟弟(作为一个战争幸存者)的视角,以兄弟二人的情感冲突为主线,借铺垫于南北韩的冲突以及生与死的对抗,通过战争中的生与死激化兄弟两人的内在矛盾冲突,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置于规模浩大的残酷的战争背景之下,凸显了人性的禁锢与自由在国家意志的支配下是如何弯曲和释放的。由人气演员张东健饰演的哥哥镇泰和元彬饰演的弟弟镇锡以及常年卧病在床的后母生活在汉城一个普通的家庭,所有的平静和安宁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为了能让弟弟活着回家,哥哥决定立功受勋以获得弟弟的赦免。他不顾一切冲在战争的最前面,转眼间变成了一个战争狂人。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冲在最前线,他毕竟在为国争光,但是国家回报他的是杀害未婚妻和弟弟。他决定不再受命于国家,选择以生命为代价最终换回了人性的自由。
我们不能说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就一定是轻如鸿毛无足轻重,但是国家利益如果逼迫个人放弃人格尊严,放弃“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我们就有必要在两者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影片以兄弟情为主线凸显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让人们对战争之前的美好时光产生无限的追忆,表达出人们对和平静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三、人格的分裂与回归
姜帝圭导演擅长使影片中的人物处于一个极致的状态,在正常与非正常的转变轨迹上突出人物特征。该部影片将亲情结构置于战争之中,把亲情作为主人公的行动指南。独特的战争环境迫使哥哥变成了嗜血成性的杀人机器,为了兄弟之情而磨灭了善良的本性,从而导致了人格分裂。最终,弟弟的呼喊唤醒了哥哥潜藏内心深处的脆弱情感,以生命的代价挽救了弟弟的生命,使分裂的人格得以回归。
影片中的皮鞋、钢笔等物品见证了手足兄弟血浓于水的亲情,尽管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挣扎,比如在影片的第99分钟,哥哥为了缓解撤退的压力而残忍地杀死了儿时的小伙伴,弟弟见状与之扭打成一团。长官颁发“勋章”,哥哥便请求让弟弟退伍回家,但新任长官却说“勋章”不值一提,拒绝他的请求并把弟弟关起来放火烧死。从此,因为这一长期以来为之而奋斗的目标被轻描淡写地忽略,哥哥自此便成了战争中的杀人恶魔。尽管如此,亲情的力量始终是伟大的,人性最初的本真仍然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升华,无论是以生命为代价还是以战争的冷漠为代价。
四、结语
战争摧毁了美好的爱情和厚重的亲情,禁锢了人性的自由,每个人都憧憬远离硝烟滚滚的战场。《太极旗飘扬》这部影片体现出战争的非人性在于任何个人都只能无条件地压制自我需要而服从于国家意志所传达的一切命令,没有公平与不公平,因为战争中只有死亡才是最公正的。我们队影片之所以有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仅仅是因为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染,更重要的是在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战争带来的伤痛。这与刚刚过去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带给每一个国人的警示和启迪是同样厚重的。
参考文献:
[1]从维宪.浅论电影的故事与情节——电影创作杂论[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2]赵建常.战争书写中的人性真实[J].文艺评论,2006(05)
作者简介:
卢毅(1984~ ),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影视文艺学)研究生,四川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
关键词:悲情;个人利益;国家利益;自由;禁锢
一、战争的悲情
韩国导演姜帝圭说:“在《太极旗飘扬》里,你可能看到更多的是,战争会怎样改变人的生活,怎样改变人本身。”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战争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总是不受人欢迎,但这是利益发生冲突时各方解决问题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展现了人类最残忍粗暴的一面,也反映出人与人在面对大灾大难以及关乎生命和尊严时最悲情的一面。
《太极旗飘扬》所描述的背景是一场多国介入的南北韩战争。所以并不能说它是一场内战,就性质而论,更多反映出一场冷战背景下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和大国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在死去的很多平民中,大部分人都对战争因何而起毫无概念,他们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牺牲的对象和战争的工具,而战争又永恒不变地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在姜帝圭导演的这部影片中,许多士兵的言语之中也不时地透露出这样的情绪。人类可以轻易地为各种各样的战争披上合理的外衣,诸如意识形态不同、领土主权之争。但其实无论哪一种理由,都掩盖不了人类永无止境的贪婪。
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导演将主人公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个人抉择与民族大义之间的较量。这是多数战争题材电影的必走之路,但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这一伟大主题的成功凸显才是导演的首要任务。不同的导演会选用不同的手段让人性和社会性之间形成尖锐的冲突,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分裂带给人性的禁锢,从而进一步引起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太极旗飘扬》从弟弟(作为一个战争幸存者)的视角,以兄弟二人的情感冲突为主线,借铺垫于南北韩的冲突以及生与死的对抗,通过战争中的生与死激化兄弟两人的内在矛盾冲突,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置于规模浩大的残酷的战争背景之下,凸显了人性的禁锢与自由在国家意志的支配下是如何弯曲和释放的。由人气演员张东健饰演的哥哥镇泰和元彬饰演的弟弟镇锡以及常年卧病在床的后母生活在汉城一个普通的家庭,所有的平静和安宁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为了能让弟弟活着回家,哥哥决定立功受勋以获得弟弟的赦免。他不顾一切冲在战争的最前面,转眼间变成了一个战争狂人。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冲在最前线,他毕竟在为国争光,但是国家回报他的是杀害未婚妻和弟弟。他决定不再受命于国家,选择以生命为代价最终换回了人性的自由。
我们不能说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就一定是轻如鸿毛无足轻重,但是国家利益如果逼迫个人放弃人格尊严,放弃“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我们就有必要在两者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影片以兄弟情为主线凸显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让人们对战争之前的美好时光产生无限的追忆,表达出人们对和平静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三、人格的分裂与回归
姜帝圭导演擅长使影片中的人物处于一个极致的状态,在正常与非正常的转变轨迹上突出人物特征。该部影片将亲情结构置于战争之中,把亲情作为主人公的行动指南。独特的战争环境迫使哥哥变成了嗜血成性的杀人机器,为了兄弟之情而磨灭了善良的本性,从而导致了人格分裂。最终,弟弟的呼喊唤醒了哥哥潜藏内心深处的脆弱情感,以生命的代价挽救了弟弟的生命,使分裂的人格得以回归。
影片中的皮鞋、钢笔等物品见证了手足兄弟血浓于水的亲情,尽管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挣扎,比如在影片的第99分钟,哥哥为了缓解撤退的压力而残忍地杀死了儿时的小伙伴,弟弟见状与之扭打成一团。长官颁发“勋章”,哥哥便请求让弟弟退伍回家,但新任长官却说“勋章”不值一提,拒绝他的请求并把弟弟关起来放火烧死。从此,因为这一长期以来为之而奋斗的目标被轻描淡写地忽略,哥哥自此便成了战争中的杀人恶魔。尽管如此,亲情的力量始终是伟大的,人性最初的本真仍然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升华,无论是以生命为代价还是以战争的冷漠为代价。
四、结语
战争摧毁了美好的爱情和厚重的亲情,禁锢了人性的自由,每个人都憧憬远离硝烟滚滚的战场。《太极旗飘扬》这部影片体现出战争的非人性在于任何个人都只能无条件地压制自我需要而服从于国家意志所传达的一切命令,没有公平与不公平,因为战争中只有死亡才是最公正的。我们队影片之所以有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仅仅是因为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染,更重要的是在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战争带来的伤痛。这与刚刚过去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带给每一个国人的警示和启迪是同样厚重的。
参考文献:
[1]从维宪.浅论电影的故事与情节——电影创作杂论[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2]赵建常.战争书写中的人性真实[J].文艺评论,2006(05)
作者简介:
卢毅(1984~ ),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影视文艺学)研究生,四川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