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窑“毛主席用瓷”初探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den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夏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陶瓷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那就是素有“红色官窑”之称的湖南醴陵窑生产的“毛主席用瓷”。它是20世纪50至70年代,由湖南醴陵瓷艺大师为晚年的毛泽东主席特制的专用瓷器。它制作精美绝伦,设计超凡独特,是那个激情岁月的瓷艺杰作。同时它又晶莹剔透,温润可人,充分显示了醴陵陶瓷的独特神韵和辉煌成就。
  1956年5月21日,毛主席在广州海屋听取湖南省委关于成立瓷业公司的汇报时,作为湖南家乡人在亲切询问了醴陵瓷业的具体情况后,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指示“很好!可以试办嘛。”随后国家马上投入了800万元资金,在醴陵官窑原址重建了全国唯一能够烧制釉下五彩瓷器的专业瓷厂“湖南醴陵群力瓷厂”。
  毛主席亲自命名“胜利杯”
  醴陵窑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试制的首批产品,是1958年7月2日送往北京中南海的60件茶杯。其中带花图案的30件(图1),素白色的30件,杯底全部印有和平鸽标志以及“湖南醴陵”楷体字样。这是醴陵陶瓷公司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民国政府机关使用的“中山筒”茶杯设计的基础上,精心修改六次才圆满完成的。毛主席使用后表示十分满意,并且大加赞赏说:“家乡的瓷器,真美!”当时的湖南省委得知情况后大受鼓舞,于同年8月19日又通知醴陵陶瓷公司补送60件,其中包含20件画花茶杯。当这批色泽淡雅、造型美观的茶杯送到主席那里,主席看后非常高兴地说:“我们胜利了,值得用这么漂亮的杯子。就叫它‘胜利杯’吧!”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胜利杯”名称的由来。胜利杯先后制作过带松树、红梅、月季、芙蓉等画的图案,杯盖也分别有圆顶和小枣顶等几种。
  醴陵窑瓷器首次大批量进入北京的时间,是1959年的7月。当时首都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馆所需的全部茶具、单杯、烟灰缸等,共有6万多件釉下彩瓷器,全部由醴陵窑提供。这是醴陵窑为了缓解景德镇的生产重负,同时也为了体现中国陶瓷的丰富多样,第一次实施大规模配套生产,并由此带动醴陵釉下彩瓷从此走向国际市场。随后,时任醴陵陶瓷研究所所长的李维善,还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刘冀平局长讨论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茶杯的制作问题。刘冀平要求使用胜利杯的式样,再画上小茶盅上常见的蝴蝶花花纹。后来,毛主席对这种蝴蝶花茶杯非常喜爱(图2),有关部门在毛主席不知情的情况下,旋即通知专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生产用瓷的湖南醴陵群力瓷厂,专门为毛主席特制了120套,后来还烧制过带编号的胜利杯。从1958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直在使用醴陵生产的胜利杯(图3),可谓对它是情有独钟。
  创下多项纪录的“毛主席用瓷”
  肖根如同志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主席晚年生活中的喜好和偏爱非常熟悉。1971年年初,他出于对主席的无比热爱和敬仰,曾向原中南海中央警卫局副科长吴连登提议,到湖南醴陵去订制一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肖根如的建议和想法马上得到吴连登的赞同,并立即上报了原公安部副部长、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汪东兴听取汇报后非常重视,随即委派吴连登从北京专程到湖南醴陵群力瓷厂亲自监督烧造。1971年9月2日,该厂为毛主席试制的釉下彩餐具和烟灰缸按时完成并送往北京中南海。
  1972年,醴陵群力瓷厂为中南海定制生活用瓷1210件,其中有一部分专供毛主席使用。1973年底,湖南省委又派专人到该厂,安排为主席试制带盖的鱼盘和浅底三大碗的任务。由于研究难度较大,该项任务至1974年5月才圆满完成。这批生产的毛主席生活用瓷共计140件,全部用釉下梅花(图4)和茶花(图5)装饰。其中42厘米的大鱼盘30件,38厘米的二号鱼盘30件,浅底三大碗80件。
  毛主席晚年由于健康问题,用手有点力不从心,有些瓷器不大适用。1974年初,原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提议醴陵窑专门生产一批毛主席使用的瓷器,一来为主席82岁寿诞祝贺,二来表达家乡人民对主席的良好祝福。此次烧制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尽管没有提到是为毛主席专门烧制,但是向群力瓷厂说明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为了让毛主席就餐时心情愉快,有关部门对这批瓷器要求釉下彩双面有花,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办到的。群力瓷厂在承诺保证完成任务后,马上成立了一个专题研究组,多次攻关闯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最终于当年11月烧制成功,这就是中国陶瓷史上跨时代的“毛瓷”工程。尤其是以四季花卉为代表的一批高档餐具,既体现了主席的个人喜好和湖南情结,又蕴涵了中国制瓷的深邃意境。
  这批“毛主席用瓷”创下了多项可载入史册的纪录:一是制瓷泥土,它采用的是国家制专用瓷的“洪江泥”。这种泥土只湖南洪江仅有,现已被国家封存。二是制瓷绘画原料采用了氧化铀颜料,并且大胆革新,打破了历史上瓷器底足不施釉的制作工艺手法,将坯体经过1360~C的高温烧成瓷器,再在成瓷后的碗口施上一层白色低温釉,然后经过700%的低温窑烧制而成。三是画工细致,瓷碗上每一朵花的花纹全部一致,可谓高贵素雅,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红月季、红芙蓉、红秋菊、红腊梅四种纹饰代表,可谓寓意深刻高远。根据醴陵地方志记载,当时群力瓷厂烧造的“毛主席用瓷”成品近2万件,有关部门通过精挑细选,只是从中将40件上品带走。除了参与制作的少数几个人发一件次品作纪念外,余下的瓷碗当时就全部销毁了。
  毛主席喜爱醴陵瓷器
  晚年的毛主席常常思念自己的故乡,家乡的一花一草都能触动他浓浓的乡情。用湖南家乡的泥土烧造出来的醴陵瓷器,非常适合主席的那份情意。醴陵群力瓷厂精心设计的“毛主席用瓷”,他最满意的就是瓷碗上的花卉图案,因为它们中不但有代表湖南的芙蓉花(图6),而且有象征高贵品格的红梅花(图7);既有又名“月月红”、象征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月季花,还有赋予了吉祥、长寿含义的秋菊。
  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总理乘专机抵达长沙。此行目的,一是向毛主席汇报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二是向主席提前祝贺82岁生日。据史料记载,毛主席在12月26日生日那天,当起床后看到住处摆放的醴陵窑烧制的红月季、芙蓉、菊花和梅花这一套四件瓷碗摆在他面前时,老人家欣赏后相当愉快,心情也显得非常舒畅。特别是当天主席和总理两人用餐时,专门用的醴陵窑釉下五彩薄胎碗中的红月季图案碗(图8)。当两人吃完饭后,碗内的红月季红艳如霞般渐渐地显露在碗的内侧,含苞吐蕊地绽放在碗里,使得主席和总理十分高兴。从此以后,这些醴陵窑“毛主席用瓷”就一直伴随在主席的身边(图9、图10),走到哪里就把它们带到哪里。
  从1958年到1974年之间,湖南醴陵窑先后为毛主席研制烧造各种瓷器有数十次之多,总数也超过了1555件,其瓷器具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境界。毛主席去世后,这批用瓷与他晚年的生活遗物全部保存在北京丰泽园内。1990年,毛主席生前用过的这批醴陵窑“毛主席用瓷”,连同其他生活遗物被运回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被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永久珍藏。另有部分现被作为历史文物,由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南海丰泽园收藏。流落民间的已不足200件。
其他文献
今年书画春拍,首先是5月10日北京嘉德上拍的张大千名作《红拂女》,成为了夺目的焦点。此作是大千先生工笔仕女的精绝之作,最终以7130万元成交,创出今年春季内地拍卖市场中国书画部分的首个高价。紧随其后,5月27日香港苏富比,张大千的《凤箫图立轴》,以7404万港币成交,与嘉德旗鼓相当。而第二天,香港佳士得所拍的张大千《荷塘野趣四屏通景》以8051万元港币成交,此作虽是荷花,却颇有“吴带当风”之势。而
新时期下,化学作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正在积极开展,但是当前,我国高职化学教学在创新与改革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课堂效率和
文章以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为主线,提出了教改的基本思路即以岗位知识要求为基础,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核心,设计出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对计算机信息管
性格是不同习惯组合在一个人身上的综合表现,习惯则是由思想与行为一再重复而形成的.故注重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在迈向成功.
金属表面脉冲毛化工艺研究是近年来开发的新的冷轧辊毛化技术之一,它本质上是一种电化学沉积的过程.毛化后的轧辊表面凹坑呈随机分布,而且电沉积工艺有比较好的可修复性,使冷
近年来,市场上丝绣制品价位一路水涨船高,小幅优质丝绣品已从8年前的不足百元升至万元大关,甚至出现了10万元以上的成交价格,使得丝绣品列入了高档藏品行列。一些高级绣工的作品更是供不应求,往往作品尚未完成,就早已被高价定购,表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2007年,一幅现代苏绣《蒙娜丽莎》在北京某拍卖会上更是以1000万元天价成交,价值斐然,可见其市场价值。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于新的调整时期,其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