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体育教学风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概括了体育教学风格的含义和特征,进一步探讨了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小学体育素质教学中的作用,望能给体育教师风格的形成、发展和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54-01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的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在积累中的升华。它反映了教师对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行动,体现了教师对提升自己经验层面教学水平的愿望与追求。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一种标志、一种风貌、一种格调。它使教学具有了更趋诱人的魅力,也使教师具备了“教育家”的雏形。
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界定
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体育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稳定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它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的形成,个性特征的培养,人格素质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合作精神的养成,学习氛围的创建以及学习效率和进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学风格是成熟的标志,是教学艺术化的象征,也是教师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 笔者对体育教学风格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体育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深谙教学艺术,熟练地进行教学,形成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着采用自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感受到的教学风格是多方面的,在模仿过程中往往有些方法十分有效,而有些方法则会产生练习方法与手段间、教师语言与学生行动间、组织方式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互不协调的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在追求“三元素”(汗水、笑声、技能)根基下的“五个一”的体育教学风格。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针对学校场地小,学生多的现状,将“笑声、汗水与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最佳状态。笔者的课堂,通过“五个一教学策略的实施”基本达成了这一目标,“五个一教学策略”即每节课一定要有合作(思想);一定要有队列(习惯);一定要有技能(有效);一定要有笑声(兴趣);一定要有汗水(运动量);笔者的做法在学生身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将“汗水、笑声、技能”作为体育课堂的常规目标,同时也作为科研课题来研究,收到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的效果。作为体育工作者,笔者在努力使自己明白:体育课堂应关注什么?体育课堂应期待什么?笔者把如何努力建立有自己风格的课堂;努力上出体育学科的味道;从而鲜明自己的三元素(汗水、笑声、技能)根基下的“五个一”的体育教学风格,作为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 体育教学风格应在课堂教学中锤炼
教学风格是一个外延广泛的含义。它泛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认识与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十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继而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就非常艰难了。首先,我们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不同年龄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研究体育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个性,但教学个性并不能等同于教学风格。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随着教学诸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发展和创新[2]。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应强化自己的科研意识,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们的每一节课。
4 结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学风格不应该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但一定是千锤百炼的结果!笔者想,只要我们的目标明确,将科研意识扎根与体育教学之中,并努力地去坚持实践,时间久了,个人教学风格便会自然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丽凤.析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其形成过程[J].体育科学研究, 2003(6).
[2] 黄竹杭,等.体育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87~89.
[3] 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11.
[5]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2.
关键词:体育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54-01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的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在积累中的升华。它反映了教师对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行动,体现了教师对提升自己经验层面教学水平的愿望与追求。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一种标志、一种风貌、一种格调。它使教学具有了更趋诱人的魅力,也使教师具备了“教育家”的雏形。
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界定
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体育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稳定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它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的形成,个性特征的培养,人格素质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合作精神的养成,学习氛围的创建以及学习效率和进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学风格是成熟的标志,是教学艺术化的象征,也是教师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 笔者对体育教学风格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体育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深谙教学艺术,熟练地进行教学,形成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着采用自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感受到的教学风格是多方面的,在模仿过程中往往有些方法十分有效,而有些方法则会产生练习方法与手段间、教师语言与学生行动间、组织方式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互不协调的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在追求“三元素”(汗水、笑声、技能)根基下的“五个一”的体育教学风格。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针对学校场地小,学生多的现状,将“笑声、汗水与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最佳状态。笔者的课堂,通过“五个一教学策略的实施”基本达成了这一目标,“五个一教学策略”即每节课一定要有合作(思想);一定要有队列(习惯);一定要有技能(有效);一定要有笑声(兴趣);一定要有汗水(运动量);笔者的做法在学生身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将“汗水、笑声、技能”作为体育课堂的常规目标,同时也作为科研课题来研究,收到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的效果。作为体育工作者,笔者在努力使自己明白:体育课堂应关注什么?体育课堂应期待什么?笔者把如何努力建立有自己风格的课堂;努力上出体育学科的味道;从而鲜明自己的三元素(汗水、笑声、技能)根基下的“五个一”的体育教学风格,作为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 体育教学风格应在课堂教学中锤炼
教学风格是一个外延广泛的含义。它泛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认识与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十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继而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就非常艰难了。首先,我们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不同年龄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研究体育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个性,但教学个性并不能等同于教学风格。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随着教学诸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发展和创新[2]。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应强化自己的科研意识,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们的每一节课。
4 结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学风格不应该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但一定是千锤百炼的结果!笔者想,只要我们的目标明确,将科研意识扎根与体育教学之中,并努力地去坚持实践,时间久了,个人教学风格便会自然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丽凤.析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其形成过程[J].体育科学研究, 2003(6).
[2] 黄竹杭,等.体育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87~89.
[3] 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11.
[5]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