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使动语法构式的原型意义

来源 :外语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分析认知语法中的使动语法构式的原型意义入手,质疑其可行性,证明其谬误性,认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与语义无关。从语言的内在机制着眼,纵深挖掘不及物动词向及物动词的转化等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语法的实质。分析显示,词类由语言的结构依赖原则决定;使动语法构式的原型意义观对及物、不及物动词这一问题不具有充分的解释力。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al meanings of 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in cognitive grammar, questions its feasibility and proves its fallacy. It holds that transitive verbs and intransitive verb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seman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s internal mechanism, we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series of questions such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ransitive verbs into transitive verbs, which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grammar.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rt of speech is determ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structure dependence of language; the concept of prototype meaning of dynamic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does not have sufficient explanatory power to the problem of substance and intransitive verb.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案件数量急剧增长。法院面对的各种纠纷就要依据案件中的诊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医患双方的责任与过大小来裁判。因此,抓好医疗损害责任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是民事诉讼制度特有产物,它是实现司法公正、体现私权自治、提高程序效益、降低诉讼成本、达到民事诉讼目的的重要制度载体。我国当下民事诉讼理论和实务
2013年1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其中在简易程序一章设立了小额诉讼程序。然而对于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范围和方法及它与其他程序之间如何转换没有做出具体
新刑事诉讼法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检察机关应当深刻认识刑事诉讼法修改给职务犯罪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尽快完善职务犯罪
司法实践中,逮捕必要性条件因为逮捕必要性情形及相应证明责任不明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缺乏保障人权意识等原因被虚置,逮捕率居高不下,且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
量刑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被告人,依法就其适用的刑罚种类、幅度以及执行方式向法院提出的建议。量刑建议权和定罪请求权均属公诉权的具体权能、下位权能,都属于公诉
文章通过对中国自然手语和中国古代汉语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语序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修饰语后置,以及缺乏量词等。这些现象和原始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主要讨论“NP+V1”句式中,当NP内部成分之间是领属性语义关系,谓语动词为一价动词时,论元NP的分裂后移情况,以此说明“NP+V1”句式中NP短语分裂后移的条件。文章主要讨论
本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中的天主教化和中国化改写。作者指出,《况义》中的改写是译者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为实现特殊翻译目的而采取
本文采用向心理论的参数化研究方法,设计了六种指代消解算法,通过对标注语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语句”与“代词”这两个参数的设定对汉语指代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