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4年9月20日下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出席当天会议的代表1197人,表决结果:投票数1197张,同意1197张。
1954年宪法从《共同纲领》演化而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状况和过渡时期的特点。它的制定与实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1982年通过的现行宪法,是1954年宪法的继续和发展。
口述者:许崇德
1929年出生,上海青浦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刘少奇做宪法草案报告,随后代表们连续讨论了好几天。在大会讨论中,代表发言的主题大多是表达对宪法的拥护,表示现在新中国终于拥有了第一部人民自己的宪法,此外代表结合地方、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建议,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代表们还结合宪法来谈地方问题,请求国家解决。当然也有批评,比如某一些单位工作中存在一些官僚主义。那时候发言是很自由的,不像现在小组讨论,而是大会讨论、发言,讨论后进行投票。9月20日,在中南海的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席代表有1197人,投票1197张,同意票1197张。
宪法通过时,社会上反应非常热烈,人民欢欣鼓舞。北京到处都在放鞭炮,有一些群众自发组织集会欢庆,庆祝第一次全国人大的召开,人民当家作主,同时也欢呼宪法颁布。为了表示对宪法的尊重和爱护,很多群众把那一年出生的小孩取名叫“宪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凤桃采访整理)
1954年9月20日下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出席当天会议的代表1197人,表决结果:投票数1197张,同意1197张。
1954年宪法从《共同纲领》演化而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状况和过渡时期的特点。它的制定与实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1982年通过的现行宪法,是1954年宪法的继续和发展。
口述者:许崇德
1929年出生,上海青浦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刘少奇做宪法草案报告,随后代表们连续讨论了好几天。在大会讨论中,代表发言的主题大多是表达对宪法的拥护,表示现在新中国终于拥有了第一部人民自己的宪法,此外代表结合地方、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建议,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代表们还结合宪法来谈地方问题,请求国家解决。当然也有批评,比如某一些单位工作中存在一些官僚主义。那时候发言是很自由的,不像现在小组讨论,而是大会讨论、发言,讨论后进行投票。9月20日,在中南海的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席代表有1197人,投票1197张,同意票1197张。
宪法通过时,社会上反应非常热烈,人民欢欣鼓舞。北京到处都在放鞭炮,有一些群众自发组织集会欢庆,庆祝第一次全国人大的召开,人民当家作主,同时也欢呼宪法颁布。为了表示对宪法的尊重和爱护,很多群众把那一年出生的小孩取名叫“宪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凤桃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