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留白式”导语,实施“差异化”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采用了“主持人的话”的设计形式,其中“留白式”话语形式有助于教师引领教学从教材拓展到儿童的生活。教师在备课时应加强对“留白式”导语的解读,明晰其教學价值,通过“开拓思维,唤醒‘差异化’生活经验”“关注生成,引导‘差异化’体验”“拓展延伸,促进‘差异化’迁移应用”的应用策略,实施有效的“差异化”教学,达到改善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留白式”导语;差异化
  为了强调教材与学生的对话关系,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采用了“主持人的话”的设计形式。即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作为小主持人,贯穿于一至二年级教材,其主要功能在于引入、拓展、总结本课或本栏目的内容,它实际上是一种学习导语。相比以往的教材,这一话语形式除了问题式、邀请式、说明式、总结式外,还新增了“留白式”。教师在备课时如能加强对“留白式”导语的解读,将有助于引领教学从教材拓展到儿童的生活,实施“差异化”教学,提升教学实效,达到改善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目的。
  一、 解读“留白式”导语特征,明晰教学价值
  (一)解读导语特征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的“留白式”,是指在主持人的话中以省略号的形式表示部分内容。它起到“留白”的作用,其目的在于启发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表达想法、交流收获,最终学会生活。
  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为例,全册共出现48处“主持人的话”,其中“留白式”为19处,约占总数的39%,是各类“主持人的话”中比例最高的。进行整理后发现,这些“留白式”导语在内容上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是指向学生的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地域环境,如表1所示。二是指向学生个体生活,如内心感受、生活方式、个人才艺等,如表2所示。
  (二)明晰教学价值
  “留白式”导语是教材编写者的一种艺术,它以开放的姿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有助于进行个性化表达,分享独特的体验。教师应通过仔细研读教材,进一步明晰“留白式”导语的教学价值,实施“差异化”教学,为学生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1.找准教学起点
  社会、学校、家庭是学生的生活空间。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由此产生地域差异。每所学校在环境建设、育人理念、文化特色上存在不同,从而产生学校环境差异。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这就产生了家庭环境差异。“留白式”导语体现了每个学生在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上的差异,可以引导教师在关注差异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起点,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活动,实施“差异化”教学。
  2.走向真实生活
  不同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遗传基因、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性格爱好,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理解、想法、情感。因此,《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学生个体差异尤为关注,在一年级上册的19处“留白式”导语中,指向学生个体差异的为15处,占79%。这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唤醒、回忆、体验、分享生活经验,走向真实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3.指导学会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课程。以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它是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儿童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侪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需要和问题,利用教材中“留白式”导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需求,最终指导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追求。
  二、巧用“留白式”导语,实施“差异化”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巧用主持人的“留白式”导语,进行有效拓展,让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走进课堂,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开拓思维,唤醒“差异化”生活经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留白式”导语发散性强的特点,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将目光从教材聚焦到自己的生活,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自己的生活情境,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对接。
  案例1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第15课《快乐过新年》
  在“多样的传统新年”栏目中,呈现了“留白式”的主持人的话:“这些庆祝新年的方式真有意思,我还知道……”
  于是,教师就以当地唯一的少数民族——莪山畲族在春节时要制作和品尝红曲酒和麻糍的民俗为切入点,展开教学。通过课前调查,学生知道了畲族在春节前家家酿红曲酒的习俗,得知红曲酒又名“过年酒”。教学时,请班中的畲乡学生讲述红曲酒的动人传说,了解了红曲酒发源于战国时期,是乡民为勇士庆功的来历。再让学生猜一猜,红色代表的寓意。在关于麻糍的教学中,教师从畲乡民谚“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拌糍甜黏黏”导入,使学生了解麻糍“时(糍)来运转,生活年年(黏黏)甜”的寓意,再请学生讲讲麻糍的制作工序和品尝麻糍的趣事,畲乡的年味萦绕在课堂。
  “留白式”导语具有采用第一人称、句式半开放的特点,容易架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降低学生交流的难度。教师基于目标,从留白处拓展与学生最近距离的生活,寻找最切实的教学目标和最真实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以往的生活经验,让教学内容对接学生的生活,为实施“差异化”教学奠定基础。
  (二)关注生成,引导“差异化”体验
  “留白式”导语的核心价值是尊重学生“差异化”的个性体验。课堂上巧用“留白式”导语,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引导“差异化”体验。
  案例2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5课《我们的校园》   教材第22页的“我最喜爱的地方”提供了“留白式”小主持人的话:“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因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交流。
  生:我最喜歡我们的教室。因为墙上贴着我写的汉字,老师说我写得很棒!
  师:教室里有你进步的足迹。
  生: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操场。操场上有沙坑、足球场、秋千,可好玩了。上体育课时,我们还在操场上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师:谢谢你和我们分享你的快乐!
  生: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紫藤架。因为紫藤花开了,像一顶紫色的大帐篷,我们坐在下面唱歌、讲故事,有时候我还会摘几朵紫藤花带回家。
  师:多美丽的校园一角。从今往后我们和紫藤姑娘就是一家人了,来听听紫藤姑娘的心里话吧!
  (紫藤姑娘的画外音响起:“亲爱的小朋友,我是紫藤姑娘,欢迎你们和我做朋友。下课的时候,我会静静地看着你们玩耍,不过,你们可不能弄疼我哦!” )
  此处“留白式”导语是在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校园探秘活动后,需要进行交流的话题。此时,学生已经入学一个月左右,逐步消除了对校园环境及设施的陌生感,活动的范围也从教室逐步扩展,有了自己喜欢的校园场所,如教室、操场、紫藤架下……甚至一些隐秘的小角落。
  从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学校独特而美好的地方,分享“差异化”体验,表达对校园的亲近感、自豪感。同时,“留白式”导语更注重引导学生回忆校园中发生的新鲜有趣的事件,尊重学生“差异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
  例如,紫藤架就是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当学生说到“摘几朵紫藤花带回家”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从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校园各种设施与自己校园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用紫藤姑娘的话来创设情境,渗透爱护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引导学生和紫藤姑娘做朋友,就此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也帮助学生迈出了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步伐。
  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具有弘扬人文精神的学科特质。教师在运用“留白式”导语实施差异化教学时,应该以充分的预设,创设生成的空间,关注学生的生成,从而激活学生主体的道德潜能,培养道德素养。
  (三)拓展延伸,实现“差异化”迁移应用
  “留白式”导语只有实现课堂教学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无缝链接,并由此促进“差异化”迁移应用,真正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为了生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才能促进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案例3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第9课《玩得真开心》
  本课侧重于指导学生在家中开展健康、文明、安全、有创意的游戏活动。教材的第一个栏目“放学回家玩什么”用四幅插图呈现了学生放学回家后室内外游戏的场景。下侧有“留白式”主持人的话:“我在家里喜欢玩……”此处省略号中的用意很明显,是在拓展孩子在家中的游戏方式。课前,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表如下。
  关于儿童家中游戏方式及时间的调查表
  亲爱的家长:
  请您认真阅读,根据您的孩子在家喜欢玩的游戏和玩的实际时间填写,也可在空白处补充表格未列的内容。
  通过课前调查统计,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家偏好玩电子游戏或看电视且时间长,造成班级近视率很高的现象。教师就把“小眼镜”作为教学切入点,创编了情景剧《甩不掉的烦恼》,从近视的现状剖析近视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远离电子产品的重要性。教师又从这个点迁移到休闲生活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因地制宜地玩,有创意地玩,在玩中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会积极而有意义地休闲生活,使学生懂得了休闲活动的选择,既要为生活增添趣味和色彩,又要提升智慧,享受创造的快乐。
  综上所述,留白是一种艺术。”留白式”导语是拓展学生思路、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例,是实现课堂教学价值的切入点。教师要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立足“留白式”导语,站在儿童立场,体现差异化,实施“差异化”教学,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季媚,张华.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田晓菲.留白:秋水堂论中西文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雷劲.在“对话”中过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新生活[J].中小学德育,2017(8).
  (浙江省桐庐县迎春小学 311500)
其他文献
美军的指导性文件要求,核保障是为部队稳定、可靠地供应核弹头,确保所有核工作与操作安全的一整套作战和技术组织措施。核保障的作用、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在美2018年版《核态势审议报告》、2019年版《核作战条令》以及国防部、能源部的其它文件中,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美军核力量  在美军核力量作战准备与实施阶段,首先是要保持和改进核保障。其核力量由战略核力量和战术核力量两部分组成。  战略核力量的陆基组成
2020年5月25日,美国维珍轨道公司利用波音客机发射运载火箭失败,许多人将其与俄罗斯米格-31携带的“匕首”弹道导弹相比,认为在这方面美国落后于俄罗斯,并称俄罗斯“匕首”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空射弹道导弹。但实际上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有一种空射弹道导弹服役,并实战部署20年,这才是世界上首型进入现役的空射弹道导弹——“近程攻击导弹”(SRAM,“斯兰姆”,AGM-69)。“近程攻击导弹”
2018年5月30日,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组织的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在南海某海域落下帷幕。随艇出海8天7夜,不仅见证了大洋深处的无声较量,更切身感受到了潜艇兵的不易。  潜艇浮出水面的那一刻,记者站在升降口下,猛吸了一口气,然后假装像个老潜艇兵一样,闻了闻身上的味道,那“酸爽”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转念一想,身上的异味儿总会消除,但透过演练的硝烟,带给记者的思想余震却在持续发酵……启示一:未来作战不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走进了课堂,它除了集形、声、光、色于一体外,同时具有了黑板和多媒体课件的优点,能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兴趣盎然地参与各项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手握这一“利器”,焕发课堂的活力,笔者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巧用辅助工具 搭建语言交流平台  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
2020年2月9日,伊朗在伊斯兰革命纪念日前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凤凰"运载火箭(题图),由于搭载的"胜利"号卫星入轨速度不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宣告失败。两个月后,虽然伊朗在4月22日用"使者"运载火箭发射"努尔"军用卫星成功,但西方似乎更关心屡败屡试的"凤凰"运载火箭。此后,美国和以色列多次指责伊朗借"凤凰"运载火箭发射暗中发展弹道导弹技术。那么,
在成为最早的“飞起来”后,莱特兄弟也开始了公司化运作来演示和推广“飞机”  1910年10月,已卸任第26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在莱特兄弟的公司员工阿奇博尔德·霍克西的驾驶下,体验了4分钟左右的飞行。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这一年的7月,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访问比利时时也体验过飞行,而这让他成为第一位乘坐飞机的国家元首。20世纪10年代,后续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政要名流体验飞行,但这时的天空和飞行
今年5月9日,俄罗斯照常举行了胜利日阅兵。不过与莫斯科红场上规模宏大却亮点不多的阅兵相比,位于叶卡捷琳堡近郊的上佩什马举行的一场小规模“胜利日阅兵”却吸引了很多军迷的注意。原因无它,这次阅兵上,出现了当年堪称“苏维埃仪仗兵”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这是上佩什马军事装备博物馆根据原始设计图纸和照片复建的坦克。多炮塔的光辉  众所周知,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促使其问世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借鉴自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共两校一园,其中浣江小学是诸暨的百年名校,创办于1916年;行知小学、行知幼儿园是2011年9月建成的新校。目前,两校一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整合艺术教育、国学经典、口才教育等传统项目优势,正扎实开展省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建立》的实践与探索。  一、新课程引领,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一)发挥师资特长,从“有什么,
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一线英语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对比旧版课标,大家觉得新课标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新课标总目标,我校小学英语组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了“3B”文化引领下的教研组文化建设,并从2013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  一、“3B”教研组文化的内涵  何
无数事实证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能够以达成精神、坚定信念、塑造个性、提升境界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到极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我们该教育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学校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该怎样来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这些都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即思想的引领、价值的导向和最优化的实现。  基于此,我校积极研究并确立学校教育科学发展需要倡导和弘扬的价值取向,以“谨敬、美善、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